- 年份
- 2024(11815)
- 2023(17203)
- 2022(14498)
- 2021(13538)
- 2020(11132)
- 2019(25765)
- 2018(25654)
- 2017(49509)
- 2016(26834)
- 2015(30212)
- 2014(30292)
- 2013(29525)
- 2012(26834)
- 2011(24003)
- 2010(23824)
- 2009(22152)
- 2008(21570)
- 2007(19150)
- 2006(17098)
- 2005(15332)
- 学科
- 济(105131)
- 经济(104924)
- 管理(79278)
- 业(74237)
- 企(62585)
- 企业(62585)
- 方法(44123)
- 数学(36417)
- 数学方法(35996)
- 农(30672)
- 中国(30090)
- 财(28628)
- 业经(27170)
- 制(25825)
- 地方(23933)
- 学(22140)
- 农业(20204)
- 理论(19202)
- 银(19064)
- 银行(19022)
- 和(18233)
- 行(17904)
- 贸(17870)
- 贸易(17856)
- 务(17451)
- 财务(17374)
- 财务管理(17341)
- 易(17199)
- 体(16999)
- 环境(16578)
- 机构
- 大学(378349)
- 学院(375342)
- 管理(147530)
- 济(147100)
- 经济(143723)
- 理学(127303)
- 理学院(125827)
- 研究(124462)
- 管理学(123680)
- 管理学院(122992)
- 中国(94154)
- 京(81261)
- 科学(76365)
- 财(70938)
- 所(61082)
- 农(58004)
- 中心(56957)
- 财经(56205)
- 江(56082)
- 研究所(55387)
- 业大(54042)
- 范(52004)
- 师范(51597)
- 北京(51084)
- 经(50932)
- 州(45713)
- 院(45150)
- 农业(44950)
- 经济学(44660)
- 师范大学(41899)
- 基金
- 项目(256591)
- 科学(202750)
- 研究(191132)
- 基金(186261)
- 家(160983)
- 国家(159615)
- 科学基金(137984)
- 社会(122014)
- 社会科(114897)
- 社会科学(114868)
- 省(99506)
- 基金项目(99427)
- 自然(88182)
- 教育(87675)
- 自然科(86110)
- 自然科学(86093)
- 自然科学基金(84518)
- 划(83707)
- 编号(78911)
- 资助(74764)
- 成果(64821)
- 重点(57102)
- 部(56634)
- 发(54385)
- 课题(53994)
- 创(53257)
- 国家社会(49837)
- 制(49694)
- 创新(49647)
- 教育部(49137)
- 期刊
- 济(166319)
- 经济(166319)
- 研究(114140)
- 中国(74715)
- 学报(58023)
- 财(54900)
- 管理(54478)
- 农(54361)
- 科学(53839)
- 教育(45635)
- 大学(44816)
- 学学(41650)
- 农业(36529)
- 融(35660)
- 金融(35660)
- 技术(31331)
- 业经(27849)
- 财经(27574)
- 经济研究(25457)
- 经(23575)
- 问题(22119)
- 图书(21630)
- 理论(18418)
- 业(18255)
- 版(17913)
- 科技(17901)
- 现代(17443)
- 实践(16806)
- 践(16806)
- 技术经济(16770)
共检索到556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灵 黄勇 杨林川 李骥
针对传统聚落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商业化”现象,在城乡规划学、社会学等交叉研究领域,构建“基于社会网络演变视角的传统聚落商业化机制”为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案。选取重庆龚滩镇、云南沙溪镇、贵州青岩镇分别作为“居民为主体的非生产性转型商业化”、“外部要素主导的去主体商业化”、“居民主体+外部要素综合型商业化”研究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传统聚落的社会网络模型,通过k-核指标计算1978~2018年血缘、业缘关系网络稳定性特征。结果显示:商业化过程中,血缘结构逐渐由初期的大家庭转向核心家庭,再迈向混合家庭结构,业缘结构由初期的同业结构转向合作结构,进而形成竞争结构。三者对比揭示出西南古镇在商业化初期为熟人社会结构,商业化中期转向半熟人社会结构,商业化成熟期形成陌生人社会结构,为不同商业化发展阶段的传统聚落保护提供新的社会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车震宇 楚珊珊 郑溪
本文通过对西递村、束河古镇两个典型旅游村落的调查发现,村落中不同游览区的游客数量差异较大,80%以上游客到达的主要游览区域面积占村落建成区的比例分别约为29%和35.6%,由此提出村落的主要游览区域面积可控制在45%以内。对此,本文从游客常规线路、游客观赏行为、游客疲劳限度、游客寻路和从众心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村落的主要游览区域范围不会因为游客的增加而扩大,并得出了应减少无序无用开发、挖掘主要游览区价值、保持非主要游览区氛围三点启示。
关键词:
游客行为 村落旅游 游览区域 适度控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洁灵
本文以西南地区为样本,以2008-2017年为样本区间,利用区位熵指数分别研究了流通业、旅游业的集聚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同集聚指数方法研究了两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由结果可知,近十年来西南地区流通业、旅游业的集聚水平虽然局部波动,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特征,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流通业与旅游业的协同集聚水平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时序上总体呈现"V型"波动提升趋势。综合两个产业的集聚程度以及协同集聚水平,要确保流通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就不能再盲目追求产业各自集聚的前提下谋协同,关键是要确保两个产业的集聚性要相互协调,不能偏倚一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鹄
传统聚落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是历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见证。从文化层面上看,应当保护和尊重;从居住现状的层面上看,更需要加以更新和发展。通过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所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等相关策略,旨在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保护 更新 适宜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灵 黄勇 肖亮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聚落呈现出人口收缩趋势,造成人口、土地、产业、设施的整体空心化,影响乡村的振兴。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探讨乡村人口空心化机制并指引规划,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典型聚落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分析总结其1978~2019年整体紧密性、局部稳定性与个体中心性变化,根据社会网络变迁特征解析人口空心化机制,提出社会关系网络结构调整、土地扭转、产业协同与设施均等、依据社会网络指标的乡村聚落规划指引,缓解人口空心化。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社会网络 空心化 规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骁骁 苏勤 姜辽
古镇类旅游地的居住空间在旅游商业化的影响下发生变迁,居住空间的相关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镇居住空间变迁的研究是理解旅游驱动旅游地社会空间变迁作用机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周庄古镇历史镇区为案例地,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周庄居住空间变迁进行调查,并展开分析,发现周庄历史镇区的居住空间形成了使用者多元化、空间功能多样化、空间分布破碎化的变迁特征,认为产生变迁的根源是旅游发展后新主体大量涌入,其基于各自的立场而对旅游商业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评价标准,而这种源于利益考量的理解与评价的差异与变化产生了对古
关键词:
旅游商业化 居住空间 社会空间 周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亚琛 马冬青 张兵华
文章以鲁运河沿线七级古镇聚落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句法、饱和度层级分析的方法解析古镇聚落空间的发展演变特征,总结了七级古镇的空间发展演变规律,揭示了鲁运河沿线七级古镇空间演变发展的直接动因、核心动因和内生动因,提出基于文化传承、产业融合、技术创新和空间传承的适应性发展策略。研究以保障鲁运河沿线古镇聚落空间适应性、可持续性的稳步发展为目标,提出发展策略,以期对鲁运河沿线古镇聚落的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雪丽 李泽新 杨琬铮 陈璐 高燕妮
文化线路、街巷、桥梁等,构成人类交通文化遗产。然而伴随交通"快速时代"与大规模人类活动,交通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聚落交通遗产"作为交通文化遗产的重要"单元",是其"整体活化"之关键。将交通文化遗产融入历史城镇聚落环境,有助于实现人类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基于聚落交通遗产概念及构成分析,阐述了研究的应用价值与"胞—链—形—体"整体活化思路,进而结合上里古镇实证研究,通过剖解其聚落交通遗产活用之基础条件、要素耦合与问题挑战,提出古镇及其交通遗产开发之构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敏 宋立生 王展鹏 辜清 王大菊 郭博
干旱作为一种时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对农业和粮食安全、人类生活等有深远影响。目前常用的干旱监测指数,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无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干旱。论文利用基于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的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基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的ESI(Evaporative Stress Index)、ETI(Evapotranspiration Index)和基于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观测数据的水储量变化TWSC(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Changes),对西南地区2005—2014年间的干旱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几种不同数据源下的干旱监测指标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1)4种干旱监测指标对西南地区的干旱都较为敏感,其中6个月尺度的SPI(即SPI-6)与3个月尺度的ESI(即ESI-3)相关性相对最强(R2=0.431,P<0.01);2)基于GRACE的水储量变化受全局性大干旱的影响较大,且秋冬比夏天的影响大;3)SPI-6、ESI-3、ETI-3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出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干旱过程中重心的移动,ETI-3在2009—2010年的干旱中有明显滞后,SPI-6则在干旱末期夸大干旱严重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文参 徐增让
基于2010年Google Earth数据、2015年资源三号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借助ENVI和Arc GIS,在村落—庭院尺度,刻画了西藏当雄县当曲流域聚落演变,分析了聚落演变的影响因子及影响机制,探讨了牧区聚落优化的路径。研究发现:(1)2010—2015年当曲流域聚落已经由传统的游牧迁徙演进到定居放牧阶段,聚落规模显著增大,分布海拔有所降低、选址改善,亚村落—庭院尺度的聚落斑块呈集聚型,聚落定居化、集中化趋势明显。(2)水源、草场、交通是牧区聚落集聚的引力因子,高海拔、地质灾害、生态保护是聚落集聚的斥力因子。聚落体系在吸引力和排斥力的矛盾中不断演化发展。分布于低海拔、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交通便捷的地区的聚落得以快速发展;分布于高海拔、山区、水草资源欠佳、生态敏感、交通不便地区的聚落趋于萎缩。(3)生态化、产业化、城镇化、定居化深刻影响着牧区聚落分布格局与发展演变。可选取经济生态化、特色产业化、新型城镇化、适度定居化等路径,优化区域规划、完善公用基础设施、高效配置水草资源和整合制度政策,促进草原牧区聚落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文参 徐增让
基于2010年Google Earth数据、2015年资源三号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借助ENVI和Arc GIS,在村落—庭院尺度,刻画了西藏当雄县当曲流域聚落演变,分析了聚落演变的影响因子及影响机制,探讨了牧区聚落优化的路径。研究发现:(1)2010—2015年当曲流域聚落已经由传统的游牧迁徙演进到定居放牧阶段,聚落规模显著增大,分布海拔有所降低、选址改善,亚村落—庭院尺度的聚落斑块呈集聚型,聚落定居化、集中化趋势明显。(2)水源、草场、交通是牧区聚落集聚的引力因子,高海拔、地质灾害、生态保护是聚落集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恩朴 李同昇 卫倩茹
半城市化地区因其在社会、经济、景观等方面的过渡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从而得到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学者的关注。本文重点研究城市化近域推进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城乡聚落的消长规律,探讨保留村落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在综述半城市化地区和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康杜村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近15年来的聚落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杜村在2001-2015年间共经历了4次建房高峰和2次显著的就业变迁,绝大多数原住民的房屋租赁始于2006年;原住民的就业变迁时间与主要的城市化时间节点高度一致;就业变迁与建房高峰之间呈现出"刺激—反馈"的系统演化特征。城市化近域推进的外部驱动和村庄原居民的自我调适是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竞 曹珂
以西南地区古代城镇群的结构关系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的查考与推理,从区域角度,对先秦至明清时期西南巴、蜀、滇、黔四大文明区系城镇群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动力机制的演变进行全景式梳理,重新审视、认知当前西南地区城镇群的空间关系,并力图拓展古代城建史研究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城镇体系 演进过程 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互联网+”时代“城内城”型高校周边商业空间的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以西南大学实体商业空间与网络商业空间为例
现代化进程中哈尼族聚落的形态演变研究——以云南省勐海县曼冈寨为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城聚落区域性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张家口赤城县为例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城镇化水平测定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商业化符号表征研究——以西江苗寨为例
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定量归因~()——鲁西南单县实证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对供应链整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西南地区制造企业为例
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基于地方性视角的历史街区商业化程度量化研究——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
森林灾害监测方法研究──以西南地区火灾监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