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9)
- 2023(9329)
- 2022(7982)
- 2021(7713)
- 2020(6490)
- 2019(15036)
- 2018(15155)
- 2017(30392)
- 2016(16277)
- 2015(17971)
- 2014(17922)
- 2013(17579)
- 2012(15918)
- 2011(14340)
- 2010(14692)
- 2009(13679)
- 2008(13585)
- 2007(12387)
- 2006(10929)
- 2005(9826)
- 学科
- 济(75282)
- 经济(75119)
- 业(54196)
- 农(46152)
- 管理(41455)
- 方法(34572)
- 企(34190)
- 企业(34190)
- 农业(30592)
- 数学(30023)
- 数学方法(29482)
- 业经(20329)
- 中国(16623)
- 财(16096)
- 学(14275)
- 制(13851)
- 理论(12174)
- 地方(11846)
- 土地(11280)
- 贸(11198)
- 贸易(11194)
- 易(10974)
- 发(10774)
- 技术(10592)
- 策(10405)
- 农业经济(10237)
- 银(9910)
- 银行(9901)
- 务(9864)
- 体(9839)
- 机构
- 学院(232851)
- 大学(228983)
- 济(98618)
- 经济(96751)
- 管理(94399)
- 理学(82556)
- 理学院(81757)
- 管理学(80091)
- 管理学院(79690)
- 研究(75041)
- 中国(58911)
- 农(58144)
- 京(47184)
- 科学(46340)
- 农业(44586)
- 财(42503)
- 业大(41561)
- 所(37877)
- 中心(36376)
- 江(34602)
- 财经(34359)
- 研究所(34334)
- 经(31348)
- 经济学(28952)
- 北京(28685)
- 范(28518)
- 师范(28261)
- 农业大学(27970)
- 经济管理(27531)
- 州(27319)
- 基金
- 项目(158248)
- 科学(126286)
- 基金(117656)
- 研究(114412)
- 家(102799)
- 国家(101922)
- 科学基金(88538)
- 社会(75801)
- 社会科(70720)
- 社会科学(70694)
- 基金项目(62038)
- 省(61991)
- 自然(57928)
- 自然科(56680)
- 自然科学(56669)
- 自然科学基金(55699)
- 教育(51959)
- 划(51121)
- 资助(48580)
- 编号(47315)
- 成果(36776)
- 部(36020)
- 重点(34547)
- 发(33194)
- 农(32944)
- 创(32876)
- 国家社会(31316)
- 创新(30618)
- 教育部(30556)
- 课题(30525)
- 期刊
- 济(109983)
- 经济(109983)
- 研究(62259)
- 农(61528)
- 中国(48274)
- 农业(41741)
- 学报(36689)
- 科学(35740)
- 财(31253)
- 管理(30253)
- 大学(28898)
- 学学(27700)
- 业经(23868)
- 融(23257)
- 金融(23257)
- 教育(20667)
- 技术(20232)
- 业(20053)
- 财经(16687)
- 经济研究(15864)
- 问题(15542)
- 经(14267)
- 农村(14098)
- 村(14098)
- 农业经济(13872)
- 版(13198)
- 统计(13181)
- 技术经济(12636)
- 世界(12540)
- 策(11929)
共检索到339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芳 张应良 刘魏
改善小农户生产要素投入,引导其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础。基于CFPS2016,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了社会网络和土地经营规模对小农户流动性投资和固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农户生产性投资具有显著影响;伴随土地规模扩大,社会网络显著影响农户流动性投资;土地规模约束下,社会网络与农户流动性投资呈U型关系,而对农户机械投资影响不显著,这可以归因于分工经济和农业服务市场的形成。在"熟人社会"中,应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环境,以改善农户流动性要素投资;对于农户流动性投资水平不同的地区,要准确识别政策、市场和社会结构三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面向小农"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提高小农户的机械化水平。
关键词:
农户社会网络 土地规模 生产性投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杨万江
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视角实证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中环节发展水平较高,产前和产后环节发展相对薄弱;2)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产中和产后环节生产性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3)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大规模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影响更为显著;4)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邸玉玺 郑少锋
利用对陕西省1 091位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农户的生产性正规信贷分解为是否获得生产性信贷、是否获得生产性正规信贷和获得的生产性正规信贷金额三个阶段,运用Triple-Hurdle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户从正规渠道获得生产性贷款的影响,进而重点考察了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总体社会网络提高了生产性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交易型社会网络增加了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降低正规信贷交易成本能够增加农户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农户在申请正规信贷过程中由于专用性较高、交易频次较低、不确定性较高所导致的高额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因此,增强农户社会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正规信贷的交易成本,进而缓解农村地区生产性正规信贷约束,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葛岩 吴海霞
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土地流转市场改变着农户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亦对农户的生产结构和要素配置产生冲击。基于CFPS2018年25个省、市、自治区的8446个农户样本数据,将农户农业生产投资分为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大类,从农户非农收入和土地流转的视角,考察其对农户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非农收入对农户流动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对农户短期流动资产投资影响更大;第二,土地转出户倾向于减少农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而土地转入则对农户农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非农收入与土地流转间存在显著的内生性,考虑内生性后,土地转出对农户流动性资产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负向影响依然稳健;而土地转入使得农户因土地规模的扩大会进一步加大农业流动性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平 韩昕儒 王秀东
基于2013—2018年1240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Ⅳ—Probit模型,探究了经营规模分化视角下土地转入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转入显著促进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选择存在经营规模临界值,仅当经营规模达到临界值后农户才会提供服务;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转入与经营规模仅在无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村庄、平原地形村庄对农户服务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进程中,应重视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潜力,为其发展提供政策扶持;继续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注重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政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鸿
目前有关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性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都是采用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中忽略了一个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与其相邻的其他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对此,在对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2001~200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考察了非农就业因素对一个地区农户平均农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平均农业投资水平。非农就业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是逐渐增加的。从不同区域看,东北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其次,然后是中部与西部。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农业投资 宏观角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志恒 符越
为缓解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基于2019年7—12月在甘肃省内调研的农户微观数据,立足不同土地规模下农户生计分化的视角,采用二元Logit和PSM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以及土地规模在上述影响路径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土地规模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绿色生产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地规模负向影响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对农户地膜处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不显著。2)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不同类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均能显著抑制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3)在政府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商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土地规模因绿色生产类型不同而发挥的调节效应方向不同,在无公害农药施用环节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在地膜处理环节发挥负向调节效应。4)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够显著缓解小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其中政府社会化服务组织影响力度最强,商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次之,农村合作社最弱。因此,为了推动农户绿色生产意愿转化为行为,应进一步加快农地流转,针对不同绿色生产行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政府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强化自身统筹协调能力,商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完善绿色农产品交付检验标准,政府应重新整顿农村合作社,实现合作社内标准化管理。应建立和完善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定制适合农户绿色发展的社会化服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甘宇
使用4495个农户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户的家庭财富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越低,距离商业中心越远,其生产性投资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越高。这是正规金融机构基于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所做的理性选择的结果。为了缓解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错位问题,应创新农村金融监管方式,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益,推进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融资约束 供需错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阮锋儿 罗剑朝
本文利用1979—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ABC)、农村信用社(RCC)农户贷款等数据,对农户消费、生产性投资与农民纯收入、正规金融借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79—1989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提供的贷款对农户非资本性消费支出、住房消费支出和资本性生产投入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不及正规金融借贷。而1990—2002年正规金融借贷对农民家庭消费和住房支出产生影响,以及农户收入增加导致对资本性生产投入支出的影响明显高于前一时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刘兴翠 张华
[目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库中甘肃省550户样本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及其各个构成部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Sobel检验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增收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1)土地流转具有增收效应。参与土地流转使农户总收入提升22.7%,务农收入提升29.4%,但土地流转对务工收入的影响不显著。(2)不同的土地流转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同。土地转出对农户总收入无显著影响,但使务农收入降低37.1%,务工收入提升22%;土地转入使农户总收入提升32.9%,务农收入提升49.2%,对务工收入的影响虽为负但不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对农户总收入的增收效应,并且不同的土地转入规模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大规模转入户的平均收入更高。(3)土地流转对不同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土地流转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的总收入和务农收入的影响更大;对农业依赖程度高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总收入和务农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农业依赖程度低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总收入和务农收入的影响则不显著。(4)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在土地流转促进农户增收中起了部分中介效应。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的影响大约有14.10%是通过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的中介作用实现的。[结论]土地流转能够提升农户收入,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因此,应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同时,提供相关政策扶持,鼓励农户加大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李承政 张无坷 史清华
土地流转是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转型的关键。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土地流转、农户就业选择与农业生产效率间的关系,强调土地流转不仅能直接提高农地配置效率,还通过影响农户就业选择和技术采用,间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定量结果表明,若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将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的转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将提高71.02%。劳动力市场改革、农产品价格调整等均会影响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彬 于泽
社会保障规模的设定目标在于使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不受到风险冲击的影响。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农户经营和消费等决策行为的现实特殊性导致了标准最优社会保障规模理论的结论不再适用。为保障农户长期福利水平最大,当前我国农村小农经济地区需要比城市产业化经济更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的逻辑在于农户自我经营性特征导致了农户对于风险厌恶的增加,并且生产经营预付资金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的困难更大,同时借贷约束更加严重;而为人力资本储蓄动机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所付出的成本更高。这些结果都导致增加社会保障规模能够极大地提高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英 陈志钢 黄祖辉 Thomas Reardon
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热点研究问题。在中国农业范畴下实证研究该问题的文献有限且使用的数据陈旧,不能反映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背景下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新近变化。本文用江西省325户水稻种植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特别是一个稻农多个地块、多个水稻种植季节、2011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单产和亩均利润来衡量土地生产率,从地块层面和农户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农村要素市场不完善、土壤质量、土地面积测量误差对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影响,发现在地块层面,不管是单季还是全年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刘琦 杨万江
利用2013—2015年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测算了我国水稻种植农户的成本效率,并分析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以及生产特征和农户特征对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5,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细碎化程度对成本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2)水稻生产呈中等程度的技术进步,由技术进步可带来成本减少约2.3%。3)粮食专业合作社、水稻保险、生产补贴等生产特征,以及教育和培训等农户特征对提高农户成本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4)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忠明 钱文荣
研究目的:确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存在,则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DEA分析法——BCC(VRS)。研究结果: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的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效率随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过于狭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得绝大多数粮农家庭规模报酬递增显著,其粮食增产增效具有较强的上升潜能;农户存在大量的劳动剩余,家庭从事非农产业用工量的适当增加反而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土地经营规模 粮食 生产效率 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