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2)
2023(13798)
2022(11647)
2021(10603)
2020(8846)
2019(19829)
2018(19475)
2017(38340)
2016(19823)
2015(22001)
2014(21584)
2013(21329)
2012(19346)
2011(17495)
2010(17372)
2009(15953)
2008(14957)
2007(13120)
2006(11599)
2005(9912)
作者
(53421)
(45412)
(44896)
(42742)
(28565)
(21551)
(20254)
(17629)
(17223)
(15501)
(15412)
(15021)
(14016)
(13787)
(13776)
(13538)
(13219)
(13018)
(12900)
(12681)
(11030)
(10858)
(10760)
(10611)
(10327)
(10071)
(9594)
(9437)
(8984)
(8819)
学科
(109648)
经济(109461)
(57904)
管理(52929)
(47239)
方法(40924)
(37604)
企业(37604)
数学(35805)
数学方法(35438)
农业(31389)
中国(26011)
地方(25195)
业经(24844)
(19358)
(16666)
(15972)
环境(14596)
(14407)
(14334)
贸易(14328)
(13842)
地方经济(13803)
(13258)
理论(12828)
(12437)
(12260)
技术(12250)
(11749)
金融(11747)
机构
学院(283990)
大学(279378)
(133990)
经济(131583)
管理(113697)
理学(99656)
理学院(98678)
管理学(97189)
管理学院(96656)
研究(93624)
中国(70123)
(55519)
(55386)
(54866)
科学(53058)
财经(45020)
中心(44614)
(44094)
业大(42768)
经济学(42353)
农业(42086)
(41242)
(40466)
研究所(39988)
经济学院(38028)
(35828)
师范(35565)
经济管理(33382)
北京(33340)
财经大学(33282)
基金
项目(197054)
科学(158895)
基金(147295)
研究(146800)
(126200)
国家(125088)
科学基金(110363)
社会(101372)
社会科(95189)
社会科学(95160)
基金项目(78787)
(76334)
自然(68112)
自然科(66631)
自然科学(66619)
教育(65437)
自然科学基金(65424)
(62560)
编号(58534)
资助(57881)
(44758)
成果(44755)
(44069)
重点(43360)
国家社会(43005)
(41075)
教育部(39215)
人文(39196)
课题(38447)
创新(38414)
期刊
(151447)
经济(151447)
研究(83501)
(57786)
中国(49667)
(40141)
农业(39178)
管理(38302)
科学(37655)
学报(37238)
大学(30746)
学学(29678)
业经(28493)
(25587)
金融(25587)
技术(24666)
经济研究(23499)
财经(22596)
问题(22329)
教育(20435)
(19601)
(17680)
世界(16024)
技术经济(15436)
农村(14424)
(14424)
经济问题(14324)
统计(14315)
农业经济(14125)
现代(13479)
共检索到410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兴华  蔡万焕  陈明  
以城市调查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城市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邻避效应,并重点探讨了城市市民社会经济地位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邻避效应的影响作用及其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城市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18.4%的社区邻避效应广度。(2)具备女性、有婚姻经历、有生育经历(特别是孩子尚未成年)、当地城市籍贯、年龄更大和在城市居住时间更长这六个社会人口学属性的城市市民,会拥有更高的社区邻避效应发生概率。(3)城市市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工作单位稳定程度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总体上会显著提升社区邻避效应的发生概率。(4)城市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部分评价在其社会经济地位对社区邻避效应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通过积极的交往和必要的帮扶,提升城市市民在个人品质评价和社会贡献评价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看法,是破解城市市民高社会经济地位与高社区邻避倾向之间正相关关系的关键所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兴华  蔡万焕  陈明  
以城市调查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城市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邻避效应,并重点探讨了城市市民社会经济地位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邻避效应的影响作用及其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城市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18.4%的社区邻避效应广度。(2)具备女性、有婚姻经历、有生育经历(特别是孩子尚未成年)、当地城市籍贯、年龄更大和在城市居住时间更长这六个社会人口学属性的城市市民,会拥有更高的社区邻避效应发生概率。(3)城市市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工作单位稳定程度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总体上会显著提升社区邻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法成  
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他们的想像共同体:相对他们的父辈,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生活在工作的城市里,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拥有市民的正式身份,如今他们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社会记忆的变化,意味着他们想成为"城里人"。但是城市很难成为这一"共同体"的承载者,文化认同的困境、身份认同的困惑、未来认同的模糊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之间出现了建构的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社会整合,推动其他阶层与新生代农民工一起构建"城市共同体",提供社会认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莉  邓佳斌  黄英  
社区融入是新生代农民工民主意识培育、民主行为形成的重要起点。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诸如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素质障碍等多方面的融入障碍,破解融入障碍并构建一条合理的融入路径势在必行。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路径构建,实质是以社区规划、社区参与、社区文化为重要依托,以主体尊重、合作治理、认同的构建为核心目标,旨在让农民工"扎根"社区,共同维护城乡建设成果,共同建设稳定和谐的社区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晓彤  韩成  聂盼盼  
新生代农民工受城市和农村双重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在消费形式上呈现出与自我身份"不匹配"的现象,他们更倾向于关注城市群体的消费趋势,以期通过地位消费获取市民的认同,融入城市群体。本文以城市融入意愿为中介变量,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地位消费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城市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在城市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与地位消费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晓彤  韩成  聂盼盼  
新生代农民工受城市和农村双重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在消费形式上呈现出与自我身份"不匹配"的现象,他们更倾向于关注城市群体的消费趋势,以期通过地位消费获取市民的认同,融入城市群体。本文以城市融入意愿为中介变量,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地位消费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城市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在城市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晓婷  管海霞  赵才溢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劳动力量,他们为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城市发展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镇和社会繁荣发展密不可分,在社会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毅杰  茆农非  
社会距离是衡量群际关系状况的重要指标,依据2014年"南京市城乡居民调查问卷"数据,从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接触的角度分析了市民与农民工间的社会距离。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社会距离影响更为显著,农民工受教育年限越长,主观阶层地位越高,感知到的社会距离越小,而市民主观阶层地位越高,对农民工施予的社会距离大;群际接触也有助于消减二者之间的隔离,促进相互融合,其中,社区参与程度、他群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对于两类群体的距离感影响均显著,居住环境只对农民工影响显著。如果具体到通婚意愿,社会经济地位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相比农民工,群际接触对于改善市民对农民工通婚意愿影响有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丽丽  
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障碍和组织型社会资本障碍,要化解这些障碍,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城乡二元障碍;必须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参与,构建新型私人社会关系,融入城市社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排斥共同构成了其"驻"与"返"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社会资本类型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为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相关组织系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效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却制约了这种资本的效力,从而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完成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明确以下路径:从滞留(共栖),到城市适应,再到城市融入(竞争、合作、内化与认同等),最后实现融合(共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俞林  印建兵  孙明贵  
本文基于江苏省36县市的面板数据,通过SYS-GMM方法考察了城镇化进程中市民化政策驱动与市民化意愿驱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应以及城市容量对其市民化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政策型和意愿型市民化驱动工具均显著地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化,意愿型市民化驱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应明显高于政策型驱动。城市容量显著地抑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的演进进程,城市容量\土地城镇化促进了两种市民化驱动的市民化效应,而且城市容量\土地城镇化对意愿型驱动市民化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强。城市公共支出与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地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应,第三产业发展对于人口城镇化或市民化起到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间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群体,但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尴尬的境遇。因此,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仍处于"虚城市化"状态,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叶玲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建构可分为获得职业、获得认可、拓展交际、传承制度和文化等层次,而其宏观制度型、中观组织型和微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建构,个体和集体社会资本的建构,外联型、综合型和内转型社会资本的建构,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定位、企业重视规范、社区市民帮扶的共同保障,只有联合政府、企业和社区市民的共同力量,才能更加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顺利建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俭国  张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应该优先将市民化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项计算,得出:沿海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21万元;内陆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16万元。加快户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资金来源、城市融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丽霞  高君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社会保障的缺失而严重受阻。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社会保障和市民化需求的迫切性、社会保障与市民化的关联性,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路,推进其市民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