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2)
2023(4453)
2022(3749)
2021(3678)
2020(3043)
2019(6750)
2018(6879)
2017(13937)
2016(7354)
2015(8266)
2014(8201)
2013(8231)
2012(7678)
2011(7239)
2010(7791)
2009(7804)
2008(6516)
2007(6083)
2006(5562)
2005(4915)
作者
(20621)
(17910)
(17525)
(16436)
(10676)
(8741)
(7887)
(6891)
(6760)
(6117)
(6094)
(5816)
(5493)
(5445)
(5268)
(5170)
(5155)
(5139)
(4952)
(4939)
(4446)
(4433)
(4315)
(4257)
(4106)
(4034)
(3979)
(3698)
(3627)
(3595)
学科
(43635)
(34114)
经济(33975)
(29414)
农业(28960)
业经(14989)
管理(14435)
(11160)
企业(11160)
方法(10921)
农业经济(9668)
(8896)
农村(8892)
中国(8677)
(7810)
(7718)
数学(7653)
数学方法(7587)
地方(6897)
(6799)
劳动(6798)
土地(6729)
发展(6643)
(6643)
(6638)
收入(6376)
人口(6359)
农业劳动(6321)
及其(6214)
理论(6127)
机构
学院(109724)
大学(104763)
(47454)
经济(46586)
管理(44441)
(40496)
理学(39043)
理学院(38633)
管理学(37995)
管理学院(37811)
研究(36263)
农业(30485)
中国(28954)
业大(23527)
科学(21595)
(20967)
农业大学(18583)
中心(18439)
(18258)
(18193)
(17098)
研究所(16391)
经济管理(15492)
(15173)
师范(15091)
(14525)
财经(14381)
(13232)
(13204)
(13106)
基金
项目(72179)
科学(57749)
研究(56411)
基金(52735)
(44940)
国家(44384)
社会(38787)
科学基金(38623)
社会科(35096)
社会科学(35083)
(29493)
基金项目(28569)
(25523)
编号(25485)
教育(24389)
(23058)
自然(22998)
自然科(22486)
自然科学(22483)
自然科学基金(22103)
成果(20336)
资助(19919)
(16732)
(16305)
(15560)
课题(15453)
国家社会(15386)
重点(15217)
(14937)
(14701)
期刊
(61523)
经济(61523)
(48118)
农业(32651)
研究(29165)
中国(26467)
业经(17495)
学报(17465)
科学(16758)
大学(14547)
(13981)
学学(13875)
农业经济(13066)
农村(12764)
(12764)
(12733)
金融(12733)
(11634)
教育(11477)
管理(11408)
问题(9183)
农村经济(8564)
世界(8351)
技术(8219)
(8165)
社会(7616)
经济问题(7533)
社会科(6723)
社会科学(6723)
财经(6723)
共检索到167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竖元  
通过对福建、湖南与贵州三省173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滋生自杀意念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危机的重要表现,而先赋性社会网络与自致性社会网络能有效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中面临的"扭力",为其遏制自杀意念进而防止自杀行为提供双重保护;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滞后性"与对市民身份认同的"超前性"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对其自杀意念施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身份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负向影响起着路径截然相反的调节作用。因此,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会网络结构从"先赋性社会网络"到"自致性社会网络"的转换,并通过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与其市民身份认同的"同步性",消除两者之间的结构性张力,是有效遏制其滋生自杀意念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华明  汤秋芳  
本文认为,从未来归属的角度透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即从经济资本、文化程度和政府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未来归属因素分析,并从二元制度和自身限制进行了未来归属的困境分析,由此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奎  
身份认同不仅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看待"我是谁"这一问题,关系着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情绪体验和思想动态,而且关系着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对南京市1 99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社会关系、社区环境等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运用交互分析和多分类回归分析方法并相互印证,认为健康状况和他们的市民身份认同存在着非重合性、而工作经验的增加、居住环境的改善、心理压力的增大、社会排斥的减弱,使得他们更加认同自己的市民身份。基于此,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会资本、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丽  郑晶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和发展预期四个方面。基于对四川36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使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检验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较为清晰,且大多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模型中的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以及发展预期都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产生一定影响;受教育程度、所处职位、是否了解惠农政策、是否融入城市生活和入户意愿五个因素最终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奋生  闫志军  杨娜娜  颜永杰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包括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身份认同、政党认同和政策认同六个方面。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认同缺失,相关制度的不健全致使新生代农民工制度认同不高,社会深刻变革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认同的迷茫,社会阶层的分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不足,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政党认同的削弱,政策认同障碍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政策认同降低。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现存问题,应构建合理的社会利益结构,强调制度正义和扩大参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严惩腐败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善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可福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身份的转换与重塑,但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阻隔、职业身份的错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长期处于困境之中,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有鉴于此,本文从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交认同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困境进行破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海娟  莎日娜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经济的边缘化阻碍农民工市民化,使得农民工成为非农民非市民的"双重边缘人",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所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与社会稳定。针对农民工的农民身份与市民身份的分析,研究经济边缘化与身份认同的关联性,进而探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群  唐芹芹  王茂祥  张宏如  
具有农民与组织成员双重身份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职业适应性既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前提,又是有效践行爱岗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研究发现,领导方式决定了个体职业成长与发展所需的资源与机会,是增加个体职业适应性的重要保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考察新时代背景下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适应性的影响以及双重身份认同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农民身份认同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在德行领导与职业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娥  张梦琪  王丽洋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开展,需要分析影响其创业意向的因素。文章从认知视角出发,构建社会网络、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并且社会网络还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网络与创业意向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结论,提出改革二元制度、加大创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奋生  
网络政治参与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治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社会化,拓展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渠道,弥补了新生代农民工因流动而不能参与户籍所在地政治活动的不足,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直接行使政治监督职能。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中还面临政治素质较低,经济实力不足,社会地位不高,网络政治平台建设滞后,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等困境和问题。当前需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素质,拓展网络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奠定经济基础,完善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制定网络政治参与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冬  傅晋华  郑风田  
个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决定着其所能摄取的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而先前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信息的解读。利用河南省433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调查数据,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网络越发达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概率越大;新生代农民工最后工作工龄、换工作次数在其社会网络与创业行为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应重视创业信息与知识的交流渠道建设,以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辨识更具价值的创业机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法成  
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他们的想像共同体:相对他们的父辈,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生活在工作的城市里,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拥有市民的正式身份,如今他们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社会记忆的变化,意味着他们想成为"城里人"。但是城市很难成为这一"共同体"的承载者,文化认同的困境、身份认同的困惑、未来认同的模糊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之间出现了建构的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社会整合,推动其他阶层与新生代农民工一起构建"城市共同体",提供社会认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立场  
作为新崛起的社会阶层,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却未能享有基本的社会权益和应有的社会保障,其父辈所遭遇到的社会认同危机在他们身上同样存在。要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危机,应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为切入点,同时采取强化社会保障、变革二元制度、消除城乡隔阂、推进文化建设等措施,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晓娜  王浩  
文章以心理要素影响行为选择作为切入点,研究社会认同感与新生代农民工反生产行为的内在关系。基于一个具有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分析模型,通过同源方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社会认同感负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反生产行为,公平知觉对社会认同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主效应关系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心理资本间接调节公平知觉对主效应的中介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大为  赵震  刘帅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冲击以更多的证据验证了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这个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将突出地表现于我国"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的后危机时代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重大挑战中,这对我们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本文在分析后危机时代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现状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制约其流动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