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7)
2023(13150)
2022(11199)
2021(10304)
2020(8806)
2019(19824)
2018(19235)
2017(36943)
2016(19953)
2015(22078)
2014(21440)
2013(20370)
2012(18388)
2011(16312)
2010(15589)
2009(13752)
2008(13098)
2007(11008)
2006(9143)
2005(7279)
作者
(52929)
(44228)
(44214)
(41850)
(28020)
(21390)
(20053)
(17517)
(17015)
(15268)
(14930)
(14901)
(13785)
(13738)
(13539)
(13424)
(13317)
(13163)
(12843)
(12814)
(10807)
(10739)
(10571)
(10219)
(10141)
(9816)
(9591)
(9568)
(8905)
(8780)
学科
(78693)
经济(78505)
管理(57236)
(54867)
(46117)
企业(46117)
方法(44556)
数学(39473)
数学方法(39070)
中国(22127)
(21180)
(20040)
业经(17867)
(15431)
贸易(15429)
(15048)
(13924)
财务(13886)
财务管理(13861)
技术(13644)
(13255)
企业财务(13249)
农业(13199)
理论(13064)
地方(12399)
(12073)
(11987)
环境(10967)
(10431)
金融(10428)
机构
学院(266896)
大学(266300)
管理(109436)
(109057)
经济(107188)
理学(97247)
理学院(96305)
管理学(94672)
管理学院(94186)
研究(80633)
中国(58779)
(52507)
科学(48868)
(48600)
(42765)
业大(41225)
财经(40836)
中心(39742)
(37759)
(37641)
(36965)
研究所(34806)
经济学(34566)
农业(33939)
(33682)
师范(33254)
经济学院(31653)
北京(31408)
财经大学(31057)
商学(29520)
基金
项目(196233)
科学(157953)
基金(146917)
研究(140738)
(128677)
国家(127620)
科学基金(111805)
社会(93997)
社会科(88503)
社会科学(88476)
基金项目(78222)
(75969)
自然(73533)
自然科(72014)
自然科学(71996)
自然科学基金(70761)
教育(68113)
(65105)
资助(58872)
编号(56047)
(44738)
重点(44236)
成果(42310)
(41959)
(40777)
国家社会(39599)
教育部(39498)
创新(39129)
科研(38695)
人文(37983)
期刊
(100795)
经济(100795)
研究(66028)
中国(45697)
学报(42930)
科学(38135)
管理(37482)
(37312)
(36217)
大学(33189)
学学(31584)
教育(29628)
技术(26896)
农业(24646)
(20138)
金融(20138)
财经(20080)
经济研究(17656)
(17145)
业经(17117)
统计(13820)
问题(13585)
(13531)
(13046)
职业(12899)
(12739)
商业(12537)
科技(12249)
图书(12219)
理论(12196)
共检索到360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许金海  胡新艳  戴明宏  
利用社会网络渠道求职在中国是普遍现象,但其对个体职业晋升产生何种影响,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文章尝试构建职业晋升的理论模型推演研究假说,采用基于CFPS三期混合截面数据的OLS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求职渠道会产生晋升惩罚效应,导致晋升概率降低1.92%,其中技术职称晋升概率显著降低1.63%,但对行政职务晋升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社会网络求职渠道通过降低个体就业匹配度,以至于削弱其工作表现,从而抑制了职业晋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网络求职渠道显著阻碍了高受教育水平、强竞争程度与少晋升机会企业内工作者的技术职称晋升。在处理了可能存在的样本数据筛选、估计方法以及相关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由此认为,求职个体应理性看待社会网络的影响效应,审慎考虑自身条件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减少社会网络的“人情”干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党论  赖再洪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官员为追寻地方经济增长牺牲了环境,然而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都影响官员晋升。重污染企业投资能带动当地GDP增长,也会带来严重环境污染。本文以我国1999-2010年重污染行业(1)上市公司所在的191个地级市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重污染企业投资对地方官员晋升的影响。结果显示:重污染企业投资的增加对地方官员晋升概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环境绩效在官员晋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官员晋升机制改革的政策起到了初步作用;并且这种负面影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城市中更加明显。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在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晋升锦标赛"以及环境约谈、问责等多重约束下,地方政府官员可能面临着"减"或"不减"的"减排窘境"。在构建中国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分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采用非线性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节能减排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CO2排放强度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这为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身政治前途而开展"节能锦标赛"提供了较好的经验证据,基于增长率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果均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地,节能减排对省长晋升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对省委书记晋升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优化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在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晋升锦标赛"以及环境约谈、问责等多重约束下,地方政府官员可能面临着"减"或"不减"的"减排窘境"。在构建中国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分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采用非线性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节能减排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CO2排放强度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这为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身政治前途而开展"节能锦标赛"提供了较好的经验证据,基于增长率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果均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伟  杨德明  赵璨  
在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分成违规腐败与隐性腐败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高管政治晋升与腐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晋升预期越高,发生违规腐败的可能性越小;但却更容易发生公款消费、跑官寻租等隐性腐败。这是因为,晋升预期较高的高管,更关注晋升能否实现。为了提高政治晋升的概率,他们会尽可能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腐败行为。但同时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公款消费、跑官等寻租手段,来打点、维持、提升各种关系,尽可能为政治升迁铺平道路。而晋升机会较小的高管更关注权力"过期作废"的问题。在相关制度不太健全的环境下,这类高管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更容易发生违规腐败。唯有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使政治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业坤  梁亮  
本文以2004—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且对地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地,高管政治晋升激励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受企业业绩和地方政治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业绩较好的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非政治周期期间、政治氛围较弱的地区,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以及会计信息的理论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妍  赵立彬  
应用2006—2013年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据样本,实证考察了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与并购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基于政治晋升激励而发动的并购导致公司价值毁损。这一实证结果表明,现有国企负责人晋升考核机制容易诱发企业负责人机会主义行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本文的研究,扩展了政治晋升的研究对象,从以往的政府官员个人拓展到微观企业,也将职业生涯与公司价值相关研究由西方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拓宽至中国式特色的政府管制的国企高管市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敬涛  陈志斌  
本文基于中国35个典型城市构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透明、晋升激励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越高,公众对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低、对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在信息公开机制与政府会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财政透明不仅未能产生应有的问责约束效应,甚至已成为市级政府粉饰经济绩效、掩饰社会责任的工具。进一步研究发现,GDP导向的官员晋升激励会强化上述"悲观"效应。现阶段,我国应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机制,推动财政透明对公共服务的影响效应由"悲观"变为"乐观";同时,优化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将社会性公共服务纳入官员考核指标体系,以正确引导和激励地方政府践...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爱民  朱大鹏  
以2007—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普通职工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普通职工薪酬显著负相关,且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越高,普通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普通职工薪酬和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负向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更大。当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较高时,更倾向于进行低效率过度投资。而企业投资规模越大,普通职工薪酬越低。研究结论不仅为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加剧管理层与普通职工之间的代理冲突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也对完善国企高管晋升激励机制和普通职工利益保护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辉  章琳一  
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舞弊数据,采用混合样本和配对样本方法研究了高管晋升激励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晋升激励与财务舞弊负相关,而且晋升激励与公司财务舞弊的次数负相关。(2)考虑高管变更,发生CEO变更的年份,晋升激励对财务舞弊的抑制效应明显要弱于没有发生CEO变更的年份。(3)考虑继任者的来源,发现如果继任高管来自职业经理人,该类公司的晋升激励对财务舞弊的抑制作用明显要比继任高管来自控股股东的强。(4)考虑ST类、非ST类公司的晋升激励差异,发现对于具有较强舞弊压力的ST类公司而言,晋升激励对财务舞弊的抑制作用要比非ST类公司的强。此外,本文也考虑了高管权力因素的影响,发现高管权力并不能影响本文的实证结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春华  蒋德权  曹伟  
本文选取2003—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税负承担与高管晋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税负承担与高管晋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积极的税负承担有助于增加高管晋升概率,存在税负晋升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税负晋升激励效应受企业层级和高管异质性的影响,省属国有企业、高管越年轻、任期越短,税负晋升激励效应越显著。本文从企业税负视角,发现了影响国有企业高管晋升的新证据,为完善国有企业高管考核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辉  章琳一  
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舞弊数据,采用混合样本和配对样本方法研究了高管晋升激励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晋升激励与财务舞弊负相关,而且晋升激励与公司财务舞弊的次数负相关。(2)考虑高管变更,发生CEO变更的年份,晋升激励对财务舞弊的抑制效应明显要弱于没有发生CEO变更的年份。(3)考虑继任者的来源,发现如果继任高管来自职业经理人,该类公司的晋升激励对财务舞弊的抑制作用明显要比继任高管来自控股股东的强。(4)考虑ST类、非ST类公司的晋升激励差异,发现对于具有较强舞弊压力的ST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罗昆  王芳  舒缨淇  
本文立足于契约参照点理论,以中国国有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手工采集CEO晋升激励、CEO主动离职等数据,采取OLS和PSM等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探究了薪酬参照落差、晋升激励与CEO主动离职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一年薪酬参照落差越大,本年发生CEO主动离职的可能性越大;晋升激励对CEO主动离职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晋升激励对薪酬参照落差与CEO主动离职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弱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晋升有助于抑制CEO主动离职行为,对薪酬参照落差与CEO主动离职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后,以上研究结论依旧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契约参照点效应的研究范围,并对企业制定合理的CEO激励机制以及减少CEO人才流失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建军  张蕊  
本文通过构建晋升Probit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2000—2014),实证分析了传统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对地方官员晋升的影响。结果发现,近15年来,以固定资产增速反映的传统经济增长与省级官员晋升无显著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省级官员晋升呈U型曲线关系;互联网经济与省委书记晋升正相关,与省长晋升无关;环保绩效与省级官员晋升呈"倒U"型曲线关系;民生支出与省委书记晋升呈U型曲线关系,与省长晋升无关。这些发现说明经济增长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激励结构的重要内容,激励指标已经开始逐渐回归理性,民生改善与社会公平也在地方激励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经济社会转型中地方政府围绕GDP...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菁  李建发  
本文从城投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通过对200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析推动我国城投债规模持续扩张的制度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转移支付等潜在影响因素后,财政分权程度与晋升激励强度对我国各省区的城投债规模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最后,在该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及债务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