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9)
- 2023(14161)
- 2022(12204)
- 2021(11397)
- 2020(9433)
- 2019(21814)
- 2018(21752)
- 2017(41383)
- 2016(22025)
- 2015(24783)
- 2014(24538)
- 2013(24147)
- 2012(22031)
- 2011(19662)
- 2010(19885)
- 2009(18006)
- 2008(17464)
- 2007(15515)
- 2006(13649)
- 2005(11603)
- 学科
- 济(82250)
- 经济(82061)
- 管理(67044)
- 业(66040)
- 企(55018)
- 企业(55018)
- 方法(36474)
- 数学(29467)
- 数学方法(29150)
- 中国(25873)
- 农(24161)
- 业经(21550)
- 财(20480)
- 技术(19774)
- 地方(18402)
- 学(18122)
- 理论(16858)
- 和(16145)
- 制(16125)
- 农业(15764)
- 贸(14557)
- 贸易(14544)
- 易(14117)
- 教育(13660)
- 技术管理(13164)
- 环境(13092)
- 银(12812)
- 银行(12779)
- 划(12591)
- 行(12206)
- 机构
- 大学(302878)
- 学院(299783)
- 管理(124499)
- 济(116032)
- 经济(113162)
- 理学(107425)
- 理学院(106229)
- 管理学(104555)
- 管理学院(103984)
- 研究(98222)
- 中国(72392)
- 京(65240)
- 科学(60685)
- 财(53075)
- 所(47430)
- 中心(45462)
- 江(44702)
- 农(43943)
- 业大(43158)
- 研究所(43046)
- 财经(42059)
- 范(41819)
- 师范(41503)
- 北京(41374)
- 经(38247)
- 州(36432)
- 院(36167)
- 农业(33727)
- 经济学(33547)
- 师范大学(33532)
- 基金
- 项目(209106)
- 科学(165436)
- 研究(158504)
- 基金(150234)
- 家(129903)
- 国家(128474)
- 科学基金(111281)
- 社会(100376)
- 社会科(94235)
- 社会科学(94207)
- 省(82608)
- 基金项目(80558)
- 教育(72598)
- 自然(70626)
- 自然科(68996)
- 自然科学(68983)
- 划(68786)
- 自然科学基金(67779)
- 编号(65935)
- 资助(59494)
- 成果(54284)
- 创(47228)
- 重点(46132)
- 部(45644)
- 课题(45112)
- 发(44627)
- 创新(43248)
- 项目编号(41309)
- 国家社会(40298)
- 教育部(39539)
- 期刊
- 济(129979)
- 经济(129979)
- 研究(90014)
- 中国(65154)
- 管理(47441)
- 学报(45076)
- 教育(42685)
- 科学(42525)
- 农(40239)
- 财(39203)
- 大学(34921)
- 学学(31799)
- 农业(28245)
- 技术(27789)
- 图书(23659)
- 融(23445)
- 金融(23445)
- 业经(21703)
- 财经(19891)
- 经济研究(19603)
- 科技(17219)
- 经(17032)
- 书馆(16513)
- 图书馆(16513)
- 问题(16076)
- 业(15115)
- 理论(14910)
- 技术经济(14819)
- 坛(14346)
- 论坛(14346)
共检索到449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振国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有着精神动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的功能和作用。高等学校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贡献,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创新。为此,针对当前实际,要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于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注重组织管理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成果转化。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型国家建设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劝宝 张松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研究领域、广度、深度、方法、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明显存在与学科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很适应的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方法弊端较大,制约因素较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认识世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创新文化、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或所谓文科的责任不仅在于自身的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庐岩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深刻地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当前,伴随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已迈入了立足创新,提升质量,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从重数量增长向重质量提升转变,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新阶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国睿
从论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入手,在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由问题开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坚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与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於荣
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社会科学研究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冷战的需要和社会科学家的努力,联邦政府最终承担了资助社会科学研究的职责。美国联邦政府的社会科学研究政策对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社会科学 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商丽浩 谢佳璐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社会科学研究资助政策的酝酿,既受改变战后美国社会科学发展困境的驱使,也得到"学科融合"策略的推动,冷战局势则加剧了美国政府资助社会科学研究的紧迫性。195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布"社会科学研究计划",1960年成立社会科学司,从而正式启动社会科学研究资助政策。在此政策影响下,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增强,并呈现出鲜明的美国特色。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裕晨 邱均平 赵腾
[目的/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及特征是一个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对其立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为各省市自治区了解自身研究优势及差距,加强本区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综合运用词频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对2009—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数量特征、学科分布、机构分布、研究特色与研究趋势分析。[结果/结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数量特征、优势学科、机构归属上都呈现出典型的二八律分布,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广东等少数省市不但在立项数量上遥遥领先,在学科竞争力上同样优势明显。高校系统承担了八成以上的立项研究。各省区展现出与其区位、经济、历史、文化相对应的研究特色,并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围绕重大社会问题、结合信息技术方法"为新时代的研究趋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9年3月30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主要国家教材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第五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材研究院院长韩震教授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评审组专家成员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月霞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编辑室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刘立德研究员,高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1.目前我国正处于转轨过程中,这对我国的发展是好的,但对某些局部会受到冲击,如社会科学院、大学里的文史哲。这是客观现实。2.被冲击者要主动适应变化,以保存自己,社会科学系统没有一点创收是难以生存的,要有应变能力。3.请大家不要帮倒忙。社会科学不是生产力。因为一讲是生产力,就要为经济服务,把你推向第一线,就要自己养活自己。就拿社会科学院来说,即使经济研究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弘扬
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哲学社会科学如思想明灯和理论导航,树立鲜明的旗帜,指引社会文明进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加里·金 黄建军 杨文辉
社会科学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型:从研究问题转向解决问题;从用少量的数据集辅助研究,转向对数量不断扩大的各种高信息含量数据进行研究;从学者各自为政,转向更大规模的、合作的、跨学科的、具有实验风格的研究团队;以及从单纯学术追求为内在导向,转向影响公共政策、商业和工业、其他学术领域和一些涉及个体与社会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欣欣向荣又混乱的状态之中,我们创建了哈佛定量社会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 at Harvard),这是一个新型研究中心,致力于帮助促进更大范围的研究转型与发展,并对这些发展作出回应。鉴于越来越多的大学建立了类似机构,...
关键词:
社会科学 IQSS 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云昊
社会科学研究影响政策的模式问题研究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产生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它主要探讨社会科学研究影响政策的主要路径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当下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学术制度背景,本文归纳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影响政策的主要模式,重点探讨了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创新路径,以期进一步改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与政策之间的沟通关系。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影响力 模式 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核心是创新。有没有创新、能不能创新、是不是实现了创新,是检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于它的高度的创新性。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锐意创新,根本的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出“精品”、出“上品”。“精品”、“上品”是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关键就要锐意创新、力求精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本文认为,西方民族-国家与社会科学之间是一种共生共缘的关系。民族-国家是大学兴起的动力因素,大学是民族-国家建设的手段,大学是在现代民族-国家中取得合法化地位的;大学自身存在一个民族化过程,大学进行着社会科学的民族化研究。作者认为,大学在社会科学制度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是对社会科学结构产生影响的因素,各社会科学在大学中得到建立,大学在当代社会科学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大学 社会科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