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6)
- 2023(19465)
- 2022(16556)
- 2021(15296)
- 2020(12971)
- 2019(29302)
- 2018(29038)
- 2017(55415)
- 2016(30363)
- 2015(33714)
- 2014(33492)
- 2013(32969)
- 2012(30103)
- 2011(27003)
- 2010(26947)
- 2009(25403)
- 2008(25144)
- 2007(22674)
- 2006(20194)
- 2005(17973)
- 学科
- 济(117269)
- 经济(117042)
- 业(105409)
- 管理(100850)
- 企(93078)
- 企业(93078)
- 方法(51100)
- 数学(40591)
- 数学方法(40161)
- 财(37500)
- 农(37150)
- 业经(35208)
- 中国(31709)
- 制(27918)
- 务(25613)
- 财务(25533)
- 财务管理(25498)
- 学(25278)
- 农业(25246)
- 企业财务(24193)
- 技术(23580)
- 理论(23243)
- 地方(21947)
- 和(21622)
- 贸(20912)
- 贸易(20899)
- 体(20441)
- 易(20292)
- 划(19606)
- 银(19322)
- 机构
- 学院(432333)
- 大学(431358)
- 管理(170314)
- 济(168872)
- 经济(165182)
- 理学(146467)
- 理学院(144850)
- 研究(142545)
- 管理学(142427)
- 管理学院(141642)
- 中国(108452)
- 京(92304)
- 科学(90088)
- 财(81660)
- 农(79259)
- 所(72307)
- 业大(68517)
- 江(65767)
- 研究所(65575)
- 中心(64704)
- 财经(64260)
- 农业(62499)
- 经(58339)
- 北京(57772)
- 范(54558)
- 师范(53906)
- 州(52293)
- 院(51452)
- 经济学(50021)
- 财经大学(47478)
- 基金
- 项目(291562)
- 科学(228631)
- 研究(210809)
- 基金(210667)
- 家(185092)
- 国家(183480)
- 科学基金(157218)
- 社会(133321)
- 社会科(125776)
- 社会科学(125739)
- 省(115519)
- 基金项目(111810)
- 自然(103103)
- 自然科(100699)
- 自然科学(100669)
- 自然科学基金(98902)
- 划(96507)
- 教育(96133)
- 资助(85502)
- 编号(85284)
- 成果(69260)
- 重点(65153)
- 创(63665)
- 部(63261)
- 发(61559)
- 课题(59053)
- 创新(58904)
- 科研(55533)
- 制(54538)
- 业(54441)
- 期刊
- 济(191548)
- 经济(191548)
- 研究(125562)
- 中国(88021)
- 学报(74031)
- 农(73573)
- 管理(66783)
- 财(65839)
- 科学(65567)
- 大学(55729)
- 学学(52704)
- 农业(49958)
- 教育(48140)
- 融(37763)
- 金融(37763)
- 技术(37321)
- 业经(33394)
- 财经(32078)
- 经济研究(29387)
- 业(27761)
- 经(27495)
- 问题(24679)
- 科技(22523)
- 版(22216)
- 技术经济(21547)
- 图书(20962)
- 现代(20032)
- 理论(19724)
- 商业(19395)
- 业大(19280)
共检索到643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祺 张纯
既有学者认为,创业意图源自个体获取创业资源的多寡,也有学者认同,创业者本身的能力和特质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图的成形。本文尝试将两种观点综合起来,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通过架构创业机会识别为中介变量、个体创业自我效能为调节变量的概念模型,研究社会网络对个体创业意图的传导机制。基于174份问卷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特征对个体创业意图有明显的正向推进;创业机会识别有中介作用,而且在网络位置对创业意图的影响中表现为完全中介作用;个体创业自我效能感会正向调节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的传导机理,对创业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祺 张纯
既有学者认为,创业意图源自个体获取创业资源的多寡,也有学者认同,创业者本身的能力和特质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图的成形。本文尝试将两种观点综合起来,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通过架构创业机会识别为中介变量、个体创业自我效能为调节变量的概念模型,研究社会网络对个体创业意图的传导机制。基于174份问卷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特征对个体创业意图有明显的正向推进;创业机会识别有中介作用,而且在网络位置对创业意图的影响中表现为完全中介作用;个体创业自我效能感会正向调节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的传导机理,对创业意图的相关研究有突出的理论启示,同时对于借助社会网络关系的培育强化个体创业意图的实践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艳 胡蓓
研究发现:个人支持性的强联系和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加创业意图。个人网络中的拥有实际商业知识和经验的强联系也能增加创业意图,但个人网络中的拥有实际商业知识和技能的弱联系却与创业意图不相关。除此之外,潜在创业者的亲友创业经验、专业等个人特质也证明对创业意图有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汤勇 王福民 宋娟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创业意向理论,以442个样本为对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出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形成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网络内联系与个体创业意向形成负相关;商业交流机会、创业家交往程度与个体创业意向形成正相关;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家交往与创业意向形成有完全中介作用,对商业交流与个体创业意向形成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个体社会网络 创业意向 创业自我效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璐 范明
根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2533份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技术,揭示了社会网络的构成维度(即网络顶端、网络规模、网络差异)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网络顶端对大学生生存型、发展型创业动机均产生负向作用,说明社会网络资源一定程度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网络差异对生存型创业动机产生负向作用,而对发展型创业动机产生正向影响,说明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有显著差异;此外,生存型动机较强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慧 安立仁 张晓明
处于创新网络中心位置的核心企业凭借其资源优势自然而然会对非核心企业发挥影响力和控制力,对整个创新网络产生重大影响,而处于边缘位置的非核心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对创新网络非核心企业学习意图对于知识反哺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核心企业学习意图越明显,其对核心企业的知识反哺越明显。这其中,非核心企业的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非核心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关系质量会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国际社会创业企业是解决当今全球社会问题的主要力量,价值共创是嵌入在国际社会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逻辑。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以比亚迪为代表,从社会网络的三个层面并结合价值共创的三个阶段,探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的形成是实现国际社会创业价值共创的前提,多元网络中的要素是形成价值共创各阶段主要维度的因素;(2)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过程中,观念共识阶段包括决策共识、市场共识与技术共识,价值共生阶段包括共建营商环境、共谋市场发展与共同研发新品,价值共赢阶段包括公私两利、休戚与共与相得益彰;(3)价值共创各阶段维度的逻辑整合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了强关系网络并互为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价值共创机制,以更高效地协同解决国际社会问题。本文不仅推进了国际社会创业与社会网络理论的交叉研究,还丰富了国际社会创业的研究情境,拓展了价值共创过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对企业学习如何在国际社会创业中构建社会网络,如何与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共创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蕊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提升乡村集体经济增加全体成员财产性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长期打拼逐渐形成的关系网络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认识而结成的利益联系,而社会资源则是推动其不断成长的各种人力、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集合。农民工返乡创业后,其稳定的关系网络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对其在乡村社会开展多样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经营具有累加性、带动性的激励效应,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促使更多的村集体成员参与到这场乡村振兴的自觉行动中来。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仅要在身份上明确其合法的地位,而且应当完善对其经营行为的动态监督机制以及为其提供稳定优惠的创业资金支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嵩 姜彦福
现有的研究论述了创业网络对于创业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是对创业网络如何促进创业活动发展的过程却语焉不详。本文对于创业网络的经营行动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基于不同的网络产出,创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战略模式以提升创业绩效,从而完整地构建了创业网络推进创业成长的作用机制链条。基于上述论证过程,本文指出创业网络的主要价值在于为新创企业的战略行动提供资源支持,因此创业过程的行动重点在于创业网络的开发和经营,创业者应当积极拓展创业网络,开发适宜的网络成长战略,以充分促进创业成长。
关键词:
创业网络 战略模式 创业成长模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洪卫 刘刚
基于对县域城市集体创业现象的实地调查,从关系嵌入视角揭示产业共生网络的生成机理,并通过分析小样本数据验证信息传导、创业激励与产业共生变量之间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信息传导加速集体创业活动持续涌现,集体创业行为表现为价值链环节上的市场分工,创业激励有助于扩大产业共生情境下的合作剩余。
关键词:
信息传导 创业激励 产业共生 形成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敏利 丁文虎 郭立宏 Marcus W.Feldman
随着创投市场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突出,提升网络位置成为创投机构的重要竞争战略之一。论文基于激励视角研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简称引导基金)补偿机制对创投机构网络位置的影响。通过私募通数据库搜集大样本数据构造匹配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论表明:(1)引导基金参股时为私人资本提供收益补偿、固定收益补偿、或者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会提升创投机构的网络位置,为私人资本提供亏损补偿、亏损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或者亏损补偿加上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则不会提升创投机构的网络位置;(2)相比于参股国有背景创投机构而言,引导基金参股非国有背景创投机构时提供收益补偿、固定收益补偿、或者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对网络位置的提升作用更明显。论文拓宽了创投机构提升网络位置的战略选择,对引导基金主管部门选择补偿机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士健 孙专专 刘新民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员工社会网络对知识隐藏和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机理及知识势差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员工社会网络对其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隐藏在社会网络与个体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知识势差在社会网络与个体创造力之间、社会网络与知识隐藏之间起调节效应,并且在社会网络与知识隐藏之间的调节效应完全通过知识隐藏实现。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个体创造力 知识隐藏 知识势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健 周欣 王冬妮
利用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中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对农民的创业意愿、创业困境和创业融资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对农民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拥有社会网络越少的农民越担心创业时资金不足和缺乏创业关系;社会网络对农民预期从朋友处获得贷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向华
网络个体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自主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网络个体创业的内涵及其特点进行了界定,并以淘宝网的网络卖家为例,总结了网络个体创业的成长轨迹及其面临的约束。在此基础上,从网络个体创业的外部环境角度对这一创业途径的可持续性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网络个体创业是可持续的,而且可以成为培育更高层次创业的基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罗青兰 孙乃纪 于桂兰
女性创业活动是提高女性地位、缓解就业压力、战胜贫困的有效途径。社会网络能为创业者提供各种有效资源与信息已经无庸置疑。论文以分析女性社会网络构成为切入点,在探讨女性创业现状的基础上,从打破心理障碍、加强弱关系投资、运用社会网络资源、增加社会资本储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女性创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女性创业 社会网络 网络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