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7)
- 2023(11833)
- 2022(10038)
- 2021(9234)
- 2020(8114)
- 2019(18523)
- 2018(18354)
- 2017(35747)
- 2016(19513)
- 2015(22183)
- 2014(22364)
- 2013(22314)
- 2012(20862)
- 2011(18513)
- 2010(19014)
- 2009(18184)
- 2008(18744)
- 2007(17603)
- 2006(15571)
- 2005(14196)
- 学科
- 济(88038)
- 经济(87833)
- 业(87358)
- 企(79704)
- 企业(79704)
- 管理(73473)
- 方法(40570)
- 数学(31195)
- 数学方法(30849)
- 业经(29638)
- 财(29567)
- 农(29130)
- 务(21721)
- 财务(21684)
- 财务管理(21652)
- 企业财务(20470)
- 农业(20379)
- 中国(20283)
- 技术(19394)
- 制(17903)
- 和(17690)
- 理论(17584)
- 策(16016)
- 学(15996)
- 贸(15729)
- 贸易(15723)
- 划(15326)
- 易(15270)
- 地方(14166)
- 体(13322)
- 机构
- 学院(295937)
- 大学(292731)
- 济(121701)
- 经济(119184)
- 管理(118691)
- 理学(101529)
- 理学院(100519)
- 管理学(98901)
- 管理学院(98363)
- 研究(92271)
- 中国(72371)
- 京(61207)
- 财(59222)
- 科学(56500)
- 农(52425)
- 所(47413)
- 江(47007)
- 财经(46614)
- 业大(43376)
- 中心(43326)
- 研究所(42409)
- 经(41968)
- 农业(41459)
- 北京(38269)
- 州(36931)
- 范(36379)
- 经济学(36149)
- 师范(36025)
- 财经大学(33976)
- 经济学院(32753)
- 基金
- 项目(185704)
- 科学(147216)
- 研究(137091)
- 基金(134868)
- 家(116074)
- 国家(114989)
- 科学基金(100129)
- 社会(88160)
- 社会科(82648)
- 社会科学(82619)
- 省(74021)
- 基金项目(71540)
- 自然(64378)
- 自然科(62954)
- 自然科学(62936)
- 教育(62819)
- 自然科学基金(61911)
- 划(60617)
- 编号(57066)
- 资助(54733)
- 成果(46664)
- 创(41578)
- 部(41187)
- 重点(41030)
- 业(40523)
- 发(39261)
- 创新(38044)
- 课题(37572)
- 项目编号(35756)
- 国家社会(35617)
- 期刊
- 济(141457)
- 经济(141457)
- 研究(85162)
- 中国(58062)
- 财(50660)
- 农(49409)
- 管理(47137)
- 学报(44601)
- 科学(41412)
- 大学(33846)
- 农业(33433)
- 学学(31908)
- 教育(30018)
- 技术(28185)
- 业经(24799)
- 融(24687)
- 金融(24687)
- 财经(23987)
- 经济研究(21381)
- 经(20723)
- 业(20036)
- 问题(18520)
- 技术经济(18043)
- 财会(14981)
- 贸(14827)
- 图书(14701)
- 版(14624)
- 商业(14363)
- 现代(14306)
- 统计(14048)
共检索到447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小虎 项保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可分为信息搜寻、知识吸收、创新与应用三阶段,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知识积累还取决于外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网络通过关系要素、结构要素、社会资本等对吸收能力的搜寻、吸收和应用阶段都产生影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钱锡红 杨永福 徐万里
创新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普遍认可,但关于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则仁者见仁。网络理论强调企业外部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而企业内部能力观则认为吸收能力才是决定企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也各有道理,但都是片面而不完整的,应该综合看待。本文利用三个维度来刻画网络位置,并且引入吸收能力,考虑吸收能力与网络位置的交互作用,从而构建出更具说服力的整合模型。
关键词:
网络位置 吸收能力 企业创新 产业集群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嵇正龙 宋宇
企业间网络联系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进一步强化,并逐渐成为企业获取技术和资源的关键渠道之一。本文首次叠加连锁董事、供应链和交叉持股3个维度的企业网络,并分别采用中心性和结构洞2个指标测度企业网络位置,进而考察企业网络位置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而结构洞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吸收能力显著正向调节中心性的影响,也使得结构洞的影响变得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非国有控股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网络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与总体分析相一致,而国有控股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基本不显著。由此,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企业网络位置,提升吸收能力,获取更多社会资本和关系优势,以提高生产率。进一步看,国有控股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可以通过嵌入市场化的企业网络以获取超越自身的信息、技术和资源等,实现绩效的持续改善。
关键词:
企业网络 位置动态 企业生产率 吸收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芮正云 庄晋财
新创小微企业往往资源匮乏,需要从外部关系网络中获取所需资源,创业者的网络能力就成为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网络能力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机理的"黑箱"有待进一步打开。为此,本文从创业者能力的异质性出发,提出"网络能力—吸收能力—成长绩效"的作用路径,并以141家新创小微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创业者的网络构建能力和网络嵌入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关系管理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创业者的吸收能力在网络嵌入能力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关系管理能力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
网络能力 吸收能力 小微企业 成长绩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解学梅 左蕾蕾
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37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的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同质性、网络强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桂杰 张越 郭林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理论模型,对国内外86项独立实证研究、23807个独立样本进行了Meta检验,考察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0.466),且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呈现情境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国家创新环境、技术转化环境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等因素调节二者间关系,但影响效果不尽相同。这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时间、空间、行业特征及绩效评价标准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渝 闻碧凝
本文以2008—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网络对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社会网络都有体现;高管持股数量和区域市场化水平是社会网络作用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内外部重要渠道,当高管持股数量越多,市场化水平越高,社会网络对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当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个人或者企业并非属于高科技行业时,社会网络对于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吸收能力 研发溢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慕强 徐宗玲
本文基于广东地区两个行业的224家处于集群网络中的中小企业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数据,采用企业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互惠度3个网络特征来衡量企业外部网络,运用综合指标量化技术创新绩效,使用过程式条目把吸收能力分解为适应能力、应用能力和生产能力,利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探索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何作用。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调节和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在积极构建外部关系平台的同时,应该重视自身对外部新信息和知识的接受与消化能力。另外,根据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了研究的不足,探讨了后续研究的方...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学元 丁雯婧 赵先德
有关研究表明,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外部网络关系和自身吸收能力两方面的影响,但网络关系的强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在中国关系社会的背景之下,本文构建了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并以中国278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吸收能力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企业吸收能力在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同时,本文检验了企业性质、产业类型和地域分布的影响,发现在私营企业、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位于华东、华北地区的企业中,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创新绩效没有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吸收能力...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关系强度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国庆 孙婧 贺胜德
文章基于权变的观点围绕着知识基础与企业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基础对获取、消化、转化及利用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知识基础 潜在吸收能力 现实吸收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韦小柯
企业多角化的过程,是知识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较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便于企业开展多角化经营。企业的吸收能力有路径依赖的特性,因此受吸收能力影响的多角化也是路径依赖的和演进的,多角化目标业务与核心业务的距离、多角化的速度和模式都与吸收能力密切相关。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多角化 知识 演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福林 何勤 王晓芳
文章将企业成长问题与社会资本理论、吸收能力理论相关联,从关系强度差异化为切入点,对社会资本与吸收能力的协同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运用探测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强与弱社会资本不仅正向影响吸收能力,而且均通过吸收能力正向影响企业成长;另外,企业的社会资本强度与吸收能力大小分别与企业本身特征具有相关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企业未来主动构建恰当社会资本实现网络化成长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茅宁莹
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不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知识吸收能力是一个企业用于获取、吸纳、转化和开发利用外部知识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可以从企业成员个人以及企业整体吸收能力来分析,因此企业的吸收能力也取决于影响个人吸收能力和企业成员间知识相互交流、整合的因素和机制。关于企业吸收能力的研究朝动态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企业吸收能力也与其他领域不断交叉,为企业战略、企业理论方面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瞿孙平 石宏伟 郑爱翔
通过对江苏253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将知识搜索方向分为三种,借助多重中介效应法分析知识搜索方向、吸收能力和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知识搜索方向可分为三种,供应链搜索、平行企业搜索和创新服务机构搜索;知识搜索方向存在多条显著的中介路径影响双元创新;供应链搜索对渐进式创新的作用更大,而平行企业搜索和创新服务机构搜索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更大;吸收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更大;渐进式创新对突破式创新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易力 胡振华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吸收能力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对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的量化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揭示了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提出了三个仿真模型:一是渐近增长模型,较小的吸收能力制约了初创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二是指数增长模型,适当提高吸收能力可以突破知识存量增长的瓶颈,激进式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三是S型增长模型,动态的吸收能力与研发投入产出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成熟企业的表现,拐点的出现标志着企业自主创新进入巩固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