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46)
2023(18230)
2022(14943)
2021(13766)
2020(11615)
2019(26163)
2018(26159)
2017(49295)
2016(27119)
2015(30225)
2014(29922)
2013(29247)
2012(26512)
2011(23891)
2010(23986)
2009(22650)
2008(22271)
2007(20197)
2006(18119)
2005(16357)
作者
(79442)
(66926)
(66290)
(62877)
(42271)
(32215)
(30104)
(26063)
(25443)
(23630)
(23021)
(22391)
(21740)
(21138)
(20808)
(20313)
(20027)
(19636)
(19245)
(19179)
(16705)
(16687)
(16473)
(15420)
(15061)
(14956)
(14805)
(14735)
(13549)
(13352)
学科
(107925)
经济(107725)
(80211)
管理(78450)
(59813)
企业(59813)
(49487)
方法(43426)
数学(36521)
数学方法(35975)
农业(32711)
中国(30513)
业经(29954)
(27164)
(24949)
(23103)
地方(21169)
技术(20570)
理论(18784)
(18551)
贸易(18543)
(18467)
(18061)
(17091)
银行(17032)
(16704)
环境(16421)
(16239)
(16147)
(15823)
机构
学院(381393)
大学(379874)
(150816)
经济(147491)
管理(143179)
研究(131640)
理学(123359)
理学院(121979)
管理学(119372)
管理学院(118689)
中国(100237)
(84755)
科学(83923)
(81370)
(69808)
(67925)
农业(65865)
业大(65389)
研究所(61630)
中心(61398)
(60078)
财经(54524)
(50606)
北京(50435)
师范(49975)
(49435)
(47164)
(46856)
经济学(44990)
(44880)
基金
项目(259584)
科学(203325)
基金(187122)
研究(186472)
(165866)
国家(164440)
科学基金(139568)
社会(119377)
社会科(112226)
社会科学(112195)
(103887)
基金项目(98651)
自然(90575)
自然科(88452)
自然科学(88425)
自然科学基金(86820)
(86672)
教育(85299)
编号(75963)
资助(75363)
成果(61553)
重点(58688)
(56649)
(56044)
(54309)
课题(52695)
创新(50814)
国家社会(49525)
科研(49479)
(49291)
期刊
(172939)
经济(172939)
研究(107914)
中国(86352)
(83775)
学报(69021)
科学(60576)
农业(56388)
(54349)
大学(51676)
管理(51505)
学学(48614)
教育(43520)
(35352)
金融(35352)
技术(34263)
业经(32788)
(28964)
财经(26580)
经济研究(25825)
问题(23707)
(22807)
(21674)
科技(19657)
图书(19452)
业大(19144)
技术经济(18994)
资源(18324)
统计(17613)
世界(17474)
共检索到580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月季  杨倩  王芳  
新的资源节约型技术在农户群体中的扩散是中国农业转向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具备有限知识的农户在采纳资源节约型技术过程中势必受到其社会网络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有限知识农户的假设,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网络在不同维度对农户采用新的资源节约型技术的影响,以及农户技术认知在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纳决策两者关联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然后,以水肥一体化技术(DFS)为例,利用2019年广东、海南和云南3省632户香蕉种植农户调查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社会网络、技术认知与DFS技术采纳决策之间的作用逻辑。研究表明:农户社会网络与技术认知可以显著促进农户在生产过程采纳资源节约型技术;且农户的社会网络可以弱化农户在新型技术上的认知差异,从而可能形成新的关于技术的群体认知,加强农户对资源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具体地,社会网络的"倾向"和"互惠"可以改善农户关于技术转换梯度和技术认知嵌入度的感知,从而影响农户对资源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决策,而社会网络"范畴"会直接影响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决策,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丽萍  刘丽  孙炜琳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存在现行推广方式单一、使用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文章基于河北省436个设施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构建二元Probit模型,探讨政府支持对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实证分析以“政策了解度”和“信息易得性”表征的技术认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政府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其中政府宣传、政府培训均可促进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第二,技术认知在政府支持对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效应占比为37.73%。第三,政府支持对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的正向影响可通过提高技术认知这一路径进行传导,即存在着“政府支持-技术认知-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传导机制。据此得出政策启示:应着力落实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等政策激励措施对农户的政策效力,注重提升农户的技术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农户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积极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苍月  王芳  柯佑鹏  过建春  
探究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对制定地方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政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海南省香蕉主产区453份香蕉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将绿色防控技术细化为病株处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用药技术三个方面,运用Probit模型更广泛全面地考察社会网络对果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采用多变量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扩展研究社会网络对果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的果农群体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的拓展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果农采纳病株处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科学用药技术的积极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3084、0.5968、0.9473。(2)与亲戚的交流频率显著正向影响果农采纳三种技术,回归系数分别为0.1240、0.3192、0.1336;与朋友的交流频率显著正向影响果农采纳三种技术,回归系数分别为0.1742、0.3629、0.1472;与农技专家、供应链组织的交流频率显著促进果农采纳科学用药技术,回归系数分别为0.2180、0.5691。(3)社会网络对果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组群差异。分组回归显示,社会网络对较为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小的果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加强果农社会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果农个体社会网络特征,制定更全面、贴合的技术推广政策;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果农的组群差异,满足不同果农群体的技术信息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建华  杨海余  贺正楚  
本文在对技术采纳农户决策行为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户对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程度。结果表明,在现行农业经营制度下,农户对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普遍采纳不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好友型技术的农户采纳限定因素包括需求意愿、政府驱动式推广体系以及学习能力等。突破既有限定,发挥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福利效应,需政府、市场、涉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以及农户自身各方面因素复合发生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以湖北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分析框架,借助Bootstrap自抽样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社会影响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农村社会网络中,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劳动节约型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示范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纳条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意愿,还能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采纳意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天皓  陶茹  樊淼淼  高华  
[目的]筛选渭北旱塬苹果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化肥的最佳施用量,为苹果园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5年生矮化结果树‘玉华早富’苹果品种为试材,设置6个施肥处理:常规施肥模式(CT),全年施用1.16 kg/株化肥,不施用有机肥,不灌水;双减模式(SJ),全年施用0.92 kg/株化肥和20 kg/株有机肥,不灌水;水肥一体化模式WF1~WF4,全年分别施用0.92,0.78,0.66,0.56 kg/株化肥,施用有机肥和灌水量均相同,分别为20kg/株和0.12 m~3/株,测定不同处理苹果产量、单果质量、果实商品率、肥料偏生产力、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总含量等指标。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客观熵权法对各单一指标赋权,再利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最终权重,然后用近似理想解(TOPSIS)法计算苹果综合评价值,建立评价苹果综合指标的数学模型,分析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同化肥施用量对苹果综合评价值的影响。[结果]与CT相比,SJ处理苹果单果质量、产量、果实商品率虽有增加,但二者差异均不显著,而肥料偏生产力显著提高;WF1~WF4处理苹果单果质量、果实商品率、肥料偏生产力均明显增加,WF2、WF3处理苹果产量均增加,而WF1、WF4处理苹果产量均降低。与CT相比,WF1~WF4处理果实V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硬度及果皮花青苷含量总体无显著变化;挥发性物质种类总体也无显著变化,但其总含量除WF2处理外其余均显著下降。根据TOPSIS法确定的不同施肥处理的苹果综合评价值由高到低为WF2>WF3> WF4> SJ>WF1>CT。通过综合评价寻优,当化肥施用量为0.73 kg/株时,苹果综合评价值最高,达到了0.72,可知在与CT和SJ处理相比化肥施用量减少37.07%和20.65%的情况下,能提高苹果的综合评价值。[结论]渭北旱塬地区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化肥最佳施用量为0.73 kg/株,其中N 0.28 kg/株,P_2O_5 0.14kg/株,K_2O 0.31 kg/株,氮、磷、钾肥按照2:1:2.2的质量比施用,此条件下苹果综合表现最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馥林   陈美球   刘桃菊  
[目的]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项国际公认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对于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化肥利用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109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Probit模型和交互项研究法,探讨政府推广与社会网络二者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采纳行为的影响,利用社会乘数计算方法进一步分析社会乘数效应的异质性。[结果]结果表明:1)政府推广与社会网络均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存在集体行动。2)政府推广与社会网络具有双向放大作用,亲族网络、朋友圈网络均能强化了政府推广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3)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社会乘数效应具有异质性,亲族网络社会乘数效应大于朋友圈网络,并且在政府推广介入社会网络后,亲族网络和朋友圈网络的社会乘数效应分别放大了1.326倍和1.208倍。[结论]为了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应该完善政府推广模式,拓宽技术推广渠道,同时重视社会网络效应,建立稳定的局域网,发挥异质性社会网络的社会乘数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梦  张露  张俊飚  
利用湖北省1 710份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土地细碎化对农户是否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以及采纳密度(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面积/总农地经营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2)对男性和低自我效能感知主体而言,土地细碎化对其是否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决策和采纳密度决策均产生负向影响;而对女性和高自我效能感知主体,则未产生显著影响;(3)土地细碎化对强社会网络主体的是否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对其采纳密度决策不产生影响,土地细碎化对弱社会网络主体的是否采纳和采纳密度决策均产生负向影响;(4)土地细碎化对低农业收入依赖主体的采纳密度决策以及高农业收入依赖主体的是否采纳决策产生负向影响,对低农业收入依赖主体的是否采纳决策以及高农业收入依赖主体的采纳密度决策不产生影响;(5)土地细碎化对平原地区农户的是否采纳决策不产生影响,对其采纳密度决策产生影响,土地细碎化对非平原地区农户的是否采纳和采纳密度决策均产生负向影响。据此,建议着力推进高水平良田建设,激励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决策的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农户异质性影响,实施精准施肥政策,并充分考虑不同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等)的影响,针对平原和非平原地区的农户,采取差异化的激励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陶源   赵晓颖   刘庆志  
[目的]绿色农业技术的环境与经济收益核算,对于推进技术应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究竟绿色农业技术有没有顺利实现农户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的环境目标?现有研究诸多争议与困惑。[方法]文章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基于山东省649份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借助内生转换模型,从微观层面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结果](1)总体来看,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2)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11.79%~20.98%,提高农产品收入8.15%~9.07%。(3)不同规模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节肥增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规模户而言,其化肥减量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与此同时,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只对规模户有明显的农产品增收作用。[结论]注重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使绿色农产品能够获得质量溢价的收益。同时创建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土地规模条件,获得规模化带来的节肥增收效应。推动外部性内部化补偿制度实施,政府对具有正外部性行为的农户给予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鹏飞  邓玉  戴文连  唐科明  
为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中的水肥混合特性,以流体力学中的两相流理论为基础,针对水肥混合过程中混合时间、混合区间长度、流速及管径对其混合效果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时间及混合区间长度越长有利于提高水肥混合效果及最终水肥混合均匀性;水肥流速比较低时管内水肥混合的均匀性较好,且水肥流速越大则其混合效果及均匀性越好;水肥流速较低时输水管及输肥管的管径比对水肥混合均匀性的影响较大,两者管径比越小则混合效果越好,随着流速的提高两者管径比对其混合效果的影响逐渐减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鹏  宋文越  姚春生  周晓楠  张震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明不同微喷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在底施纯氮105kg/hm~2条件下,2016年春季设置追施纯氮45(N1)、90(N2)和135kg/hm~2(N3),每个追氮量采用微喷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JS)和分别在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4次等量追施(4T)2种方式,测定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微喷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N2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产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显著提高千粒重;2)拔节期一次性施氮提高冬小麦开花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而分次施氮处理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延缓灌浆中后期旗叶的衰老,从而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但过多施氮导致粒重下降,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3)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以N2处理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处理。综上所述,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比,微喷灌采用分次施氮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微喷水肥一体化N2处理下分次施氮为最佳的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园  陈玉萍  丁士军  
为研究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湖北省66个县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以及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方向及趋势。结果表明:1)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发展,空心化程度在0.1左右时,农业技术选择偏向系数接近1,劳动节约型技术和土地节约型技术均采用。随着农村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技术进步倾向为劳动节约型技术,但当比重超过50%后,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2)不同地形条件下,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山区更倾向于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丘陵地区倾向于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但平原的回归结果具有不稳健性;3)户均播种面积越大、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越多、距离中心市场越远,越有利于促进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发展。人均纯收入高的地区有利于土地节约型技术的创新。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淼  王彤  徐云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必须强化技术创新的"选择"意识,除传统的经济效率标准外,还要以生态效率与其它社会价值为基准来选择技术发展的方向。基于此,特提出技术创新选择的评价标准。并认为,当前生态化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恰当的激励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短期生存压力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比较了当前各种激励方式下社会整体帕累托最优的存在性问题。结果表明,单纯对生态化产品价格进行补贴并不能使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程度达到社会帕累托最优的程度,创新投资补贴能直接降低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风险,因此具有更好的激励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爱民  
从采纳成本的视角,分析了农户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采纳机理。基于江苏省13个市水稻主产区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户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源自要素稀缺产生的诱导力,其作用的内在机理是:降低采纳成本——影响诱导力——促进农户新技术采纳;但诱导力的作用受到信息水平、技术服务、农户组织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钇涵   赵敏娟  
基于陕西、甘肃2省1 208份苹果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OLS、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考察了资本禀赋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禀赋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本禀赋水平越高的农户采纳有机肥替代技术的可能性越大、采用程度越高、采纳时长越长,其中物质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影响就越显著。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资本禀赋通过提高采纳意愿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具体表现为资本禀赋水平越高的农户对技术的采纳意愿越强烈,进而采纳有机肥替代技术的可能性越大、采用程度越高、采纳时长越长。此外,技术培训、补贴满意度对资本禀赋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参加技术培训、补贴满意度提升能发挥资本禀赋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