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0)
- 2023(11885)
- 2022(10029)
- 2021(9291)
- 2020(7686)
- 2019(17111)
- 2018(16823)
- 2017(33019)
- 2016(17960)
- 2015(19498)
- 2014(19060)
- 2013(18915)
- 2012(17511)
- 2011(15716)
- 2010(15621)
- 2009(14559)
- 2008(14550)
- 2007(13243)
- 2006(11776)
- 2005(10435)
- 学科
- 济(73843)
- 经济(73660)
- 业(58501)
- 管理(47767)
- 农(46325)
- 企(38063)
- 企业(38063)
- 方法(31614)
- 农业(30620)
- 数学(26728)
- 数学方法(26489)
- 业经(21846)
- 财(18759)
- 中国(18499)
- 学(16708)
- 制(15709)
- 贸(14555)
- 贸易(14551)
- 易(14260)
- 地方(12650)
- 银(11762)
- 银行(11714)
- 技术(11691)
- 务(11443)
- 财务(11428)
- 财务管理(11401)
- 行(11092)
- 体(10992)
- 发(10905)
- 融(10871)
- 机构
- 学院(256851)
- 大学(255279)
- 济(107336)
- 经济(105318)
- 管理(98072)
- 研究(90098)
- 理学(85814)
- 理学院(84906)
- 管理学(83399)
- 管理学院(82972)
- 农(73068)
- 中国(70612)
- 科学(58505)
- 农业(57089)
- 京(52770)
- 业大(50543)
- 所(47470)
- 财(46578)
- 研究所(43436)
- 中心(43030)
- 江(38727)
- 财经(37562)
- 农业大学(35594)
- 经(34500)
- 经济学(32486)
- 北京(32082)
- 范(31128)
- 省(31025)
- 院(30947)
- 师范(30629)
- 基金
- 项目(179655)
- 科学(141284)
- 基金(133574)
- 研究(123360)
- 家(120632)
- 国家(119591)
- 科学基金(101089)
- 社会(82305)
- 社会科(76829)
- 社会科学(76801)
- 基金项目(70963)
- 省(70170)
- 自然(67531)
- 自然科(66075)
- 自然科学(66054)
- 自然科学基金(64973)
- 划(59156)
- 教育(54143)
- 资助(53582)
- 编号(47952)
- 重点(40083)
- 部(39933)
- 农(39055)
- 发(38526)
- 创(37576)
- 成果(37411)
- 业(35478)
- 科研(35185)
- 创新(35150)
- 计划(35027)
- 期刊
- 济(118386)
- 经济(118386)
- 农(74715)
- 研究(69415)
- 学报(51822)
- 中国(51384)
- 农业(50073)
- 科学(44660)
- 大学(38552)
- 学学(37105)
- 财(35107)
- 管理(30895)
- 融(30060)
- 金融(30060)
- 业经(25374)
- 业(24494)
- 教育(19177)
- 财经(18555)
- 技术(17841)
- 经济研究(17818)
- 问题(16732)
- 版(16356)
- 经(15827)
- 业大(15532)
- 农村(14811)
- 村(14811)
- 世界(13844)
- 农业经济(13754)
- 农业大学(13682)
- 科技(12588)
共检索到377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邸玉玺 郑少锋
利用对陕西省1 091位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农户的生产性正规信贷分解为是否获得生产性信贷、是否获得生产性正规信贷和获得的生产性正规信贷金额三个阶段,运用Triple-Hurdle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户从正规渠道获得生产性贷款的影响,进而重点考察了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总体社会网络提高了生产性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交易型社会网络增加了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降低正规信贷交易成本能够增加农户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农户在申请正规信贷过程中由于专用性较高、交易频次较低、不确定性较高所导致的高额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因此,增强农户社会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正规信贷的交易成本,进而缓解农村地区生产性正规信贷约束,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意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浩栋 汪三贵 王彩玲
非正规金融信贷在农户信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占了正规金融借贷。本文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非正规金融替代正规金融的机制,并使用了联立方程组模型予以验证。研究发现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基于自身资本禀赋、衡量借贷成本之后而做出的判断,人力资本显著影响正规金融借贷,而收入结构、实物资本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本文证实了在农户信贷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凭借自身的成本和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正规金融。本研究的政策价值在于当从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和降低农户借贷成本的角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浩栋 汪三贵 王彩玲
非正规金融信贷在农户信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占了正规金融借贷。本文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非正规金融替代正规金融的机制,并使用了联立方程组模型予以验证。研究发现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基于自身资本禀赋、衡量借贷成本之后而做出的判断,人力资本显著影响正规金融借贷,而收入结构、实物资本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本文证实了在农户信贷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凭借自身的成本和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正规金融。本研究的政策价值在于当从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和降低农户借贷成本的角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月书 王雨露 彭媛媛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丹 周宏 夏秋
服务约束行为是农户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委托—代理”问题下的理性反应。本文基于服务风险和交易成本视角,探讨了农户服务约束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为降低农业生产性服务过程中“委托—代理”问题所引致的生产风险,农户作为风险规避者,会通过一系列服务约束手段规范服务供给主体的作业行为,尤其是在生产风险较高的插秧、施肥和打药环节表现更为突出。(2)交易成本的高低是影响农户不同服务约束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服务合约缔造的交易成本越高,越不利于农户服务合约签订;农业劳动力质量越高,服务监督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会抑制农户服务监督行为的发生。(3)服务供给者来源与组织化程度对农户服务约束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服务供给者来源越熟悉且组织化程度越高,越能降低农户对生产风险的担忧,从而减少服务约束。由此,为抑制服务供给方“委托—代理”行为发生,建议在培养组织化、本土化的服务供给主体同时要探索构建服务供需双方的激励相容机制。
关键词:
风险规避 交易成本 农业生产性服务约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梅 袁若兰 黄华金 高雪萍
[目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交易成本过高和资源禀赋劣势会对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方法]文章基于江西省42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交易成本、资源禀赋差异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选择了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但外包程度较低。亲朋好友的数量、是否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信息成本对农户参与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执行成本中,村的交通条件、农户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数量以及谈判成本中费用支出较多的环节数量均会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程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资源禀赋中土壤质量以及家庭劳动力总数抑制了农户的外包行为。[结论]政府应加强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推广以及信息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同时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外包服务供需不平衡地区进行干预与组织,进而提高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概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陈畅
本文从农户信贷需求的视角审视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高利率导致信贷需求无法实现的只有8%;相反,非利率交易成本和非价格合约条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这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调整利率作为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的手段,在简单地将利率上浮至一定比例之后,仍然将较严格的信贷条件作为甄别贷款人的手段,如制定繁杂的贷款程序、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和长期信贷交往历史等,其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定价和风险甄别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巩固和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晋华 郭云南 黄英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洁 陆迁 郑少锋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拓展农户信息获取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市场销售渠道选择均产生深刻影响。基于山东和河北两大蔬菜主产省1 26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和交易成本对农户市场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代通讯技术使用与否、主动信息获取和被动信息获取的农户存在特征异质性,并对销售渠道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使用现代通讯技术的农户增加了通过中间商和合作社渠道销售的概率,减少了通过自行销售渠道销售的概率。主动信息获取对合作社渠道有正向影响,而对自行销售渠道有显著负向影响。(2)交易成本总体上和合作社渠道显著相关,交易成本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选择合作社渠道,各个维度的交易成本对农户销售渠道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政府应进一步提高现代通讯技术普及率,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增强农户信息素养,降低不同维度的交易成本,提高农户参与市场程度。
关键词:
现代通讯技术 销售渠道 农户 交易成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建昀 刘军弟
本文将交易成本划分为固定交易成本和可变交易成本两部分,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求解交易成本影响农户参与市场决策的临界条件与选择集合,并用7省份635个农户调查数据予以检验。结果表明固定交易成本与可变交易成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农户市场化行为。农户预期参与市场(出售或购买)获得的市场剩余(生产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对可变交易成本的补偿程度,是农户相机抉择出售农产品、自给自足抑或购买农产品的依据;固定交易成本对农户市场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且实物资产专用性的影响大于人力资本专用性,一定规模的专用性实物资产是阻碍农户进入市场的首要门槛;可变交易成本影响农户市场参与程度,运输方式、销售地点及结算方式显著影响农户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健 张闯 夏春玉
在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关注到社会网络因素对交易关系的影响。本文以农户与农产品收购企业之间的契约型交易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特征对农户交易成本及其违约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际关系网络密度对农户的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户人际关系网络中心性对农户的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的增加会显著增强农户的违约倾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徐远彬
相对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纳入互联网、交易成本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我国200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交易成本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会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互联网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发挥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生产性服务业 交易成本 中介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晗 王燕 王钊
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实现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是推动农户生产分工发展。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参数估计和夏普里值分解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营效益与交易成本对农户生产分工的影响效应和贡献度大小。结果表明:经营效益显著促进农户生产分工发展,交易成本对农户分工深化产生抑制作用。经营效益主要影响技术密集型和半劳动密集半技术密集型环节分工。交易成本对各个环节生产分工都有较强影响力,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分工上尤为明显。收获环节农户分工程度较高,其受经营效益和交易成本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促进农户生产分工须着重于降低交易成本,考虑经营效益因素影响,逐步推进不同类型生产环节分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