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2)
- 2023(9586)
- 2022(8243)
- 2021(7994)
- 2020(6322)
- 2019(14057)
- 2018(13626)
- 2017(26475)
- 2016(13995)
- 2015(14856)
- 2014(14308)
- 2013(13428)
- 2012(12235)
- 2011(10917)
- 2010(11179)
- 2009(10504)
- 2008(10212)
- 2007(9205)
- 2006(8303)
- 2005(7118)
- 学科
- 济(45061)
- 经济(44888)
- 管理(41213)
- 业(40321)
- 企(32554)
- 企业(32554)
- 农(19852)
- 财(16353)
- 方法(16069)
- 中国(15301)
- 业经(13955)
- 农业(13170)
- 制(12106)
- 数学(11614)
- 数学方法(11377)
- 策(10645)
- 理论(10254)
- 贸(9866)
- 贸易(9862)
- 务(9642)
- 易(9641)
- 财务(9610)
- 财务管理(9592)
- 和(9424)
- 地方(9200)
- 企业财务(9104)
- 银(9045)
- 银行(9040)
- 行(8673)
- 融(8350)
- 机构
- 学院(182440)
- 大学(178050)
- 济(74437)
- 经济(72779)
- 管理(71094)
- 理学(60730)
- 理学院(60133)
- 研究(59354)
- 管理学(59255)
- 管理学院(58883)
- 中国(46655)
- 财(39691)
- 京(35558)
- 科学(32000)
- 财经(30115)
- 中心(28461)
- 江(27810)
- 所(27529)
- 经(27255)
- 范(25655)
- 师范(25523)
- 研究所(24262)
- 农(24219)
- 经济学(22506)
- 北京(22277)
- 州(22262)
- 财经大学(22159)
- 院(21805)
- 业大(21371)
- 师范大学(20137)
- 基金
- 项目(117701)
- 研究(95348)
- 科学(94653)
- 基金(84803)
- 家(71377)
- 国家(70667)
- 社会(62770)
- 科学基金(61733)
- 社会科(58332)
- 社会科学(58315)
- 省(45715)
- 教育(44525)
- 基金项目(43506)
- 编号(41347)
- 划(38331)
- 自然(36156)
- 成果(35433)
- 自然科(35298)
- 自然科学(35292)
- 自然科学基金(34672)
- 资助(33237)
- 课题(28325)
- 部(26799)
- 重点(26345)
- 发(25926)
- 性(25577)
- 项目编号(25546)
- 制(25276)
- 国家社会(25192)
- 创(25124)
共检索到279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飞 向德平
新常态下贫困治理面临严峻考验,主流的发展视角解释力不足,难以解释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逻辑悖论。引入社会治理的理论资源,可以为当前的精准扶贫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从精准扶贫的主体看,可以破除政府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构建多元贫困治理主体;从精准扶贫的执行结构看,可以丰富贫困治理中"政府—贫困群体"的线性结构,实现减贫主体间的多层次立体良性互动;从精准扶贫的方式看,可以突破传统救济式扶贫的路径依赖,为开发式扶贫探索新路。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社会治理 贫困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飞 向德平
新常态下贫困治理面临严峻考验,主流的发展视角解释力不足,难以解释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逻辑悖论。引入社会治理的理论资源,可以为当前的精准扶贫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从精准扶贫的主体看,可以破除政府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构建多元贫困治理主体;从精准扶贫的执行结构看,可以丰富贫困治理中"政府—贫困群体"的线性结构,实现减贫主体间的多层次立体良性互动;从精准扶贫的方式看,可以突破传统救济式扶贫的路径依赖,为开发式扶贫探索新路。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社会治理 贫困治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成文 廖欢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是指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社会治理主体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有计划性地对特定的贫困区域及其贫困人口进行帮助与扶持,以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正向社会变迁过程。这一界定的政策启示在于:一是要用"协调发展理念"指导精准扶贫;二是要建立综合性的效益评价目标;三是要完善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社会变迁 社会学意义 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向国春 黄宵 徐楠 李婷婷 顾雪非 毛正中 殷妍先
从医保角度分析精准健康扶贫主要案例,通过比较不同的扶贫政策的优劣以及带来的效果,提出应加强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提高医疗救助的筹资水平,健康扶贫优先按病种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控制患者个人的自负医疗费用负担,从而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脱贫。
关键词:
健康扶贫 医疗保障政策 全民医疗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阳盛益 黄淑贞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政策,而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三扶)则是当前推进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江西省余干县的"三扶"实践做法及其成效分析表明只有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施、"输血"与"造血"并举,才能更有效推进精准脱贫。对于仍处在脱贫攻坚阶段的贫困地区而言,地方政府不仅要努力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扶贫产业确保扶贫对象有业可就,同时应加强教育培训以助推脱贫对象形成就业力,还要加强对精神文化上的帮扶以激发贫困户形成勇于脱贫的内驱动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扶志扶智 地方实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彩云 傅王倩
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费投入上,实行差异性的经费分配机制;在师资配置上,采取优惠政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等多种措施;在扶贫监管上,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和行动计划管理模式。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应加强立法,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实施差异性的经费分配制度,建立贫困学校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对象精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确保师资保障精准;完善教育扶贫项目的监管制度,实行分层评估,确保扶贫成效精准...
关键词:
发达国家 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 精准扶贫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晶晶 朱力
基于基层扶贫治理的实践情况,不难发现,在当前我国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着基层政府"强势"扶贫、贫困群体在扶贫中主体地位缺失以及扶贫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结构化治理困境。这些结构化治理困境不仅蚕食着多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宝贵成果,而且也使我国扶贫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变得更加困难,无法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贫困群体享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要想推动国家精准扶贫朝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必须从优化当前基层扶贫治理结构入手,加快基层政权的角色转换,重塑贫困群体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积极构建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扶贫治理格局。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社会治理 扶贫治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瑞强 王英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是对接经济新常态要求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回应。本文通过历史性分析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生成逻辑,系统探讨精准扶贫提出的理念要求、制度关联、技术背景与政策指向,基于扶贫主体意识回归、扶贫资源供需对接、扶贫工作业务流程再造等视角剖析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未来的政策走向:把握结构性贫困特征,增进精准扶贫推进需要系统思维;促进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深化,提高贫困人口资产性收益;强化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创新扶贫脱贫区域正向退出机制;厘清财政扶贫思路,促进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监测评估,重塑脱贫人口生计空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高虹 王佳楠 吴比 石宝峰
论文通过梳理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现状,总结片区已脱贫县的历史经验,对未脱贫地区全部脱贫摘帽、已脱贫地区布局乡村振兴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孝友
脱贫攻坚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完成的底线要求。精准扶贫视角下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是教育脱贫的重要一环,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然而,高职院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还存在资助管理理念滞后、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资助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转变资助管理理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资助管理机制,将资助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高职院校 学生资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硕 王新国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本文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金融扶贫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特别是对宣恩县黄坪村、恩施市龙凤镇、利川市的三种扶贫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解答了关于金融精准扶贫中信息不对称、担保缺失、可持续增收难、金融机构不愿贷等困惑。同时,通过研究,得出顶层设计是前提、产业发展是核心、信用环境是支撑、风险分担是关键、激励约束是保障的重要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秦洪军 陈雨
农业保险作为减缓农民贫困的重要举措,在对接"精准扶贫"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增加扶贫资本、提升扶贫信心、放大扶贫效应。但我国农业保险由于起步较晚,仍存在参保对象不精准、产品设计不健全、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充分借鉴美国与印度等农业保险发展相对完善国家的有益经验,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完善农业保险法律基础、健全农业保险财政补贴体系、建立专业的保险协调机构及创新产品设计,以确保农业保险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业保险 比较与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明宝
精准扶贫在具体政策执行中出现了悬浮状态,数字化、文本化扶贫造成真正的贫困治理缺失,压力型体制的运行机制使得扶贫对象错位,保障功能扩大导致村庄社会出现"人人争贫困"现象,干部帮扶制度的形式化使得贫困户对基层政府产生抱怨和不信任。精准扶贫执行中的悬浮使得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呈现出职业化的特征,进而带来了村干部群体村治动力的弱化;扶贫实践中的利益分配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使得基层组织处于夹心层状态。精准扶贫试图通过精细化的技术治理以改变之前瞄准脱靶的难题,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又带来了扶贫困境,使其成为替代基层治理的中心工作,就出现了精准扶贫对治理的吸纳。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悬浮 精细化治理 扶贫吸纳治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王乾领 罗良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采用政策评估中的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深入探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外溢效应。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在减缓农村贫困的同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U型”作用,且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总效应为正;(2)精准扶贫政策虽然针对贫困人口,但“造血式”扶贫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非贫困人口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外溢性,一方面抵消转移支付“输血式”扶贫的局部负外部性,另一方面强化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作用,从而使精准扶贫政策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3)进一步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改变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支出、非农就业、受教育程度和外出就业人数等因素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增加贫困居民对未来的信心而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此外,本研究丰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定量评估成果,为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殷君
到2020年底,我国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为了积极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和政府重视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工作从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三个方面帮助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为了更好的执行精准扶贫政策,做好扶贫工作,就要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监督工作意在监督扶贫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最大程度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关键词:
审计监督 精准扶贫 政策落实 机制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