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41)
2023(15528)
2022(12871)
2021(11699)
2020(9490)
2019(20998)
2018(20683)
2017(39361)
2016(20612)
2015(22503)
2014(21888)
2013(21442)
2012(19149)
2011(17069)
2010(17377)
2009(16883)
2008(16658)
2007(15450)
2006(13859)
2005(12572)
作者
(56141)
(46993)
(46891)
(44213)
(29663)
(22165)
(21158)
(17925)
(17544)
(16791)
(15951)
(15660)
(14826)
(14739)
(14349)
(14227)
(13940)
(13593)
(13548)
(13295)
(11556)
(11430)
(11032)
(10784)
(10524)
(10421)
(10409)
(10382)
(9254)
(9145)
学科
(90305)
(88474)
经济(88269)
(82079)
企业(82079)
管理(81125)
业经(34654)
(32383)
方法(32216)
(30715)
中国(23653)
农业(22841)
数学(22827)
数学方法(22630)
(22256)
技术(22014)
(21090)
财务(21064)
财务管理(21040)
企业财务(19911)
地方(18201)
理论(17575)
(17381)
(17375)
(16497)
环境(16289)
(15961)
产业(15171)
技术管理(14106)
体制(14082)
机构
学院(297448)
大学(288488)
(125776)
经济(123352)
管理(121626)
理学(104127)
理学院(103153)
管理学(101794)
管理学院(101229)
研究(91340)
中国(72367)
(61661)
(59240)
科学(51983)
财经(47750)
(46835)
(43860)
(43204)
(43008)
中心(42568)
业大(38932)
研究所(38292)
经济学(37740)
北京(36712)
(36614)
(35968)
师范(35708)
财经大学(34858)
经济学院(33891)
商学(33685)
基金
项目(193043)
科学(156327)
研究(149195)
基金(141022)
(119387)
国家(118280)
科学基金(105295)
社会(100254)
社会科(94395)
社会科学(94372)
(78314)
基金项目(74614)
教育(66274)
自然(63870)
(62578)
自然科(62341)
自然科学(62330)
自然科学基金(61305)
编号(60468)
资助(54171)
成果(47844)
(46448)
(43291)
(43040)
重点(42704)
创新(42392)
(41972)
国家社会(41346)
课题(41109)
(40089)
期刊
(153145)
经济(153145)
研究(87661)
中国(62411)
管理(51879)
(51476)
(44354)
科学(38234)
学报(35889)
农业(30559)
教育(30103)
业经(29615)
大学(29443)
学学(27928)
技术(27245)
(26924)
金融(26924)
财经(24146)
经济研究(23060)
(20998)
问题(19077)
(17573)
技术经济(16824)
现代(15673)
商业(15424)
科技(15368)
财会(14359)
(13684)
(13643)
世界(13479)
共检索到451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古川  尹宁  赵利梅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举动。本文阐释了在青年返乡抉择、创业选择、创业成长、瓶颈突破和成熟进化阶段,社会网络和产业生态的调整变化及其对青年创业的影响。发现社会网络的规模扩大、密度增强和层次提升,帮助青年创业者不断获得要素资源,进而提高在当地产业中的影响力;本地产业生态也为创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基础和价值成长机会,伴随生态位提高,创业种群也在不断扩大,进而集聚起更多关键产业资源,有更高环境适应性,这反过来又带动了社会网络影响的扩张。返乡青年亦是从非正式组织逐步进入正式组织,社会角色完成从晚辈后生、新农人、农业企业家、返乡代表到领头人的角色转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东  闫远凤  
制度是铺设铁轨,战略是路线图,文化是动力燃料,团队班子是火车发动机,这是一个企业成长壮大、走向卓越的四大支柱,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年来,我国的返乡创业企业和创业人员数量迅速增长,据估测,截至2019年中,我国的返乡创业人员累计可能要接近1000万人。近千万返乡创业人员的背后,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的创业型实体小微企业,且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有利于促进乡村充分、均衡发展的新生势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轶  王香媚  
乡村振兴离不开返乡创业,社会网络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关键。基于2019年全国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将社会网络分为强、弱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对其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农民工的强、弱关系网络均能显著提升其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但两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强关系网络对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弱关系网络对发展型和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在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强关系网络对中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明显;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第二、三产业的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创新精神是农民工社会网络促进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因此,建议地方政府要搭建促进返乡创业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努力实现返乡创业者强弱关系的双重嵌入,积极扩大返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同时要注重培养返乡创业者的创新精神,进而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轶  王香媚  
乡村振兴离不开返乡创业,社会网络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关键。基于2019年全国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将社会网络分为强、弱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对其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农民工的强、弱关系网络均能显著提升其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但两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强关系网络对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弱关系网络对发展型和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在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强关系网络对中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明显;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第二、三产业的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创新精神是农民工社会网络促进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因此,建议地方政府要搭建促进返乡创业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努力实现返乡创业者强弱关系的双重嵌入,积极扩大返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同时要注重培养返乡创业者的创新精神,进而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蕊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提升乡村集体经济增加全体成员财产性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长期打拼逐渐形成的关系网络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认识而结成的利益联系,而社会资源则是推动其不断成长的各种人力、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集合。农民工返乡创业后,其稳定的关系网络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对其在乡村社会开展多样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经营具有累加性、带动性的激励效应,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促使更多的村集体成员参与到这场乡村振兴的自觉行动中来。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仅要在身份上明确其合法的地位,而且应当完善对其经营行为的动态监督机制以及为其提供稳定优惠的创业资金支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昆   崔菁菁  
返乡电商创业是青年对经济利益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综合体现,顺应了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回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青年返乡电商创业打破了传统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地域、资源限制,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活力,助推了乡村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小农户融入大市场。但在青年返乡电商创业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技能不足且培训滞后、核心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创业综合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结合山东曹县与吉林蛟河两个典型地区的实践路径,提出青年返乡电商创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方案,应基于技能培训的深度引领、乡村资源开发与产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强化政策供给,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青年返乡电商创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竖元  黄萍  
实证分析发现,由于社会网络“趋同性选择”的制约以及返乡后自致性社会网络的“断裂”与“失灵”,返乡农民工在创业生存性阶段主要依赖于先赋性社会网络,但随着其返乡创业由生存性阶段向成长性阶段的转变,先赋性社会网络的作用随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逐渐,而自致性社会网络的作用逐渐显现并呈增强的趋势。同时发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能力对先赋性社会网络的生存性创业绩效与自致性社会网络的成长性创业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实践中应充分调动其社会网络的经营与开发能力,在维护业已建立的先赋性社会网络的同时不断构建与拓展自致性社会网络,从而提升返乡创业绩效,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华萍  
随着亚洲制造业中心向东南亚转移、城市生活成本的高涨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然而,当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遇到诸如融资难、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嵌入社会网络、产业网络,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多元支持,对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曰影  
数字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创业机遇和发展空间,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数字经济模式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在主体、领域和模式等方面呈现新特征新趋势。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数字平台支撑、数字资源优化等机制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但农民工数字技能和素养不足、城乡数字鸿沟、创业公共服务和数字监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应在数字化能力建设、农村数字化服务与资源均等化、农民工创业支持体系、数字监管体系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珊瑚   杨锦秀   曾建霞  
数字技术正穿透所有经济和社会场域,乡村场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和乡村创业的耦合需要更深入、更完整、更全面和更系统的理论指导。现阶段,返乡入乡人员创业面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数字技术渗透水平有差异;数字鸿沟演变为数字红利歧视,返乡入乡创业主体的市场竞争地位有差异;数字技术应用存在工具陷阱,创业风险认知有差异等方面的问题。以赋能理论为基础,将返乡入乡人员视为有能力发展的行动主体,通过厘清数字技术与乡村创业质量的联系,试图构建数字赋能提升返乡入乡人员创业质量的优化理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蕾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蕾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水琼  边一民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特征,它在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和缓解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研究首先阐述当前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内涵及其意义;从社会流动视角下探讨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性问题和金融问题;从革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制度体系及优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给出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具体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贞  李华晶  
本文融合生态学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实施框架。通过对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地区的调研,发现创业主体对创业要素的持续追求和获取是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创业环境对创业主体和创业要素的获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创业环境对创业主体的调节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统一平衡的过程,而且,创业生态系统各维度之间呈现互动关系。据此,文章进一步论证了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具体运行机制,即资源要素汇集机制、价值交换机制和平衡调节反馈机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激发返乡创业主体创新潜力、构建返乡创业生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贞  李华晶  
本文融合生态学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实施框架。通过对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地区的调研,发现创业主体对创业要素的持续追求和获取是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创业环境对创业主体和创业要素的获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创业环境对创业主体的调节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统一平衡的过程,而且,创业生态系统各维度之间呈现互动关系。据此,文章进一步论证了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具体运行机制,即资源要素汇集机制、价值交换机制和平衡调节反馈机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激发返乡创业主体创新潜力、构建返乡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平台以及强化返乡创业助力性制度环境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