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3)
- 2023(12702)
- 2022(10851)
- 2021(10128)
- 2020(8804)
- 2019(20370)
- 2018(20156)
- 2017(39872)
- 2016(21311)
- 2015(24261)
- 2014(24245)
- 2013(24087)
- 2012(22131)
- 2011(19887)
- 2010(19690)
- 2009(18443)
- 2008(18249)
- 2007(16524)
- 2006(14142)
- 2005(12264)
- 学科
- 济(97107)
- 经济(96919)
- 业(67437)
- 管理(58985)
- 方法(48772)
- 农(47634)
- 企(47285)
- 企业(47285)
- 数学(43030)
- 数学方法(42571)
- 农业(31349)
- 业经(24387)
- 财(23748)
- 中国(22626)
- 地方(17791)
- 贸(17300)
- 贸易(17296)
- 制(17265)
- 易(16847)
- 学(16259)
- 务(14878)
- 财务(14830)
- 财务管理(14792)
- 企业财务(14085)
- 理论(14030)
- 和(13869)
- 技术(13657)
- 银(12648)
- 银行(12624)
- 策(12504)
- 机构
- 学院(309396)
- 大学(306427)
- 济(131201)
- 经济(128733)
- 管理(125198)
- 理学(109684)
- 理学院(108640)
- 管理学(106829)
- 管理学院(106268)
- 研究(95349)
- 中国(73467)
- 农(65164)
- 京(61478)
- 财(57781)
- 科学(57769)
- 农业(50310)
- 业大(50077)
- 中心(47561)
- 财经(47093)
- 所(46790)
- 江(45494)
- 经(42989)
- 研究所(42426)
- 经济学(40247)
- 范(38623)
- 师范(38271)
- 北京(37451)
- 经济学院(36701)
- 经济管理(35853)
- 州(35738)
- 基金
- 项目(211096)
- 科学(168008)
- 基金(155726)
- 研究(154361)
- 家(134012)
- 国家(132864)
- 科学基金(116124)
- 社会(101322)
- 社会科(95131)
- 社会科学(95101)
- 省(83432)
- 基金项目(82925)
- 自然(74763)
- 自然科(73091)
- 自然科学(73072)
- 自然科学基金(71799)
- 教育(71254)
- 划(68652)
- 资助(63599)
- 编号(63353)
- 成果(49833)
- 部(47981)
- 重点(46570)
- 发(45064)
- 创(44073)
- 国家社会(41886)
- 课题(41851)
- 教育部(41439)
- 创新(41141)
- 科研(41035)
共检索到438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章元 李锐 王后 陈亮
本文基于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民工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用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对于民工就业的地点、工作类型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利用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外出就业,基本上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的工资;其次,利用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但是却可以增强他们的流动性,使得他们能够跨越更远的距离,到达离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更近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在那里找到更多的机会从事非农就业,以及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岗位。这表明家庭层面社会网络对民工工资水平只具有间接效应,而不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这一结果加深了我们...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民工 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静怡 薄诗雨 刘丛 周晔馨
本文在身份定位模型框架下研究社会网络层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2009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计量结果,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影响归属该网络的农民工、使得后者工资水平提高的假设;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除了帮助农民工找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就业后通过影响行为模式和生产率来提高工资水平的假设。本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置效应处理可能的内生性偏误,结论通过了较为严格的稳健性检验。政府鼓励农民工构建基于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及高质量的社会网络,不仅可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而且可能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陆铭
本文基于中国22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利用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及是否来自革命老区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社会网络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发现: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它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农民工工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建设 侯芳 徐悠 张玉
以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水平为研究对象,基于现行劳动法规及职工工作制度,对农民工实际工资进行了月工作天数、日工作小时、"五险一金"等方面的修正,得出了农民工实际工资对应的法定工作制度下的标准工资,并将该标准工资与典型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及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企业就业岗位工资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工资应该还有合理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建筑业 行业管理研究 农民工 工资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国 李实
本文基于最新的2011年和2012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大城市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比小城市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水平更高。其次,城市规模扩张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农民工工资对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在4.0%~4.2%之间,但该系数明显低于已有文献报告的城市当地工人的相应系数。最后,综合考虑到城市间的工资、生活成本和便利性差异等,农民工从大城市获得的真实实际工资或效用水平更高。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性障碍,将使得农民工更受益于大城市。本文控制了农民工潜在的城市选择性偏差,克服了当前城市规模的潜在内生性。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农民工 工资 生活成本 便利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红碧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不以其劳动力供求为导向而长期偏低甚至被扭曲、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一致所透露的非公平性,直接取决于农民工在其工资决定中的弱势地位,包括供求弱势、机会成本弱势、人力资本弱势和劳动力市场属性弱势。而农民工的弱势性又根源于具有显著城市偏向和歧视因素特征的城乡关系,正是后者通过对农业生产收益、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制约决定了农民工的上述弱势。农民工工资水平问题实际上根源于重城轻农、抑农的城乡关系,而改变这种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则是实现农民工工资水平公平性的前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永新
文章认为,就业歧视、农民工素质偏低、城市化滞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有关部门调控监管不力等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是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民工资性收入 就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红碧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形成于农民工与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其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博弈力量。农民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弱势性决定了其相对博弈力量几乎为零,其工资水平处于较低的位置,并呈现出扭曲性偏低的特征。这是我国城乡分割和重城轻乡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而改革传统的城乡制度安排、消除农民工博弈力量的制度约束、使其工资水平真正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则是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政策出路。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博弈弱势 低水平 制度性扭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怡然
文章通过构建可变必需支出约束下的农民工劳动供给模型,对经典的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浙江省温州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指出,由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受到必需支出的约束,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在低工资水平处出现一个拐点,在拐点工资率以下,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当工资率下降时,农民工将适当地压缩必需支出,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当工资率上升时,农民工将适当地提高必需支出,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另外,非劳动收入、可支配的时间总量、物价水平等外生变量也将影响农民工的劳动供给。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供给 可变必需支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丹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影响下,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但群体内部呈现明显分化现象,且工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福建L小工地个案的调查研究表明:分包层级、技术差异及性别差异因素决定了建筑业农民工资收入水平,农民工内部群体工资收入水平分化非常明显,整体上呈现分包层高收入、普通工人中等收入和女性工人低收入的特征。因此,在现有分包机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改善建筑业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途径在于: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技术水平;重建建筑业文化,开发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丽 李晓峰
农民工城市消费受到个人与家庭决策两方面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包括个人工资水平、家庭迁移特征与留城意愿的农民工城市消费理论框架,结合5省3524名农民工的专项调研数据,探讨个人与家庭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两类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对其城市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尤其是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第二,留城意愿对农民工城市消费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迁移家庭完整度对其消费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留城意愿间接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消费;第三,留城意愿在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与其城市消费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留城意愿越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庄晋财 芮正云 曾纪芬
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转型时期创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通过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的双重嵌入,获取所需的创业资源,是农民工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路径。农民工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能力与运营管理能力两个方面,所需的创业资源包括知识资源与运营资源两种类型。本文在"网络嵌入一创业资源一创业能力"理论框架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利用来自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183个农民工创业样本数据,对三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与产业网络的双重嵌入,对农民工获取创业所需的知识资源和运营资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创业的机会能力主要取决于运营资源;知识资源和运营资源对农民工创业的运营管理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苏妍 马明宇 宁宇哲
使用麦可思2011—2015年关于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数据,描述了高校毕业生专业匹配情况的现状,并从学历程度、学校类型、专业及城市类型等维度详细分析了专业匹配与否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总体而言,专业匹配确实能为高校毕业生带来较高的工资收入,总体影响系数为5.89%,但是这种影响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本科学历的影响大于专科学历的影响,分别为6.13%与3.66%;211院校与非211院校的系数值分别为11.79%和9.01%;工学、医学及理学专业匹配度高对工资的影响较大,其他专业的影响较小;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因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对专业匹配度的要求较高。随后,通过使用2011—2014年数据和构造自匹配专业与职业情况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2015年的结果基本类似,证明了模型构建的普适性。
关键词:
专业匹配 工资溢价 学科差异 高等教育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均琳 邹毓洁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福建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及其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福建省工资水平的现状,并就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工资水平 实证分析 福建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由由 朱菲菲
基于1999-2013年我国大陆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综合考虑生活成本和行业因素构建了高校工资水平的竞争力指数,本文对我国高校工资竞争力的现状、变化规律进行客观评估,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高校工资竞争力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高校名义工资水平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同,高校工资竞争力指数在2003年以后开始回调;部分省份的高校名义工资水平很高,但其高校工资竞争力指数却远低于平均水平,出现了高校工资水平与高校工资水平竞争力不同步现象。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和高校考虑生活成本和行业因素主动调整人员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