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6)
- 2023(9327)
- 2022(7937)
- 2021(7584)
- 2020(6414)
- 2019(14526)
- 2018(14270)
- 2017(26819)
- 2016(14911)
- 2015(16899)
- 2014(16652)
- 2013(15485)
- 2012(13633)
- 2011(12301)
- 2010(12381)
- 2009(11238)
- 2008(10875)
- 2007(9618)
- 2006(8354)
- 2005(6998)
- 学科
- 济(55250)
- 经济(55081)
- 管理(40690)
- 业(38139)
- 企(32794)
- 企业(32794)
- 方法(30206)
- 数学(25813)
- 数学方法(25236)
- 中国(15531)
- 农(14725)
- 业经(13691)
- 理论(13251)
- 财(12544)
- 学(11394)
- 贸(11203)
- 贸易(11199)
- 易(10933)
- 和(9651)
- 技术(9551)
- 教育(9509)
- 农业(9490)
- 制(8510)
- 教学(8377)
- 地方(8348)
- 务(7871)
- 财务(7836)
- 财务管理(7826)
- 环境(7677)
- 划(7541)
- 机构
- 大学(207295)
- 学院(203236)
- 管理(79482)
- 济(76451)
- 经济(74891)
- 理学(70559)
- 理学院(69722)
- 管理学(67855)
- 管理学院(67507)
- 研究(64407)
- 中国(44732)
- 京(42679)
- 科学(42646)
- 农(37972)
- 业大(35123)
- 财(32601)
- 所(32067)
- 农业(30233)
- 研究所(29720)
- 中心(29433)
- 江(29197)
- 范(28376)
- 师范(27997)
- 财经(27074)
- 北京(26369)
- 经(24726)
- 州(23209)
- 院(22976)
- 经济学(22791)
- 技术(22758)
- 基金
- 项目(145735)
- 科学(115409)
- 基金(105998)
- 研究(101520)
- 家(94188)
- 国家(93389)
- 科学基金(80695)
- 社会(65902)
- 社会科(61495)
- 社会科学(61472)
- 省(58672)
- 基金项目(56274)
- 自然(54808)
- 自然科(53724)
- 自然科学(53711)
- 自然科学基金(52784)
- 教育(50400)
- 划(49925)
- 资助(43328)
- 编号(40776)
- 重点(32899)
- 成果(32079)
- 部(31585)
- 创(31401)
- 发(29484)
- 大学(29080)
- 创新(28958)
- 课题(28738)
- 科研(28511)
- 计划(28030)
共检索到285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侯浩翔
大学生学业成就是衡量一流本科教学水平的基本参照。依据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学生个体所营造的社会网络可以拓展知识共享路径,对学生学业成就与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效应。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1036名大学生,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学业成就受到初始禀赋的影响,即家庭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面临着更深的学业困境;网络声望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表明"集体性认知"的获取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因素。另外,知识共享意愿中介作用了社会网络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自我效能感调节了模型的后半径,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知识共享意愿对学业成就的正向影响越明显。为此,文章提出建立家庭禀赋不利学生的学习补偿机制,搭建完善优质的社会网络平台,为学生创设便捷的线上线下知识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等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严蓓颖 李玉华 俞劼 刘悦
为明确小学生同伴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适应的影响,探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机制及情绪弹性在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同伴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弹性及学业适应四个量表对921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学业适应;(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同伴关系与学业适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绪弹性在同伴关系与学业适应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中均起到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弹性是小学生同伴关系影响学业适应的情绪作用机制。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发挥同伴关系积极作用、开展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弹性水平的教育干预等促进小学生学业适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万明 池倩文 钱梦烨 徐光华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利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并检验了创业资源共享对创业绩效影响的模型。结果表明: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基于共享平台的信息、科技资源共享显著正向影响机会创新性与创业绩效;机会创新性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对机会创新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莎 国锐 严飞
大气污染控制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公众的行动选择也至关重要。将公众大气风险感知有效转化为亲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改善的“知行合一”,首先需明确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心理变量,结合空气质量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验证环境风险感知、自然联结、PM2.5暴露值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环境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自然联结在影响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路径具有城乡差异,即来自城市个体的大气风险感知对直接亲环境行为敏感,对自然联结变化迟钝;影响路径受到个体所暴露的PM2.5浓度的调节,即PM2.5暴露值越高,中介效应越强。上述结果明晰了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和推动大学生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莎 国锐 严飞
大气污染控制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公众的行动选择也至关重要。将公众大气风险感知有效转化为亲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改善的“知行合一”,首先需明确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心理变量,结合空气质量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验证环境风险感知、自然联结、PM2.5暴露值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环境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自然联结在影响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路径具有城乡差异,即来自城市个体的大气风险感知对直接亲环境行为敏感,对自然联结变化迟钝;影响路径受到个体所暴露的PM2.5浓度的调节,即PM2.5暴露值越高,中介效应越强。上述结果明晰了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和推动大学生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群明 范志光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采用自我污名量表、自杀意念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和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对686名残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327名非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作为参照。结果发现:(1)在残疾大学生中共筛选出有自杀意念者76人,检出率为11.08%;(2)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视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非残疾大学生;(3)知觉压力在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希望在知觉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残疾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姚梅芳 于莹 吴静 葛宝山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双元学习视角,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网络导向对初创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机制,考察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基于285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Bootstrap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网络导向有利于提升初创企业绩效;网络导向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在网络导向与初创企业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利用式学习在网络导向与初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而对探索式学习在网络导向与初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未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孟华 朱其忠
在探讨价值网络形成及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能力和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地,价值网络共生通过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网络位势不仅显著调节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能力、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而且对企业能力在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据此,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背景,为促进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姜兆萍 李梦
为探讨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考察了网络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幸福倾向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一般健康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幸福倾向量表对73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睡眠质量、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2)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预测作用,并通过网络成瘾间接影响心理健康;(3)大学生的两种幸福倾向中,意义倾向对睡眠质量与网络成瘾间的关系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快乐倾向对睡眠质量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此,网络成瘾在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幸福倾向调节睡眠质量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快乐倾向越高的大学生,越容易受到睡眠质量差的影响而沉迷于网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娟
本文基于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结合的研究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和学业成就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就业风险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失业风险的影响主要通过学业成就的独立中介或父母参与和学业成就的链式中介发挥间接负效应,而对大学生职业风险的影响则基本完全通过父母参与和学业成就的链式中介产生间接负效应。而且在排除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之后,大学生学业成就依然影响了父母参与对失业风险和职业风险的作用,尽管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它们的关系强度也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失业风险的作用路径具有一定的族群差异和城乡差异,对职业风险的作用路径则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这些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失业风险和职业风险更高,为如何降低大学生就业风险的阶层差异提供了参考路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海明 时勘 李志勇 马丙云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尊、抗逆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取样32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创伤后成长问卷、抗逆力问卷、自尊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自尊和抗逆力对创伤后成长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在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抗逆力的调节,低水平的抗逆力条件下,自尊中介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高水平抗逆力条件下,自尊不能中介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结论:自尊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炳成 王敏 张士强
嵌入班级网络中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形成不同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间的学业成就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整体网分析与元分析(Meta分析)相结合,在对大学生班级内小群体的学业成就差异进行多项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元分析技术将29项研究(N=1076)的结果予以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每个班级的大学生都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数量的小群体,且每个小群体中的学生数量不同;(2)大学生学业成就存在着"人以群分"现象,即同一班级的大学生在互动中产生的小群体在学业成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大学生应加强与高学业成就水平的小群体之间的互动以提高学业成就;而高校管理者也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识别班级中的不同小群体,从而采取相应的学业成就提升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月琳 李昂 王明 杨海华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动机、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由于网络使用行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文章将网络使用行为定义为围绕信息搜寻所产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包括信息源选择、信息需求类型、网络使用强度、信息搜寻方式及保存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和生活情境下,大学生体现不同的使用行为特点,如信息搜寻方式、信息源选择和保存方式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网龄等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基于描述性统计及定性分析,研究构建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关键词:
网络使用行为 大学生 影响因素 理论模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维 黄梅 赵守盈
为考察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个人力和就业焦虑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深入探讨性别对于该机制的影响,采用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问卷、个人力量表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随机调查了35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结果发现: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个人力与就业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个人力在就业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并且该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可见,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通过个人力间接影响其就业焦虑,并且该机制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有着显著的差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黎君 叶宝娟 倪林英
为考察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网络消极情绪体验的调节效应,使用社会排斥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网络消极情绪体验量表与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对8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社会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2)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消极情绪体验调节了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