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4)
2023(17479)
2022(15061)
2021(14384)
2020(11901)
2019(27562)
2018(27690)
2017(52109)
2016(28896)
2015(32707)
2014(33058)
2013(31721)
2012(29156)
2011(26204)
2010(26306)
2009(23740)
2008(22898)
2007(20240)
2006(17834)
2005(15261)
作者
(80101)
(66826)
(66109)
(63217)
(42137)
(32039)
(30237)
(26282)
(25448)
(23547)
(22759)
(22354)
(21029)
(20932)
(20524)
(20269)
(20038)
(19672)
(19036)
(19011)
(16668)
(16519)
(16080)
(15572)
(14951)
(14892)
(14696)
(14689)
(13400)
(13301)
学科
(109369)
经济(109169)
(77583)
管理(74352)
(56465)
企业(56465)
方法(49966)
(49503)
数学(43014)
数学方法(42409)
中国(33257)
农业(32781)
(27790)
业经(27541)
(25109)
教育(24345)
(22672)
贸易(22667)
(22156)
地方(21943)
理论(21737)
(21062)
技术(18101)
(17084)
(16207)
(15898)
环境(15846)
财务(15811)
(15782)
财务管理(15770)
机构
大学(398013)
学院(396176)
(153384)
管理(153317)
经济(149952)
理学(133641)
研究(132836)
理学院(132147)
管理学(129539)
管理学院(128810)
中国(95401)
(84838)
科学(82485)
(77176)
(68811)
(65984)
业大(63514)
中心(61243)
研究所(60259)
(59627)
农业(59521)
师范(59102)
(59045)
财经(55300)
北京(53225)
(50589)
师范大学(47792)
(47727)
(46953)
经济学(45530)
基金
项目(274353)
科学(216605)
研究(205956)
基金(196801)
(170627)
国家(169062)
科学基金(145133)
社会(128661)
社会科(120937)
社会科学(120902)
(108621)
基金项目(104022)
教育(99664)
自然(93191)
(91836)
自然科(91014)
自然科学(90992)
自然科学基金(89327)
编号(86835)
资助(80691)
成果(71372)
(62076)
重点(61768)
课题(60788)
(59171)
(56800)
教育部(53417)
创新(52755)
科研(52253)
大学(52048)
期刊
(166624)
经济(166624)
研究(119753)
中国(83232)
(75927)
教育(68570)
学报(63742)
科学(57249)
管理(52089)
农业(51699)
(51273)
大学(50160)
学学(46108)
技术(37549)
(32117)
金融(32117)
业经(31965)
财经(25925)
经济研究(24631)
(24603)
问题(23005)
(22136)
图书(20414)
(20215)
科技(18540)
技术经济(17778)
理论(17731)
职业(17398)
业大(17141)
统计(16958)
共检索到58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春超  张呈磊  
采用RUMIC2009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社会网的教育溢出和教育回报进行代际比较的研究发现:以关系最亲密的三个关系人为代表的农民工社会网存在显著的教育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网的教育溢出效应和其自身的教育回报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第一代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教育溢出和自身的教育回报都显著高于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这一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老两代农民工的替代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推进政策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萍  郭郡郡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收入分布和性别、城市规模及代际三个群体维度,实证分析了农民工不同层次教育回报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伴随收入分位的变化,不同层次的教育表现出不同的收益变化趋势,收入分位越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回报越高,初中和高中/中专学历的回报越低。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女性的教育回报均高于男性;当收入分位较低时,中小城市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回报分别高于大城市和老一代农民工,但随着收入分位的提高,则后者的教育回报先后实现反超。教育对不同农民工群体收入差距具有不同影响,不同性别农民工教育回报的差异较小;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大城市农民工有更好的教育回报;教育的禀赋优势,尤其是更丰裕的高等教育禀赋,则是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超越老一代农民工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刘杰  朱帆  
文章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指出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和极高的流动成本使农民工在非农岗位及就业地点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家庭效用最大化,而不是教育回报率估计中所假定的工资收入最大化,从而导致用传统的依赖有效劳动力市场假说的明瑟工资方程在估计农民工教育回报率时可能存在偏误;文章所构建的理论还指出,在有效劳动力市场难以成立的情况下,农民工教育回报率与城镇户籍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相比会出现一些完全不同的结构性差异,这些结构性差异因婚姻状况、年龄结构和迁移范围而异。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该结论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并合理估计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也为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和极高的劳动力流动成本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证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刘静  
迁移对农民工教育回报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解析并检验了农民工教育回报迁移效应的存在性和异质性,并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克服了选择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工的教育回报存在迁移效应。与本地农民工相比,外出农民工虽然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但却获得了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二,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存在门槛值。只有达到一定的教育程度,农民工才能通过迁移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三,在剥离了城市层面的因素后,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依然存在。在大城市,这一效应表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博文  刘汉辉  展望  魏下海  
本文采用2013年和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雇主—雇员"匹配数据库,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及其在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影响机制的探索和分析。研究发现,将工会会员身份的工资溢价效应分解为覆盖效应和会员效应后,覆盖效应的影响难以发挥,而会员效应的影响则存在代际差异,其只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显著,而在第一代农民工中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覆盖效应难以发挥主要是由于工会未能有效地开展集体协商,会员效应存在代际差异则是源于两代农民工不同的需求层次所导致的入会行为导向的不同。本文研究,有利于企业工会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增长机制,同时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实施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密  罗婷婷  赵晓琳  谭晓婷  
基于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项目数据(CHIP),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及工具变量法评估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的溢价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工资溢价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住生活成本,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工资水平之间仍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不同城市规模的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影响,而中小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工资无关。究其原因,根据对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教育-匹配程度测算,城市规模越大越有助于农民工教育-工作相匹配;考虑农民工教育-工作匹配后的收入效应,大城市农民工的工资溢价效应由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及职业决定,特大城市农民工的工资溢价效应主要由农民工自身能力决定,即验证了教育-匹配程度是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工资溢价的重要作用机制。该结论有助于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政策,并为农民工职业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玉梅   黄博函   陈功  
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对促进男女平等,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东部沿海地区X市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险福利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工资和社会保险福利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教育水平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福利获得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男性教育水平福利待遇回报率与女性养老保险获得水平受单位性质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并增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继续推进相对公平的就业与薪酬制度,从而进一步消除因性别歧视所导致的工资与社会保险福利不均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宝值  朱奇彪  米松华  杨良山  黄河啸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构建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及其维度结构与城乡类型影响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14年浙江省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和有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资本通过强化信息传递和缓解就业歧视,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具有正向影响;农民工社会资本内部各个维度对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差异在不同人力资本类型间存在区别;农民工城镇型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的正向影响强于乡村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钰  邓晓梅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尚未形成统一成熟的操作方式。依据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是否强制,以及向谁提交的标准分为三种操作方式。通过比较,认为行政担保操作方式可以较好地弥补另外两种操作方式的不足。并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了具有行政担保特点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的正当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张玲  周先波  
本文构建一个两期招聘理论模型,研究社会关系网对我国农民工工资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厂商通过推荐方式招聘员工能减少信息缺失,使厂商和劳动者都获得额外收益;随着劳动者关系网的扩大,第二期劳动者的聘约工资增加,但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此外,农民工关系网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其工资。本文采用RUMi C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的规模和质量角度检验理论结论,结果支持关于社会关系网和聘约工资倒U关系的论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张玲  周先波  
本文构建一个两期招聘理论模型,研究社会关系网对我国农民工工资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厂商通过推荐方式招聘员工能减少信息缺失,使厂商和劳动者都获得额外收益;随着劳动者关系网的扩大,第二期劳动者的聘约工资增加,但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此外,农民工关系网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其工资。本文采用RUMi C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的规模和质量角度检验理论结论,结果支持关于社会关系网和聘约工资倒U关系的论断。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德利  周琪  
数字经济的技术偏向使其红利产生群体偏向,从而通过个体能力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异化影响形成并作用于群体的工资差异。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视角,采用2018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农民工为样本,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正规就业农民工比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及个体能力(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加上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及就业歧视,导致正规就业农民工的工资较高;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增强不仅能促进农民工工资增长,而且能强化数字经济的工资增长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正规就业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工资增长效应,进而会扩大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的工资差异,其中存在“数字经济发展—非认知能力差异扩大—工资差异扩大”的传导路径,但认知能力差异的中介效应不显著。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也显示,地区数字经济和个体能力差异都是两类农民工工资差异的来源。因此,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数字红利边缘群体的发展,积极帮助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高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弱化和消除就业歧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文婷  张广胜  
基于2009年沈阳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采用改进的"M incer"模型研究影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因素,比较分析新老两代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决定的影响因素和程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是否拥有技术或手艺、是否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受教育程度、性别和职业类型是影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拥有技术或手艺成为新老两代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珊  李晓峰  
为探寻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平衡工资差距的途径,本研究基于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2017年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估计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并利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探究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工资水平,对高工资农民工群体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分不同地区来看,相比于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对工资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社会资本在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同时,拉大了农民工工资差距,加剧了农民工内部工资不平等。因此,要吸引农民工加入行业协会等组织,提高农民工社会资本水平;同时加强农民工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其工作的不可替代性;还要建立就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提高就业信息传播顺畅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海  
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测算了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工资的教育回报率仅为2.3%,明显偏低;拥有技能的劳动者比没有技能的高出21%,促增收效果较为明显;教育的作用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其更愿意且有更多机会接受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农民工工资决定中教育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技能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