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1)
2023(4795)
2022(4079)
2021(3734)
2020(3145)
2019(7009)
2018(6770)
2017(12456)
2016(7065)
2015(8087)
2014(7997)
2013(7506)
2012(6921)
2011(6416)
2010(6427)
2009(5682)
2008(5564)
2007(5262)
2006(4831)
2005(4398)
作者
(18216)
(15274)
(15064)
(14688)
(9652)
(7364)
(6892)
(5916)
(5809)
(5484)
(5203)
(5077)
(4850)
(4819)
(4718)
(4715)
(4638)
(4555)
(4519)
(4506)
(4035)
(3636)
(3561)
(3552)
(3539)
(3533)
(3498)
(3362)
(3092)
(2998)
学科
(25537)
经济(25391)
管理(19070)
(17143)
(15482)
企业(15482)
中国(11968)
方法(11460)
理论(8428)
(8174)
业经(8088)
数学(7914)
数学方法(7796)
(6741)
(6122)
教育(6076)
(6074)
(5429)
技术(5176)
地方(4990)
农业(4894)
(4589)
贸易(4584)
(4457)
(4290)
银行(4286)
社会(4179)
(4114)
教学(4044)
企业经济(3814)
机构
学院(95130)
大学(94311)
(36454)
管理(35759)
经济(35497)
理学(30485)
研究(30401)
理学院(30144)
管理学(29615)
管理学院(29408)
中国(21895)
(19257)
(19191)
科学(16927)
(16803)
(15881)
师范(15793)
中心(15327)
财经(15074)
(14395)
(13588)
教育(13249)
职业(13224)
技术(13211)
研究所(12794)
(12600)
师范大学(12466)
(12192)
北京(12135)
经济学(11511)
基金
项目(61779)
科学(51142)
研究(49657)
基金(45332)
(38199)
国家(37803)
社会(33881)
科学基金(33625)
社会科(30864)
社会科学(30854)
教育(26836)
(24408)
基金项目(23446)
编号(21871)
(21207)
自然(20058)
自然科(19713)
自然科学(19711)
自然科学基金(19392)
资助(17858)
成果(17811)
课题(15921)
(14999)
重点(14045)
教育部(13810)
(13535)
国家社会(13482)
规划(13465)
项目编号(13224)
(12982)
期刊
(41697)
经济(41697)
研究(29561)
中国(25258)
教育(23443)
(14855)
管理(13482)
技术(13379)
学报(13145)
科学(11848)
职业(11347)
(11253)
大学(10544)
学学(9366)
(9281)
金融(9281)
技术教育(8231)
职业技术(8231)
职业技术教育(8231)
图书(8076)
财经(7888)
农业(7073)
(7006)
论坛(7006)
(6858)
业经(6790)
经济研究(6709)
书馆(6101)
图书馆(6101)
问题(5255)
共检索到152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魏永峰  
以往关于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之间因果性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思路:一是考察个人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和职业获得之间的关系;二是考察个人在职业获得过程中动用的社会网络资源和职业获得之间的关系。这两种思路都存在逻辑上的漏洞。本文提出了一种证明社会网络对职业获得因果性效应的新思路。根据这一思路,通过分析2007年"城市新移民"调查数据,作者更加逻辑严密地证明了社会网络对职业获得的因果性效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贤杰  罗瑾琏  徐朔  
对"职业地位获得"这个学术研究热点进行了简单的历史回溯,归纳了近些年来相关问题研究的主题,对三个存在争议的主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永亮  
本研究利用我国54个城市1990—2010年的经济活动数据重点考察了市场获得对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影响。结论发现随着市场获得的边界效应下降,要素(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两个市场获得均具有促进区域集聚发展的作用,国内市场获得对中心城市集聚发展的贡献力在样本期具有下降趋势,而外围城市则反之。与其呼应的则是当前刘易斯拐点期和国际经济衰弱(波动)期外需市场获得空间增长乏力,这意味着工业生产性资源在空间上集聚配置的"地理界线"必然会由沿海边界线向内陆圈后移,"主外需,轻内需"局面向"内外需并重"转变将成为趋势。未来外向型的东部沿海(中心地区)集聚力相对下降,而内陆外围地区可吸收其扩散力;随着国内市场获得重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欣  孙健  王康  
本文以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规模、强度、异质性、互惠性对于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样本中,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强度、互惠性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社会网络中四个特性对于非农就业无显著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地区,互惠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大雄  陈海平  
高校贫困生社会网络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网络资本;二是以贫困生本人为中心的社会网络资本。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提升其社会网络资本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贫困生不断对自己的社会网络资本进行拓展与重构:一是扩大原有的社会网络;二是建立新的社会网络。新的社会网络资本的建立对高校贫困生职业地位获得具有显著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波  张叶  杨钋  
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与当下普职分流所引发的教育焦虑紧密相关。基于2003—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年龄—时期—世代模型研究职业教育社会地位获得的年龄效应和世代效应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人群的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普通高中教育人群,而高等职业教育人群的职业声望显著低于普通本科教育人群。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地位的影响存在年龄和世代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职人群和普通高中人群的职业声望差距逐步拉大;随着世代的更替,中职人群和普通高中人群的职业声望差距逐渐缩小。对社会地位等级自评的分析发现,中职人群低估了其获得的实际社会地位,存在认知偏差。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获得既受微观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也深刻地烙上宏观社会变迁的印记。提高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效应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应关注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成长,给予技能人才公平待遇,落实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文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超  王政  
本文借助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从基本面角度重新考察股票收益反转。基于2006~2019年中国A股股票数据,本文发现基本面对股票未来收益起到锚定作用,引导股票收益发生反转。当过去基本面向好(差)时,低(高)历史收益组合会向上(下)反转。过去基本面较差的低历史收益组合或者过去基本面较好的高历史收益,收益未发生反转。推论也得到了支持:在高流动性、高换手率分组中,基本面锚定下收益反转主要体现在赢家组合中;在低流动性、低换手率分组中,基本面锚定下收益反转主要体现在输家组合中。进一步,信息透明度、信息扩散过程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力等可以帮助理解收益反转产生的原因。本文结论对于代理指标替换、行业调整、代理指标调整等检验时均保持稳健,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在套利组合构建中对基本面的尊重,保持投资定力,缓解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恐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林  蓝旻  钟钰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差分GMM模型,从进口贸易流量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便利化对区域谷物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东盟区域范围内的谷物进口贸易具有较强的时间持续性,提升港口、铁路基础设施和海关程序负担的质量等级,对区域谷物可获得性(进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通过模拟分析发现,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港口和铁路基础设施质量等级提升至区域平均水平,区域范围内的谷物进口将增加35.2亿美元,其中越南贸易便利化提升之后对区域内其他国家谷物进口的增长最明显。这说明:从增加区域谷物可获得性的角度来看,应该既要注重推进区域贸易便利化,又要注重提升区域内个别国家(越南)的贸易便利化程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刘德学  刘钜强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8期间主要年份的30个制造业行业样本数据,经测算发现无论最终品还是中间品市场获得在我国中西部呈现出阶梯型递减形态,且地区差距并没有收敛趋势,这与我国地区工资差异化保持一致;实证考察还发现多个类型市场获得都较具说服力地促进了工资率的提升,而市场自由化有利于强化核心区向外围区的扩散力,并与机会均等化政策一致地促进了东部沿海核心区和外围区市场获得的空间均衡化,并缩减了工资率的区域差距,因而"十二五"期间我国更需要注重机会平等的"包容性增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兵  
对教育获得悖论形成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促进社会有序有效流动的前提工作。已有研究认为“寒门”不可避免地因社会资本缺乏或抚育方式的惯习差异而影响子代的教育获得。此类视角有其合理性,但难以解释“精致抚育”下乡村学生教育获得悖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家庭结构变迁和新型代际关系的忽视。通过对四个家庭的田野考察发现,社会转型导致了乡村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形成了新的“关系化”代际关系。在新型家庭代际关系中,家庭力量是教育获得悖论产生的根源,其抚育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秉持“生存取向”的祖辈和秉持“发展取向”的父辈之间;二是表现在子代对抚育实践的洞察和利用。可以看出,新型代际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抚育实践是影响学生教育获得悖论形成的家庭根源,也是社会转型背景下考察学生教育获得不可忽视的维度。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杨思洛  仇壮丽  
互联网对科学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学术论文中网络引文的使用增多。但目前网络引文的可获得性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由直接可追溯性、间接可查证性和长期保存体系组成的三层结构可获得性体系,并从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对该体系提供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宫艳丽  
诺贝尔科学奖金是衡量各国和各组织的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20世纪前20年诺贝尔科学奖金数的分布情况,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从英国向德国转移的明显趋势。德英两国大学对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显著差异,以及两国政府对教育国家主义的不同践行,导致德英两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升降,并最终引起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易位和科技基本格局的变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华军  何礼伟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空间传导的非线性趋势,利用最新发展起来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技术,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了识别,并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揭示了其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严重低估了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而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不仅可以揭示出更多的空间关联关系,而且能够识别出更多可能的空间溢出渠道,这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协同效应提供了更多的实证支持。(2)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从整体上呈现出更紧密的、更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态,在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最大可能性网络(ML-network)中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能够"孤立"于整体网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增文  李晓琳  张文雅  
基于CFPS 2010—2020年的数据,运用混合OLS模型实证分析参军经历对职业获得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参军经历给职业获得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退役军人的职业地位相对其他群体而言较低;(2)这一负向影响持续存在,并随经济和政策变革而逐渐增强,表明退役军人的“就业难”问题在市场转型后更加凸显;(3)退役军人通过获得城镇户口等非农业户口而取得较高的职业地位,但这一改善效应十分有限,且在经济制度转型后遭到弱化;(4)参军经历整体上对职业获得的影响受到学历水平的调节,学历水平可以弥补退役军人在就业过程中的民事人力资本不足。因此,应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提高退役军人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灿兴  
基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群中知识单元的可获得性”的观点 ,分析了文献单元网络发展的动力结构 ,提出自由知识网络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从知识单元可获得性的发展规律中 ,论证了这种发展的必然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