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3)
- 2023(4928)
- 2022(4156)
- 2021(3985)
- 2020(3098)
- 2019(7088)
- 2018(7273)
- 2017(13093)
- 2016(6972)
- 2015(7513)
- 2014(7501)
- 2013(7315)
- 2012(6664)
- 2011(6151)
- 2010(6574)
- 2009(6334)
- 2008(6393)
- 2007(5765)
- 2006(5452)
- 2005(4512)
- 学科
- 济(28433)
- 经济(28289)
- 农(21694)
- 业(18132)
- 管理(15155)
- 农业(14459)
- 业经(12469)
- 企(12347)
- 企业(12347)
- 制(11016)
- 中国(9714)
- 方法(9274)
- 财(7285)
- 体(7284)
- 理论(6601)
- 农业经济(6503)
- 地方(6224)
- 数学(6109)
- 发(6080)
- 数学方法(5956)
- 社会(5871)
- 体制(5795)
- 发展(5602)
- 展(5592)
- 和(5503)
- 银(5402)
- 银行(5400)
- 策(5236)
- 行(5221)
- 学(5157)
- 机构
- 学院(95486)
- 大学(94873)
- 济(37722)
- 经济(36717)
- 研究(35107)
- 管理(34564)
- 理学(29039)
- 理学院(28672)
- 管理学(28049)
- 中国(27841)
- 管理学院(27841)
- 财(20503)
- 京(20054)
- 农(19690)
- 科学(19446)
- 所(17152)
- 中心(16705)
- 江(15878)
- 范(15390)
- 师范(15301)
- 研究所(15076)
- 财经(14702)
- 农业(13746)
- 业大(13412)
- 经(13219)
- 北京(12928)
- 州(12342)
- 师范大学(12278)
- 省(12226)
- 院(12017)
- 基金
- 项目(59259)
- 研究(47733)
- 科学(47064)
- 基金(42457)
- 家(36027)
- 国家(35570)
- 社会(32856)
- 科学基金(30494)
- 社会科(29558)
- 社会科学(29543)
- 省(23332)
- 基金项目(22041)
- 教育(22017)
- 编号(20822)
- 划(19062)
- 成果(18486)
- 自然(16962)
- 自然科(16572)
- 自然科学(16569)
- 自然科学基金(16267)
- 资助(16010)
- 课题(14385)
- 部(13451)
- 国家社会(13089)
- 发(13048)
- 重点(13027)
- 性(12848)
- 制(12722)
- 农(12575)
- 年(12030)
共检索到161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同学
婚姻不只是私事,其变动乃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一部分。1950年出台的新婚姻法极其注重保护社会中下阶层的品格,对社会治理与治道变革有深远影响。它虽不够专业化,但并非简单意识形态。而一味追求形式上专业化,却可能导致社会治理紊乱。因此,透视社会治道变革,尤应重视历史情境。
关键词:
新婚姻法 治道变革 阶层品格 历史情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邦兰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新婚姻法。这是加强民主和法制的一件大事,是国家关心和保护各个家庭、男女老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安定团结、社会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实行新婚姻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要求与愿望。新婚姻法颁布后,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群众拍手称赞。新婚姻法与原婚姻法相比,有了重要修改和发展。在许多原则问题和具体规定上都增加了新内容,尤其是增加了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的内容。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莉
1949年以来,在国家革命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运动下,无论是择偶过程、婚姻相处模式、离婚问题等,中国农村的婚姻关系都发生了实质性变革。中国农村婚姻关系依次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传统时期生育优先婚姻的社群模式;社会主义集体化年代恋爱与婚姻的泛政治化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催发的婚姻革命与核心家庭本位;以及当前日益迈向个体主义的婚姻文化。以发展的眼光,中国农村婚姻关系将会日益从集体主义的婚姻土壤迈向现代个人主义的个体化体验。这其中,延续与变革是不可分割的,结构的变动与观念的变迁也是互构的。
关键词:
婚姻关系 农村家庭 集体主义 个体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靖雯 魏思琦
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由来已久,旧社会中女性更多将重心放在家庭生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变得越来越独立,原有家庭分工模式已难以持续。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于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财产作出界定,使婚姻更加财产化、物质化。本文基于CGSS2010和CGSS2012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该制度的实施对于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该制度对房屋产权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女性劳动供给影响的传导途径。实证结果发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实施使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尤其使没有房产的女性显著增加了劳动供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龙安 刘云峰
201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见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开始施行。该司法解释关于各种情况下不动产权属、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等内容,可能会对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婚姻法 司法解释 银行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云峰
婚姻习俗的变革是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互动的结果,婚姻自由政策推行过程中伴随着革命、性别与传统的复杂纠葛。华中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婚姻自由政策与法令,但新政的推行遇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婚姻自由与革命整体利益的矛盾,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乡村习俗的制约,代际、性别矛盾等。婚姻自由政策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革命、传统、性别之间存在激烈的博弈与互动。面对种种制约,根据地将妇女权利的提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尊重旧习惯,利用旧形式,使革命政策尽量与传统习俗相适应;在婚姻变革实践中发挥上层阶级与宗族势力的作用。革命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琳
婚姻模式、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出现了世界性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妇女问题是最突出、最复杂的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世界各地的妇女婚龄模式及其变化、男女结婚率、离婚率的差异,以及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责任及地位的差异和变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磊
婚姻壁垒是测量不同社会群体通婚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中国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婚姻壁垒究竟有多高?以往研究虽有涉及,但未重点讨论并进行定量测量。文章利用20122013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调查数据,测量不同教育水平、社会阶层地位和收入水平群体间的婚姻壁垒状况。对数线性模型和序列逻辑斯谛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婚姻壁垒最高的是男大女小的传统婚配年龄组;阶层婚姻壁垒的强度随着阶层地位的提升而增加;收入水平越高的男女双方结婚的概率越高,相比中等收入及以下群体,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内部通婚概率更高。婚姻壁垒高高
关键词:
婚姻壁垒 婚姻匹配 同质婚 交换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婚姻匹配 社会流动 户籍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锐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打工经济的盛行,农村婚姻的高消费已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婚姻市场要价。通过对一手实证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高于城市且逐年上升,支付内容主要为婚房和彩礼,支付主体主要为男方父母和家庭。金钱至上的婚恋观念对婚姻市场要价具有推动作用,婚姻女性市场要价与家庭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成正比,与家庭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成反比,家乡文化对婚姻市场要价影响较大,而个人和原生家庭收入、女性个人的社会性别意识以及打工经历对婚姻的市场要价影响不显著。可见,农村婚姻市场要价更多的是家庭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其更多的是受到农村家乡文化的影响,相比经济理性,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社会理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本文着重对20世纪40~90年代所有制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背景下农民的婚姻家庭变动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本研究,土改以后婚姻年龄由民间确立变为政府硬性约束,在集体组织网络之中,早婚行为被有效地抑制;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使传统家长权力失去发挥的基础,核心家庭由私有制时代的简单多数变为绝对多数;集体经济尽管没有消除贫困,但却将饥荒降低到历史上的最低程度,农民家庭人口的生存能力得以提高,人口的迅速增长与这种制度环境有密切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农村的离婚现象愈益普遍。通过考察东北农村的离婚现象,发现东北农村较高的离婚率与当地泛滥的婚外情现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不可分割,公私之间相互融通,要将离婚现象置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之流中加以考察。以村庄公共性为基本分析框架,认为弱家庭伦理、弱村庄公共性以及开放的日常生活是东北农村离婚现象产生的根源。在私人生活的流动与变革中,需要改造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人心",还要重塑家庭和熟人社会对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重新恢复中国家庭的神圣性是重建村庄公共性的基础,也是重塑私人生活秩序的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芬
一择偶的年龄偏好与婚姻挤压择偶是在一个男女都互为对方扮演供给者与需求者双重角色的"市场"中进行的。对个人的配偶选择来说,"婚姻市场"既为择偶提供机会与可能
关键词:
配偶选择 择偶标准 双重角色 比例失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