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8)
2023(11426)
2022(10145)
2021(9581)
2020(7828)
2019(18078)
2018(17870)
2017(34989)
2016(18831)
2015(21121)
2014(20766)
2013(20549)
2012(18710)
2011(16785)
2010(16527)
2009(14914)
2008(14451)
2007(12476)
2006(10975)
2005(9260)
作者
(52263)
(43342)
(43043)
(41111)
(27593)
(20895)
(19644)
(17181)
(16436)
(15409)
(14845)
(14480)
(13650)
(13531)
(13277)
(13104)
(12857)
(12843)
(12383)
(12185)
(10613)
(10421)
(10269)
(9892)
(9742)
(9554)
(9422)
(9397)
(8609)
(8484)
学科
(74569)
经济(74384)
管理(54705)
(51287)
(43927)
企业(43927)
方法(37161)
数学(31123)
数学方法(30822)
(20403)
(19904)
中国(19352)
(17832)
贸易(17828)
业经(17703)
(17437)
(16072)
地方(14614)
理论(13680)
(13600)
农业(13017)
(12676)
(12535)
环境(12103)
(11922)
财务(11861)
技术(11841)
财务管理(11838)
企业财务(11221)
(10700)
机构
大学(264993)
学院(261925)
管理(109227)
(104320)
经济(102128)
理学(96036)
理学院(95029)
管理学(93512)
管理学院(93040)
研究(83983)
中国(60334)
(55424)
科学(51783)
(47511)
(40396)
财经(39034)
业大(38563)
(38479)
中心(37898)
研究所(36991)
(35983)
(35629)
(34665)
北京(34616)
师范(34413)
经济学(31559)
(30757)
农业(29885)
(29404)
财经大学(29341)
基金
项目(187247)
科学(148202)
研究(138622)
基金(137494)
(118600)
国家(117604)
科学基金(102066)
社会(89635)
社会科(84180)
社会科学(84154)
基金项目(73727)
(71955)
自然(65598)
自然科(64070)
自然科学(64059)
教育(63315)
自然科学基金(62913)
(60378)
编号(56557)
资助(55791)
成果(45395)
(42030)
重点(41124)
(38807)
(38730)
课题(37840)
教育部(36574)
国家社会(36525)
创新(36087)
人文(35917)
期刊
(108980)
经济(108980)
研究(77000)
中国(44960)
学报(41055)
管理(38113)
科学(37975)
(35256)
(34790)
大学(31595)
学学(29568)
教育(29174)
农业(25063)
技术(21180)
财经(18567)
(18552)
金融(18552)
业经(17864)
经济研究(17510)
(15749)
图书(14927)
问题(14657)
理论(13374)
科技(13052)
实践(12379)
(12379)
技术经济(12368)
(12073)
(11996)
(11864)
共检索到368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刚  
本文通过一个扩展的时间配置模型发现,在风险规避的假定条件下,政府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可以减少个体决策者从事"非法"活动的时间。基于2000~2006年间中国30个省级截面的数据分析结果也证实,在控制住"非法"和"合法"工资以及失业率等变量后,地方政府无论是增加救济费支出还是社会保障补助支出都可以显著地降低犯罪率,总体而言,人均社会福利支出每增加1%大约可以使犯罪率降低0.19%。如果上述发现是成立的,一方面,间接性的支持社会福利条件的弱化是导致中国犯罪率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社会根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提高社会福利条件和改善民生是比单纯的威慑性和惩罚性犯罪治理政策具有更低成本和更高社会收益的犯罪治理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军  王瑜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福利对犯罪率的影响。采用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指标重新测度了社会福利。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福利开支显著地降低了犯罪率。社会福利人均支出每提高10%将使犯罪率下降1.1%~1.32%。影响犯罪率的其他因素,失业率、教育水平、人口密度、人均GDP和收入差距的作用均不明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军  王瑜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福利对犯罪率的影响。采用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指标重新测度了社会福利。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福利开支显著地降低了犯罪率。社会福利人均支出每提高10%将使犯罪率下降1.1%1.32%。影响犯罪率的其他因素,失业率、教育水平、人口密度、人均GDP和收入差距的作用均不明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红伟  徐嘉慧  林子祥  石大千  
深入探究影响社会安全的环境因素,发掘空气污染治理的社会安全效应,对于筑牢社会安全屏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从犯罪视角分析“十三五”期间空气污染治理对社会安全的积极效应。利用地级市空气污染和犯罪的日度和年度数据,估计空气污染治理对地区犯罪的影响作用,并从个体心理角度进行机制验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李树  陈屹立  
中国的犯罪治理政策一直奉行的是严厉打击的"大棒"政策,而忽视提高社会福利条件的"胡萝卜"政策,但近年来犯罪率的持续上升促使我们去反思和重审现有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一个扩展的时间配置模型发现,在风险规避的假定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是有效率的,政府无论是增加惩罚犯罪的资源投入量还是增加提高社会福利条件的资源投入量都能够减少个体决策者从事"非法"活动的时间。但是,基于中国2000—2006年间30个省级数据的检验结果,只支持了社会福利支出的犯罪治理效应,而公检法司支出则不具有预期的犯罪威慑效应。研究结论意味着从财政资源配置的角度而言,中国现阶段选择"胡萝卜"偏向的财政政策,是比"大棒"偏向的财政...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田林  
审计犯罪不是刑法学概念,而是犯罪学概念,是以实施主体为视角选取的一种犯罪类型,即审计工作人员在政府审计过程中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审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晔  
通过成本—收益理论分析表明,政府增加民生支出可以增加犯罪的机会成本,减少从事非法活动的时间,降低犯罪率。基于1998年—2012年间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民生支出与犯罪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民生支出的增加可以显著地降低犯罪率。这一发现表明:现阶段我国民生支出的弱化可能是犯罪率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因而,更多地关注民生状况,不断地提高民生支出水平,将是我国治理犯罪的一个重要途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武博华  
互联网时代,逃税犯罪与网络金融犯罪呈交叉混合态势且普遍高发。逃税犯罪中形成的违法收入,经过网络金融形成的新型金融业态可以达到隐瞒来源、逃避监管与规避税收的目的,并引发包括洗钱犯罪在内的网络金融犯罪。本文通过对数据、制度和系统等主要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并整合技术要素,构建了逃税犯罪与网络金融犯罪分类场景治理应用模式,最终建立了涵盖识别与预防、监测与预警以及响应与决策在内的犯罪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利宾  
民间融资犯罪本质上属于经济犯罪,其发生和演化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和行政规制能力。受刑法谦抑性、经济犯罪特点、刑罚自身功能局限等因素影响,刑法对民间融资犯罪的治理应当极为谨慎。在治理理念上,要将民间融资所涉犯罪界定为二次违法;要将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减缓罪犯的恶害评价;要强调刑罚的轻缓化,重视刑事责任的多样化。在刑法改革上,应当通过修正个罪构成、充实资格刑内容、扩大刑事责任形式等方法进一步规范犯罪治理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占军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1992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盗窃罪立案标准调整对犯罪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受盗窃罪立案标准调整的净影响,我国总体刑事犯罪率下降约10%,但立案标准调整降低犯罪率的效果存在较大区域差异,表现为西部地区受影响显著,东部和中部省份不显著。从总体看,调整立案标准的政策未能有效控制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实证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当前还不能过度放松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而收入对犯罪率的影响呈"U"形也意味着单纯发展经济不是解决犯罪问题的良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占军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1992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盗窃罪立案标准调整对犯罪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受盗窃罪立案标准调整的净影响,我国总体刑事犯罪率下降约10%,但立案标准调整降低犯罪率的效果存在较大区域差异,表现为西部地区受影响显著,东部和中部省份不显著。从总体看,调整立案标准的政策未能有效控制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实证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当前还不能过度放松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而收入对犯罪率的影响呈"U"形也意味着单纯发展经济不是解决犯罪问题的良药。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秉志  杨清惠  
近年来涉私募基金的非法集资犯罪危害严重且影响广泛,需要认真研究其司法治理问题。关于涉私募基金非法集资犯罪的司法治理,要正确认定单位犯罪及主体的违法性认识问题,并以违法性、公开性、社会性、利诱性来衡量和判定非法集资的犯罪行为,还要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着眼于防治犯罪而完善相关监管体系,由监管机构与司法机关开展协作,建立诉讼援助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陈漫雪  
为遏制犯罪率上升,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我国公共安全支出不断增长。面对犯罪诱因的多元化以及犯罪主体的职业化,目前的公共安全支出水平及政策对总体刑事犯罪仍保持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在基于不同类型犯罪的检验中,公共安全支出对侵财犯罪的抑制作用显著,对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抑制作用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犯罪的自身特点、公共安全管理部门的运作效率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因此,犯罪治理应当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而不能单纯依靠增加公共安全支出来实现对犯罪的减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陈漫雪  
为遏制犯罪率上升,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我国公共安全支出不断增长。面对犯罪诱因的多元化以及犯罪主体的职业化,目前的公共安全支出水平及政策对总体刑事犯罪仍保持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在基于不同类型犯罪的检验中,公共安全支出对侵财犯罪的抑制作用显著,对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抑制作用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犯罪的自身特点、公共安全管理部门的运作效率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因此,犯罪治理应当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而不能单纯依靠增加公共安全支出来实现对犯罪的减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屹立  张卫国  
通过构建破案率、逮捕率、起诉率和重刑率四个指标来衡量惩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借此研究惩罚对犯罪的威慑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均对总犯罪率、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产生了显著的威慑作用。其中破案率的威慑力最强。而无论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对暴力犯罪的威慑作用均小于财产犯罪。这些结论对治理犯罪及刑事政策的完善都颇具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