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9)
- 2023(13641)
- 2022(11689)
- 2021(11054)
- 2020(9515)
- 2019(22143)
- 2018(22225)
- 2017(43171)
- 2016(23341)
- 2015(26675)
- 2014(26705)
- 2013(26301)
- 2012(24072)
- 2011(21532)
- 2010(21628)
- 2009(20319)
- 2008(20050)
- 2007(18163)
- 2006(15688)
- 2005(13693)
- 学科
- 济(100296)
- 经济(100108)
- 业(71167)
- 管理(63579)
- 企(51172)
- 企业(51172)
- 方法(48649)
- 农(48248)
- 数学(42405)
- 数学方法(41705)
- 农业(31814)
- 业经(25678)
- 中国(24638)
- 财(23747)
- 地方(18825)
- 制(18796)
- 学(18413)
- 贸(17474)
- 贸易(17464)
- 理论(17128)
- 易(17016)
- 和(15184)
- 技术(14712)
- 务(14603)
- 财务(14538)
- 财务管理(14503)
- 企业财务(13731)
- 策(13717)
- 银(13638)
- 银行(13611)
- 机构
- 学院(335174)
- 大学(330496)
- 济(136071)
- 经济(133260)
- 管理(133016)
- 理学(116048)
- 理学院(114861)
- 管理学(112520)
- 管理学院(111907)
- 研究(105534)
- 中国(80981)
- 农(70728)
- 京(67975)
- 科学(66103)
- 财(59747)
- 业大(55369)
- 农业(54760)
- 所(52989)
- 中心(52012)
- 江(50559)
- 研究所(48221)
- 财经(48114)
- 经(43770)
- 范(42861)
- 师范(42445)
- 北京(41771)
- 经济学(40759)
- 州(39759)
- 经济管理(37406)
- 经济学院(36926)
- 基金
- 项目(227821)
- 科学(180007)
- 研究(165781)
- 基金(165473)
- 家(143737)
- 国家(142492)
- 科学基金(123398)
- 社会(105670)
- 社会科(99163)
- 社会科学(99129)
- 省(91322)
- 基金项目(87628)
- 自然(80773)
- 自然科(78968)
- 自然科学(78948)
- 教育(77560)
- 自然科学基金(77527)
- 划(75389)
- 编号(69135)
- 资助(68060)
- 成果(54710)
- 重点(50843)
- 部(50622)
- 发(48799)
- 创(47726)
- 课题(46458)
- 创新(44441)
- 科研(44195)
- 教育部(43296)
- 国家社会(42985)
- 期刊
- 济(148126)
- 经济(148126)
- 研究(89042)
- 农(71014)
- 中国(64681)
- 学报(52421)
- 科学(48555)
- 农业(48183)
- 财(46640)
- 管理(44687)
- 大学(40683)
- 学学(38525)
- 教育(35158)
- 技术(31714)
- 业经(30240)
- 融(29557)
- 金融(29557)
- 业(23933)
- 财经(23163)
- 经济研究(21905)
- 问题(20741)
- 经(19820)
- 统计(18595)
- 版(18024)
- 技术经济(17321)
- 策(16853)
- 图书(15539)
- 决策(15334)
- 世界(15136)
- 理论(15102)
共检索到481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静怡 薄诗雨 刘丛 周晔馨
本文在身份定位模型框架下研究社会网络层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2009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计量结果,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影响归属该网络的农民工、使得后者工资水平提高的假设;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除了帮助农民工找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就业后通过影响行为模式和生产率来提高工资水平的假设。本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置效应处理可能的内生性偏误,结论通过了较为严格的稳健性检验。政府鼓励农民工构建基于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及高质量的社会网络,不仅可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而且可能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章元 李锐 王后 陈亮
本文基于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民工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用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对于民工就业的地点、工作类型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利用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外出就业,基本上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的工资;其次,利用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但是却可以增强他们的流动性,使得他们能够跨越更远的距离,到达离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更近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在那里找到更多的机会从事非农就业,以及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岗位。这表明家庭层面社会网络对民工工资水平只具有间接效应,而不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这一结果加深了我们...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民工 工资水平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建设 侯芳 徐悠 张玉
以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水平为研究对象,基于现行劳动法规及职工工作制度,对农民工实际工资进行了月工作天数、日工作小时、"五险一金"等方面的修正,得出了农民工实际工资对应的法定工作制度下的标准工资,并将该标准工资与典型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及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企业就业岗位工资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工资应该还有合理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建筑业 行业管理研究 农民工 工资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陆铭
本文基于中国22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利用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及是否来自革命老区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社会网络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发现: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它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农民工工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国 李实
本文基于最新的2011年和2012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大城市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比小城市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水平更高。其次,城市规模扩张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农民工工资对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在4.0%~4.2%之间,但该系数明显低于已有文献报告的城市当地工人的相应系数。最后,综合考虑到城市间的工资、生活成本和便利性差异等,农民工从大城市获得的真实实际工资或效用水平更高。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性障碍,将使得农民工更受益于大城市。本文控制了农民工潜在的城市选择性偏差,克服了当前城市规模的潜在内生性。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农民工 工资 生活成本 便利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永新
文章认为,就业歧视、农民工素质偏低、城市化滞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有关部门调控监管不力等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是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民工资性收入 就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红碧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不以其劳动力供求为导向而长期偏低甚至被扭曲、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一致所透露的非公平性,直接取决于农民工在其工资决定中的弱势地位,包括供求弱势、机会成本弱势、人力资本弱势和劳动力市场属性弱势。而农民工的弱势性又根源于具有显著城市偏向和歧视因素特征的城乡关系,正是后者通过对农业生产收益、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制约决定了农民工的上述弱势。农民工工资水平问题实际上根源于重城轻农、抑农的城乡关系,而改变这种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则是实现农民工工资水平公平性的前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红碧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形成于农民工与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其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博弈力量。农民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弱势性决定了其相对博弈力量几乎为零,其工资水平处于较低的位置,并呈现出扭曲性偏低的特征。这是我国城乡分割和重城轻乡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而改革传统的城乡制度安排、消除农民工博弈力量的制度约束、使其工资水平真正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则是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政策出路。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博弈弱势 低水平 制度性扭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怡然
文章通过构建可变必需支出约束下的农民工劳动供给模型,对经典的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浙江省温州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指出,由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受到必需支出的约束,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在低工资水平处出现一个拐点,在拐点工资率以下,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当工资率下降时,农民工将适当地压缩必需支出,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当工资率上升时,农民工将适当地提高必需支出,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另外,非劳动收入、可支配的时间总量、物价水平等外生变量也将影响农民工的劳动供给。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供给 可变必需支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德利 周琪
数字经济的技术偏向使其红利产生群体偏向,从而通过个体能力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异化影响形成并作用于群体的工资差异。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视角,采用2018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农民工为样本,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正规就业农民工比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及个体能力(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加上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及就业歧视,导致正规就业农民工的工资较高;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增强不仅能促进农民工工资增长,而且能强化数字经济的工资增长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正规就业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工资增长效应,进而会扩大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的工资差异,其中存在“数字经济发展—非认知能力差异扩大—工资差异扩大”的传导路径,但认知能力差异的中介效应不显著。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也显示,地区数字经济和个体能力差异都是两类农民工工资差异的来源。因此,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数字红利边缘群体的发展,积极帮助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高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弱化和消除就业歧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董延芳 刘传江 胡铭
文章采用同期群效应模型研究了农民工的身份定位和流向决策,认为其影响因素包括同期群效应的强度、身份定位对失业率的边际影响、在业和失业状态下的收入差距。其后利用调查数据对结论进行了检验与讨论。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定位 流向决策 同期群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明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关于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异常复杂,我们通过对各地农民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尽相同,本文针对不同层次农民工生存现状及保障需求倾向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实行分层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保障 比较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凤水 慕良泽
本文在个案访谈所形成的资料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作用。在以生存为特征的低层次阶段,牢牢依靠强关系,行动具有情感理性的意涵;在以发展为特征的高层次阶段,更多依靠弱关系并运用策略选择性地使之向强关系转化,工具理性在此行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关系 城市适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丹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影响下,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但群体内部呈现明显分化现象,且工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福建L小工地个案的调查研究表明:分包层级、技术差异及性别差异因素决定了建筑业农民工资收入水平,农民工内部群体工资收入水平分化非常明显,整体上呈现分包层高收入、普通工人中等收入和女性工人低收入的特征。因此,在现有分包机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改善建筑业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途径在于: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技术水平;重建建筑业文化,开发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博文 刘汉辉 展望 魏下海
本文采用2013年和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雇主—雇员"匹配数据库,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及其在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影响机制的探索和分析。研究发现,将工会会员身份的工资溢价效应分解为覆盖效应和会员效应后,覆盖效应的影响难以发挥,而会员效应的影响则存在代际差异,其只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显著,而在第一代农民工中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覆盖效应难以发挥主要是由于工会未能有效地开展集体协商,会员效应存在代际差异则是源于两代农民工不同的需求层次所导致的入会行为导向的不同。本文研究,有利于企业工会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增长机制,同时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实施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