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7)
2023(14828)
2022(12294)
2021(11176)
2020(9453)
2019(21108)
2018(20851)
2017(41336)
2016(21361)
2015(24331)
2014(24135)
2013(24329)
2012(23239)
2011(21400)
2010(21942)
2009(20922)
2008(19978)
2007(18197)
2006(16947)
2005(15609)
作者
(62656)
(52521)
(52465)
(50093)
(33587)
(25130)
(23796)
(20206)
(20181)
(18899)
(18247)
(17829)
(16888)
(16757)
(16213)
(16170)
(15344)
(15236)
(15090)
(14881)
(13442)
(12833)
(12786)
(12272)
(11992)
(11979)
(11476)
(11387)
(10596)
(10498)
学科
(118141)
经济(117960)
(68864)
管理(60345)
(51317)
(46567)
企业(46567)
方法(43762)
数学(38228)
数学方法(38044)
中国(34951)
农业(34227)
(28729)
金融(28727)
地方(28462)
业经(28453)
(27314)
银行(27296)
(26443)
(26399)
(24165)
(19525)
(17888)
贸易(17871)
技术(17611)
(17310)
(16422)
(15916)
(15102)
财务(15071)
机构
学院(323761)
大学(321795)
(151669)
经济(148801)
管理(124701)
研究(112793)
理学(106017)
理学院(104934)
管理学(103576)
管理学院(102964)
中国(94244)
(70640)
(67202)
(62528)
科学(62332)
(56053)
财经(55389)
中心(54556)
(50280)
(49921)
研究所(49908)
经济学(48448)
农业(47276)
业大(46216)
经济学院(43717)
北京(42698)
(41098)
师范(40813)
财经大学(40698)
(39953)
基金
项目(203657)
科学(161792)
研究(154950)
基金(149879)
(128155)
国家(127002)
科学基金(109367)
社会(104370)
社会科(98123)
社会科学(98099)
基金项目(79435)
(78056)
教育(68195)
自然(65006)
(64593)
自然科(63438)
自然科学(63425)
编号(63351)
自然科学基金(62337)
资助(60389)
成果(52226)
(46921)
(46266)
重点(45202)
国家社会(44074)
课题(42264)
(42143)
教育部(40689)
人文(40205)
(39603)
期刊
(179181)
经济(179181)
研究(103767)
中国(67307)
(64666)
(52356)
(49400)
金融(49400)
学报(44868)
科学(43553)
农业(43098)
管理(42736)
大学(35672)
学学(33923)
业经(30993)
财经(29228)
经济研究(28147)
技术(27490)
教育(26369)
(25103)
问题(24625)
(20083)
技术经济(18415)
世界(18414)
(17535)
理论(17348)
农村(16574)
(16574)
经济问题(16168)
统计(15842)
共检索到514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杰  陶建平  
减轻金融排除进而构建包容性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最新的IFE(金融排除指数),本文使用来自我国1765个县级层面的数据,测算了各个县(市)的金融排除,并经验性地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排除的因素。研究表明:(1)东、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排除依次递增;(2)表征社会经济特征的人均收入、就业率、教育水平、商业化程度、城镇化比例、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等越高,农村金融排除越低;用城乡收入差距表示的不平等程度越高,农村金融排除度越高;(3)信息技术使用比例越高,农村金融排除越低;(4)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更有可能遭受较高的农村金融排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杰  刘勇  陶建平  
使用2006-2009年2 029县个(市)的数据,对我国278家村镇银行网点选址的因素进行了经验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征社会经济特征的人均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比例、就业人数和村镇银行选址正相关。表示竞争优势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和村镇银行选址正相关。这表明了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选址偏好于经济发展良好地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竞争优势定位于农业产业。此外,村镇银行选址偏好于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激励其到贫困地区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同时要发展农业产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敬  黄琦  
本文使用来自我国1825个县(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表示经济因素的经济规模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正相关;(2)表示社会因素的信用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负相关。(3)用当地政府财政支出比例表示的政府干预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正相关。其他变量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以上的结论基本支持金融发展水平的经济因素论、社会因素论和政治因素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田杰  陶建平  
本文使用来自我国2006—2009年157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以金融排除指数作为衡量指标,从全国和东、中、西两个层面对我国农村金融排除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农村金融排除的上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农产业比例高的县(市),农村金融排除的上升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区域层面看,东、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排除的上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中部地区不显著。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对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及构建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杰  陶建平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09年1701个县(市)的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关系;非农产业比重高的县(市),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个结论部分验证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以及扩展的库兹涅茨产业结构假说。为推动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发展,应专门研究具体的农村金融改革政策,落实和完善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政策等,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杰  陶建平  
笔者使用来自我国2006年~2009年1883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用人均金融机构网点数表示的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边;农村金融密度通过增加贷款数量和提高信贷配置效率两种途径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跨地区的实证分析发现,东、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而中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志雄  曲如晓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缓解了农村金融抑制吗?如果是,缓解效应究竟有多大?本文利用13个省市147个县的调研数据,结合异质性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社会消费水平、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以及政府规制等异质性特征共同解释了90%的金融抑制的波动;其中,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对当期农村金融抑制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未来期的缓解效应;从平均水平看,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社会消费水平提升使得金融抑制程度相对于均衡水平下降23.88%。因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进行引导,构建以政策性金融为先导,商业性、合作性金融为主体,其他金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互补性农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渤   曹玉栋   王玉庭  
研究目的:基于产权理论评估宅基地确权的社会经济效应,以期准确把握宅基地确权的现实价值,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释放制度红利。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广义精确匹配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确权有助于保障农民居住权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彰显宅基地的社会价值,同时能够促进宅基地流转和经营性利用,释放宅基地的经济价值。具体而言,每100个村庄中,宅基地确权使存在应分未分农户的村庄下降2.8个,村集体获得宅基地增值收益的村庄增加3.8个,有宅基地流转的村庄增加4.9个,有宅基地经营性利用的村庄增加2个。区位条件对宅基地确权的社会效应无显著影响,但会弱化其经济效应。研究结论:宅基地确权是释放宅基地多重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未来各级政府还需强化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为有效落实户有所居、发挥集体经济优势、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沈洪涛  
本文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选取了1999年到2004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石化塑胶行业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年报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实证检验发现:(1)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2)公司财务杠杆和再融资需求不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3)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文章还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和监管者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善民   宁满秀  
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户融资可得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是关系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建成的“金色乡村”数字信用平台构建准自然实验,利用百色市4个县市的246个农户2013—2022年信贷个体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信用平台对农户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信用平台提升了农户信用贷款发生概率和贷款发生额,且对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的农户以及抵押担保类贷款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字信用平台在促进农户融资可得性上存在“嫌贫爱富”和“风险规避”偏好。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信用平台主要通过提升贷款质量、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延长贷款期限三个渠道促进农户融资可得性。本文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数字信用平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善民   宁满秀  
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户融资可得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是关系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建成的“金色乡村”数字信用平台构建准自然实验,利用百色市4个县市的246个农户2013—2022年信贷个体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信用平台对农户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信用平台提升了农户信用贷款发生概率和贷款发生额,且对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的农户以及抵押担保类贷款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字信用平台在促进农户融资可得性上存在“嫌贫爱富”和“风险规避”偏好。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信用平台主要通过提升贷款质量、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延长贷款期限三个渠道促进农户融资可得性。本文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数字信用平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针对中国官员考核中出现的"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现象,本文通过搜集整理2002-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考察了官员的任期和特征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完成情况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官出数据"的经验证据。研究显示:(1)相对于市长,市委书记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的影响更大。市委书记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制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2)市委书记在任期内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3)中西部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市委书记任期的变动对经济目标的制定和完成情况的影响更强,东部地区和一、二线城市市长任期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更明显;(4)党代会的召开和省与国家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官员任期内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的经验证据,有助于对政府经济绩效目标制定和考核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针对中国官员考核中出现的"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现象,本文通过搜集整理2002-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考察了官员的任期和特征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完成情况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官出数据"的经验证据。研究显示:(1)相对于市长,市委书记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的影响更大。市委书记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制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2)市委书记在任期内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3)中西部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市委书记任期的变动对经济目标的制定和完成情况的影响更强,东部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勇斌  赵培培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金融扶贫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扶贫方式。农村金融作为一种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要素的途径,其反贫困绩效已得到了较多人的肯定。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有利于减缓贫困,但农村金融效率对缓解贫困有负向影响。这表明农村金融反贫困不仅要坚持市场规律,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支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崔兵  陈梦冬  
本文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研究"地方主官"的个人特征对地方政府举债动机和举债行为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地方主官"的年龄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变动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年龄相对较低的"地方主官"有相对较强的举债倾向;二是"地方主官"的任期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变动具有正向影响,即"地方主官"任期越长,其举债偏好和意向性越强;三是与中央政治纽带关系较强的"地方主官",其行为受到"跟随效应"的影响较为明显,不热衷于通过扩张债务来发展地方经济;四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地方主官",倾向于运用债务杠杆来发展地方经济,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合理配置"地方主官"年龄结构,优化"地方官员"考核和晋升机制,注重对"地方主官"长期综合政绩的考察,避免"地方主官"通过短期大规模举债发展地方经济以获取晋升"筹码";二是要优化"地方主官"的任期制度,加强和改进地方党委决策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强化对"地方主官"重大决策行为的监督,避免由于"地方主官"长期任职而在决策过程中形成"家长制作风"和"一言堂";三是要完善"地方主官"的培养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企业与非企业等领域干部的交流,通过多领域任职锻炼,提升"地方主官"管理经济的综合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