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1)
2023(9983)
2022(8815)
2021(8006)
2020(6910)
2019(15987)
2018(15908)
2017(30579)
2016(16919)
2015(19588)
2014(20145)
2013(20261)
2012(19209)
2011(17802)
2010(18287)
2009(17276)
2008(17276)
2007(16233)
2006(14431)
2005(12907)
作者
(52756)
(44476)
(44182)
(42335)
(28171)
(21298)
(20417)
(17458)
(16604)
(16106)
(15378)
(14760)
(14464)
(14320)
(14011)
(13622)
(13549)
(12976)
(12934)
(12782)
(11333)
(11068)
(10795)
(10209)
(10073)
(9901)
(9865)
(9710)
(9157)
(8868)
学科
(92785)
经济(92625)
管理(48851)
(43057)
方法(36755)
(35725)
企业(35725)
数学(30652)
数学方法(30394)
地方(21419)
中国(20755)
(20719)
(20101)
(18404)
业经(18144)
(15611)
(14464)
理论(14265)
地方经济(13821)
农业(13644)
(12800)
贸易(12794)
(12268)
环境(12227)
(10852)
金融(10849)
(10845)
银行(10815)
(10792)
财务(10761)
机构
大学(260940)
学院(260374)
(112959)
经济(110484)
管理(95682)
研究(91955)
理学(81151)
理学院(80171)
管理学(78661)
管理学院(78178)
中国(69445)
科学(57089)
(56103)
(50711)
(48917)
(44946)
研究所(44103)
(41777)
中心(41437)
财经(40091)
业大(38871)
北京(36221)
(36002)
经济学(35364)
(34782)
农业(34714)
师范(34491)
(32954)
(32571)
经济学院(31600)
基金
项目(162376)
科学(125343)
研究(118179)
基金(115080)
(100704)
国家(99833)
科学基金(83496)
社会(74993)
社会科(69908)
社会科学(69880)
(63896)
基金项目(60837)
教育(54411)
(53064)
自然(52999)
自然科(51581)
自然科学(51562)
自然科学基金(50646)
编号(48864)
资助(48340)
成果(40488)
重点(36889)
(35957)
(35758)
课题(33993)
(32167)
科研(31068)
教育部(30409)
大学(30324)
国家社会(30115)
期刊
(136347)
经济(136347)
研究(78891)
中国(53434)
学报(43176)
(41264)
(40087)
科学(38762)
管理(34563)
大学(31941)
学学(29899)
教育(26979)
农业(26102)
技术(23394)
(22019)
金融(22019)
经济研究(21739)
业经(21124)
财经(21090)
(18290)
问题(17954)
技术经济(14942)
图书(14332)
(13755)
统计(13644)
(13190)
资源(13127)
商业(12652)
(12636)
理论(12046)
共检索到403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上官增前  
森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与整个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联系在一起。它的消长虽与它自身的演变规律有关,但从外部因素看,除了受制于地理环境外,主要是受制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纵观人类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历史:从古代的毁林垦地,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春娜  王立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定量分析了反映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各项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烂  
首先分析了中国森林及林地的变化情况,指出中国林地资源总体而言是在不断减少的,而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以及人类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带来的农耕区的扩大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导致林地减少的主导因素。其次,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森林及林地面积与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影响森林及林地面积变化的相关因素中,与森林及林地面积相关性由强到弱的因素是所有其他土地面积、人均GDP、总人口、农业面积、乡村人口。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月琴  刘俊昌  李兰英  郑振华  何拥军  
构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对促进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和天保地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提出了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的原则,包括以市场导向为主,开放合作,系统性,兼顾当前,立足长远,利益激励等,并从协调发展的需要入手,认为关键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多方参与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伙伴协作机制等。图3表1参6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德金  余建辉  
森林资源产权探析石德金,余建辉森林资源,是指森林系统内的一切动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林木和林地。森林资源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林业的产生、经营与发展,打破了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出现了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的局面;国家的出现,地区的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芬  陈红枫  
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能够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体现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更好地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生态公益林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海南省生态补偿的管理机制。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户对生态补偿机制持赞同态度。从总体上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农户得到森林生态补偿较低,难以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林业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困难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保护与地区经济收入的冲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亚力  
林业不仅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林产品,同时林业的经济贡献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森林物产的开发、生产、加工利用来实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林业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数量巨大和种类繁多的森林物产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林业发展也证明,林产品供给对经济发展具有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世进  黄知中  
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损害。在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救济中,现行行政处罚措施缺乏补偿性和预防性、环境侵权法调整生态利益缺失、环境诉讼起诉资格受到限制。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应发挥环境法的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的优势,确立森林资源生态损害民事赔偿制度和生态损害救济基金制度,拓宽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重构救济机制,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对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冰强  郭彦  
森林不仅提供丰富的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支撑着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价值。对森林资源实施用途管制,对于引导人们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森林资源用途管制存在森林资源用途登记缺失,林业规划强制力不足,用途转用机制不规范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完善森林资源用途管制,应当建立森林资源用途登记制度,赋予林业长远规划强制力,严格用途转用和加大监督力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明健  刘晓庄  
本文从我国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现状出发,在分析了森林资源物权法律的结构和内在特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后,提出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物权立法的构想,以求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凌超  邓丹丹  张鼎文  杨文涛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维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0-2018年京津冀38个样本县的卫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森林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对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均GDP对京津冀样本县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影响呈倒"U"型,即在人均GDP较低的发展阶段,人均GDP增长加剧了森林破碎化程度;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在经历拐点后人均GDP增长则有助于降低森林破碎化程度。此外,退耕还林工程对森林破碎化的影响为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森林破碎化的程度。城镇化比率、农村人均用电量、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以及人口密度等变量对样本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森林破碎化的政策启示,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丰富了森林破碎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二是基于人文地理与林业经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县域层面数据和计量回归模型在提高研究结论准确性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娜  李秀婷  魏云捷  孙毅  
为确定我国财政支出总量及各分项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否存在拐点,财政支出是否存在最优规模和最优结构,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数据统计口径和统计周期的特点,基于面板数据改进了随机森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52个国家1995-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了财政支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规模和最优结构。结论显示,财政总支出和一般公共服务、经济事务、文化娱乐以及宗教和教育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拐点和合理区间。此外,健康、环保和社保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持续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最后针对我国国情,给出了我国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和最优结构,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总量和支出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永安  
林业生产是自然扩大再生产和经济扩大再生产的综合体,由于它本身有分布的地域性,周期的长期性,产品的多样性和效应的生态性,使森林既受制于生物——环境——经济条件,又受益于生物——环境——经济效益。使林业内部系列和林业外部系统的网络交织,使林业生产的规模,速度必须在大农业中协调、平衡,综合发展,不能孤单突起,也不能拖足挂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燕  翟印礼  
辽宁省西部生态脆弱,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该地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界定为联合经营行为、林业资金投入行为、林业生产技术使用行为。用种植年限、种植规模、种植林种三个指标考察森林资源的质量、数量、结构。基于199户农户调查问卷,运用序次Logistic模型和二分类Logistic模型,从组织管理、资金筹集、技术使用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影响的角度,对辽宁省西部朝阳市下辖的北票市、朝阳市双塔区、建平县以及阜新市下辖的彰武县的森林资源的质量、数量、结构变化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筹资方式、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外出务工正向影响种植年限,融资渠道和地区负向影响种植年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葛文宁  
从1980年开始,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权变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元化,变动类型以森林环境产权变动和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森林环境产权同时变动2种类型为主,定价方式以协议定价为主。产权变化中存在着产权制度安排缺陷,变动操作不规范,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指出要创新森林资源产权主体,合理界定各类产权主体的权能;完善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系,规范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加强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参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