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5)
- 2023(14651)
- 2022(11990)
- 2021(11360)
- 2020(9497)
- 2019(21592)
- 2018(21108)
- 2017(40832)
- 2016(21718)
- 2015(24139)
- 2014(23984)
- 2013(23135)
- 2012(20617)
- 2011(18280)
- 2010(17971)
- 2009(16597)
- 2008(16195)
- 2007(14225)
- 2006(12363)
- 2005(10903)
- 学科
- 济(87582)
- 经济(87374)
- 管理(69780)
- 业(66226)
- 企(55424)
- 企业(55424)
- 方法(40769)
- 数学(34305)
- 数学方法(33872)
- 农(27022)
- 财(26445)
- 中国(24632)
- 业经(22349)
- 制(20730)
- 农业(18338)
- 务(16368)
- 财务(16309)
- 财务管理(16275)
- 学(16093)
- 企业财务(15545)
- 体(15275)
- 地方(15218)
- 理论(15190)
- 和(14362)
- 贸(14014)
- 贸易(14007)
- 银(13945)
- 银行(13918)
- 易(13625)
- 技术(13425)
- 机构
- 大学(302618)
- 学院(299711)
- 济(124612)
- 经济(122201)
- 管理(121233)
- 理学(105808)
- 理学院(104736)
- 管理学(102915)
- 管理学院(102355)
- 研究(94765)
- 中国(72122)
- 财(61339)
- 京(61316)
- 科学(54840)
- 财经(48701)
- 中心(44831)
- 所(44471)
- 经(44408)
- 农(44405)
- 江(43899)
- 业大(41907)
- 研究所(40057)
- 经济学(39083)
- 范(38562)
- 师范(38173)
- 北京(37355)
- 财经大学(36505)
- 经济学院(35151)
- 院(34946)
- 州(34223)
- 基金
- 项目(208746)
- 科学(168212)
- 基金(156296)
- 研究(154578)
- 家(134943)
- 国家(133793)
- 科学基金(117461)
- 社会(103630)
- 社会科(97473)
- 社会科学(97450)
- 基金项目(82711)
- 省(79563)
- 自然(74541)
- 自然科(72884)
- 自然科学(72868)
- 教育(72396)
- 自然科学基金(71602)
- 划(67167)
- 编号(61764)
- 资助(61633)
- 成果(50143)
- 部(47730)
- 重点(46771)
- 创(43946)
- 制(43899)
- 国家社会(43743)
- 发(43270)
- 教育部(42172)
- 课题(41712)
- 人文(41135)
- 期刊
- 济(133693)
- 经济(133693)
- 研究(85848)
- 中国(58564)
- 财(49953)
- 管理(46057)
- 学报(43381)
- 科学(42432)
- 农(41059)
- 大学(35269)
- 学学(33302)
- 教育(31735)
- 农业(27107)
- 融(26473)
- 金融(26473)
- 技术(26288)
- 财经(24761)
- 业经(22214)
- 经(21251)
- 经济研究(21006)
- 问题(18259)
- 版(14893)
- 技术经济(13697)
- 财会(13539)
- 理论(13505)
- 业(13411)
- 现代(13213)
- 科技(13145)
- 统计(12948)
- 贸(12887)
共检索到43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杨
在决战贫困背景下,社会组织应在贫困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制度与行动间存在明显张力,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场域中仍然严重缺位。制度—关系—行为的制度化过程是解决社会组织参与困境的核心面向。政社关系与合作关系双重关系系统塑造和问题瞄准式公共产品与服务递送,是实现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制度规范化、持续化和再生产的关键。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精准扶贫 制度化 关系系统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全
"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简称)肇始于贵州六盘水,盘活了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了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起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资产增值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村改革新路,为实施精准扶贫、防止脱贫又返贫,以及加快乡村振兴、决胜全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永伟 陆汉文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产业扶贫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瞄不准或瞄准了但效果不突出的情形,组织场域为揭示其中的奥秘提供了有益视角。Y村的案例表明,在产业扶贫的组织场域内,地方政府与烟草公司在各自领域制度环境的制约下对自身参与产业扶贫的行为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改变了产业扶贫场域内的资讯交换渠道与资源传递方式,进而形成了组织行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隐形运行逻辑。循此逻辑,非正式权力与利益的勾连固化了组织行为主体的权力关系与场域位置,扶贫资源经由村委会与合作社的承接更多流向村干部及种植大户等村庄精英群体,贫困农户则处于
关键词:
产业扶贫 组织场域 制度逻辑 扶贫效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源源 邹丽
非政府组织农村扶贫因其扶贫模式新颖,效果明显,以点对点扶贫为主,以提升农民能力为本位而具有制度优势。相对于政府扶贫来说,从扶贫对象的选择、扶贫资源的投入、扶贫项目的监管到扶贫效果的评估,非政府组织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其独特的运行逻辑。
关键词:
农村扶贫 非政府组织 制度优势 运行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薇
在中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的障碍,有待于一系列外部制度条件的成熟。文章认为,从政府垄断式地提供服务到与社会组织合作式地提供服务,是当前政府为应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外部压力和解决传统服务模式弊端的自然选择。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标志着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转型,也代表着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策略的重要转变。
关键词:
购买服务 社会组织 中国现实 政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社会组织在我国精准扶贫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我国精准扶贫的网络、信任和规范缺失,影响了扶贫的效果。应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精准扶贫的识别度,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立法和体制建设,规范社会资本运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社会组织在我国精准扶贫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我国精准扶贫的网络、信任和规范缺失,影响了扶贫的效果。应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精准扶贫的识别度,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立法和体制建设,规范社会资本运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利平 李君筱
高等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探索初创、巩固发展、内涵丰富和深化拓展四个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变迁,其变迁的路径深受政府和高校理性选择的影响。政府的立法手段、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社会的参与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变迁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后扶贫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在扶贫方面,需要持续推进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创造良好的高等教育扶贫环境氛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鼓励高等院校承担教育扶贫责任,大力弘扬高等院校师生奉献精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颖
当前扶贫开发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只有精准扶贫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2014年通过制度部署精准扶贫得以全面启动。2015年精准扶贫明确作为扶贫开发基本方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6年精准扶贫作为"十三五"规划内容,得以深度推进。2017年精准扶贫向深度贫困地区挺进。在一系列制度保障下,中国精准扶贫事业大步推进,为脱贫攻坚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制度 演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海燕
现在我国在社会救助这一层面上,政府所能给予的职能表现出来是"提供"。这应划分为旧式的被动救济形式,实际上是对国民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当代社会的大潮下,社会救助要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质的飞跃,而政府能做的,是在"供给"后再度"调整",例如:调节单人、制度和社会的经济情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低保制度 协同共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娄文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嵌入于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其背后隐含着国家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生存逻辑,并且这四种逻辑相互交织和互动,最终导致农民工面临着住房制度化困境。因此,需要加强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构建新的制度逻辑,达成农民工住房的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敏华
目前,中国农村扶贫陷入了制度性陷阱,具体表现为:扶贫的边际效益出现递减趋势;农村贫困人口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贫困人口“返贫”的压力依然很大。为此,需要对现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构建农户的“内在激励机制”可能有助于冲出扶贫制度陷阱,而农户组织化则为该机制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组织支撑。通过对贫困农户组织化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化效应的系统分析,本文有力地支持了农户组织化与农村扶贫存在有机统一性的推断。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唐常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丽静 朱敬
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是健全学前融合教育制度体系,并实现制度价值理念被普遍接受且自觉规范践行的过程。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以制度的制定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的有效落实为逻辑进路,以制度内化为逻辑旨归。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面临着制度要素供给不足引发的“合法性”困境,普特二元教育体制形成的路径依赖困境,“理性人”利益博弈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要突破制度化困境,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重视三大制度要素供给,增强学前融合教育合法性基础;二是突破普特并行惯性依赖,增强多元主体创新实践驱动力;三是夯实集体行动制度逻辑,优化利益分配格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富伟
独立学院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从政策变迁的角度看,它具有"先发展后规范"的特征。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公办型独立学院"和"民办型独立学院"两种基本类型,但中央政策一直试图将其作为民办教育的一种类型来进行规范管理,两者之间的逻辑差异致使独立学院一直未能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模式。本文借助组织分析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框架试图对此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基本制度背景下,政府、市场、家庭和教育多重制度逻辑的动态变迁以及相互作用造成了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应从高等教育多样性的角度重新思考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制度化困境 多重制度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