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426)
2022(2234)
2021(2451)
2020(2061)
2019(4917)
2018(5140)
2017(9072)
2016(4770)
2015(4870)
2014(4903)
2013(4621)
2012(4175)
2011(3837)
2010(4058)
2009(3976)
2008(4021)
2007(3579)
2006(3590)
2005(3175)
2004(2677)
作者
(11769)
(9826)
(9779)
(9656)
(6292)
(4750)
(4709)
(3907)
(3741)
(3523)
(3466)
(3349)
(3341)
(3260)
(3141)
(2936)
(2900)
(2827)
(2814)
(2719)
(2610)
(2360)
(2359)
(2354)
(2347)
(2260)
(2238)
(2222)
(2017)
(1993)
学科
(17098)
经济(16945)
(13423)
管理(11590)
(10770)
企业(10770)
(9849)
(7686)
业经(7052)
农业(6950)
(6341)
中国(6261)
理论(6089)
方法(5945)
收入(5394)
(5360)
(5337)
体制(4978)
企业经济(4863)
社会(4765)
分配(4290)
(4052)
教育(3822)
经济理论(3631)
(3283)
银行(3275)
(3209)
(3204)
金融(3203)
(3183)
机构
大学(62279)
学院(60849)
(25146)
经济(24639)
研究(23925)
管理(23209)
理学(19387)
理学院(19155)
管理学(18889)
管理学院(18740)
中国(18406)
(14891)
(13409)
科学(12879)
(11806)
财经(10369)
研究所(10356)
中心(10354)
(10331)
(10141)
(10024)
师范(9945)
(9389)
北京(8889)
社会(8301)
(8237)
师范大学(8127)
教育(7798)
(7629)
财经大学(7602)
基金
项目(36710)
研究(30165)
科学(29603)
基金(26728)
(22622)
国家(22346)
社会(21359)
科学基金(19289)
社会科(18750)
社会科学(18738)
教育(14620)
基金项目(13862)
(13850)
编号(12833)
成果(12197)
(11612)
自然(10711)
自然科(10446)
自然科学(10444)
自然科学基金(10279)
资助(9986)
课题(9095)
(8741)
(8454)
(8425)
国家社会(8379)
重点(8265)
教育部(7896)
项目编号(7624)
(7589)
期刊
(35166)
经济(35166)
研究(23791)
中国(19116)
教育(13286)
(12045)
(10963)
管理(9970)
科学(8911)
学报(8670)
大学(7389)
(6854)
金融(6854)
农业(6547)
学学(6542)
财经(5799)
业经(5671)
(5085)
经济研究(4953)
技术(4827)
问题(4434)
改革(4097)
(4097)
社会(3768)
农村(3502)
(3502)
(3407)
职业(3273)
经济管理(3111)
图书(3068)
共检索到107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覃志敏  陆汉文  
社会组织扶贫是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扶贫呈现出与政府、企业等贫困干预主体所不同特点。从近30年的社会扶贫实践来看,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扶贫资源来源多样化,社会组织用于农村贫困治理的资源既可从企业、个人等的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中获得,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扶贫服务获取,还可通过其他社会组织资源获得。大多数社会组织规模较小,扶贫资源有限,主要是着眼于特定领域的微观贫困治理,在扶贫对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社会组织在我国精准扶贫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我国精准扶贫的网络、信任和规范缺失,影响了扶贫的效果。应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精准扶贫的识别度,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立法和体制建设,规范社会资本运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娆  
精准扶贫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十八大提出:"今后10年扶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大力推进精细化扶贫。"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扶贫既符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需要,又意味着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权力模式从限权、控权到"分立、分治、分享"的转变。强化政府治理能力与社会组织专业能力,以及构建它们之间的互动与激励机制,从而最终促成一个整合各方利益的制衡格局,不失为我国精准扶贫的一条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梅  
在中国反贫困的战役中,社会组织从来都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对扶贫工作中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补充。21世纪以来,政府日益重视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并给予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活动在教育扶贫领域的社会组织在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公平、教育事业发展以及贫困劳动者基本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理论基础、优势、瓶颈和途径进行了系统阐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苟天来  唐丽霞  王军强  
福利国家的建立促进了社会议题去政治化,教育普及促进了政治去精英化,这些是国外社会组织扶贫角色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原因。就传统扶贫模式而言,发动社区参与提高扶贫干预效率和效果是国外社会组织所使用的主要扶贫方式;而社会组织开发的新兴扶贫模式,则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开发道德市场、开发穷人的资本以及发展社会企业来推进减贫。这些新兴模式值得"十三五"脱贫攻坚借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社会组织在我国精准扶贫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我国精准扶贫的网络、信任和规范缺失,影响了扶贫的效果。应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精准扶贫的识别度,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立法和体制建设,规范社会资本运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克惠  
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不仅具备正当法律依据,而且也值得积极提倡,但是,由于当前的相关法律并不健全等各种原因,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们除进一步强化法律建设,还必须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完善程序制度,加强组织治理等各种方式,来推动社会组织在农村精准扶贫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全面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林  卫兴华  
贫困治理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过程,社会组织是这个再分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场和政府在扶贫资源配置领域存在内在局限性相比,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不仅可以克服市场的选择偏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政府配置扶贫资源过于强调宏观手段导致的效率不高问题。新形势下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新阶段,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迎来了一系列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精准扶贫战略下让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贫困多元化治理架构中的重要一极,必须扬长避短,突破困境,从多个路径提升其参与精准扶贫的效率和水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林  
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扶贫开发格局。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合力推进下,贫困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在优化社会扶贫资源配置,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林  卫兴华  
贫困治理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过程,社会组织是这个再分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场和政府在扶贫资源配置领域存在内在局限性相比,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不仅可以克服市场的选择偏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政府配置扶贫资源过于强调宏观手段导致的效率不高问题。新形势下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新阶段,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迎来了一系列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精准扶贫战略下让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贫困多元化治理架构中的重要一极,必须扬长避短,突破困境,从多个路径提升其参与精准扶贫的效率和水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林  
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扶贫开发格局。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合力推进下,贫困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在优化社会扶贫资源配置,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杨  
在决战贫困背景下,社会组织应在贫困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制度与行动间存在明显张力,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场域中仍然严重缺位。制度—关系—行为的制度化过程是解决社会组织参与困境的核心面向。政社关系与合作关系双重关系系统塑造和问题瞄准式公共产品与服务递送,是实现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制度规范化、持续化和再生产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君  
农村精准扶贫的复杂性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提供了机会和空间,社会组织因其自身具备的优势被纳入精准扶贫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然而由于制度困境和对资源的依赖,加上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的能力困境,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受到了制约。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社会组织对外部资源的过度依赖,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让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池波  赵蕾  
扶贫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经济改革进程中,扶贫体制几经变迁,不断完善,但整体上看,尚未完全走向社会。目前,既有受财力约束导致的扶贫力度不够问题,也有因机制缺失造成的扶贫功能不到位问题。如何在全社会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网络,以外部冲击力启动农民自身的互助互帮机制,变成脱贫致富的具体行动,已成为我国政府消除贫困行动中一个越来越值得重视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立平  
(一)处理好两个关系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是减贫事业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个国家的资源利用、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靠市场经济和利润机制引导。"同时,"市场机制促进和谐,但也可能破坏和谐,它受适当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制约"。而法律和制度框架的提供者就是政府。2.分配与增长的问题。增长和分配(再分配)是减贫事业中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是减贫的终极目标,"这一战略的成功,要求两个重要的因素。首先,财力必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