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6)
2023(6861)
2022(5763)
2021(5428)
2020(4217)
2019(9060)
2018(8778)
2017(16851)
2016(8678)
2015(9113)
2014(8351)
2013(7656)
2012(6501)
2011(5748)
2010(5620)
2009(5410)
2008(4866)
2007(4163)
2006(3671)
2005(2827)
作者
(20075)
(16833)
(16476)
(15852)
(10404)
(7953)
(7595)
(6350)
(6339)
(5721)
(5539)
(5495)
(5056)
(5050)
(4947)
(4930)
(4917)
(4916)
(4913)
(4695)
(3918)
(3822)
(3810)
(3798)
(3787)
(3635)
(3616)
(3531)
(3307)
(3290)
学科
(27788)
经济(27639)
管理(26028)
(23188)
(21373)
企业(21373)
方法(11204)
(10201)
业经(9758)
(9446)
中国(9176)
数学(7500)
理论(7474)
数学方法(7332)
(7038)
(6806)
(6145)
财务(6117)
财务管理(6108)
农业(5943)
企业财务(5761)
(5449)
贸易(5447)
(5309)
(5242)
(5082)
环境(5017)
地方(5013)
(4812)
教育(4425)
机构
学院(109229)
大学(105635)
管理(42794)
(41585)
经济(40744)
理学(37485)
理学院(37131)
管理学(36480)
管理学院(36273)
研究(32005)
中国(23650)
(21257)
(19976)
科学(18080)
财经(17056)
(15485)
中心(15433)
(15055)
(14675)
师范(14583)
(13759)
业大(13516)
(13450)
经济学(12886)
财经大学(12748)
(12394)
研究所(12291)
(11871)
北京(11772)
商学(11646)
基金
项目(76581)
科学(61800)
研究(60271)
基金(55756)
(47321)
国家(46878)
科学基金(41550)
社会(41544)
社会科(38188)
社会科学(38171)
(30553)
基金项目(28987)
教育(28243)
编号(25748)
(25140)
自然(24674)
自然科(24140)
自然科学(24137)
自然科学基金(23701)
资助(20924)
成果(20694)
重点(17136)
课题(17105)
国家社会(16779)
(16778)
(16756)
(16473)
(16396)
项目编号(16325)
(15584)
期刊
(48242)
经济(48242)
研究(30786)
中国(19713)
(17371)
管理(16021)
教育(14474)
学报(14316)
(14134)
科学(13814)
大学(11859)
学学(11170)
业经(9974)
农业(9729)
技术(8603)
经济研究(8375)
财经(8323)
(8125)
金融(8125)
(7250)
(5767)
问题(5607)
商业(5461)
财会(5196)
现代(5000)
社会(4765)
科技(4726)
职业(4698)
图书(4616)
(4420)
共检索到15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阳瑜华  刘海燕  
"社会心态优化"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社会治理这一新理念提出后,通过分析社会心态的内涵和社会心态对社会治理的作用,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不公平感广泛存在、社会不信任感严重低下和社会浮躁情绪普遍弥散的不良社会心态主要表现。在社会治理视角下提出不良社会心态优化对策: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是不良社会心态优化之本;明确政府服务职能、完善政府服务机制,提升政府公信力;建立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事务的机制和平台,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建构社区文化,搭建新型共同体,促进社会信任,增强社会凝聚力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申燕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有消极、负性的方面。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标准、情感体验、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六个方面的心态及其与性别、年级、家庭关系、父母职业的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芳  
浮躁、炫富、急功近利、忽悠、不诚信、冷漠、麻木不仁、失落迷茫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社会心态,其产生与社会的转型、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联系,这些不良社会心态不仅令国民的生活幸福指数降低,而且将严重挫伤全国人民的经济建设热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烨丽  
高校青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和引领者。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予青年教师更多了解社会的平台,但也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唯有培育其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青年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德梅  王正沛  康伟  
文章以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理论为基本支撑,推演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产生和演化路径,并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群体性事件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管理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扭转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只有使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转向正轨,才能促使失范的群体行为稳定、消退和转向;群体性事件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和调节,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监控网络,能有效反馈社会情绪和心态,有助于社会危机的化解和政府治理的改进;群体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严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迈入了全面深化改革与急遽转型之中。社会结构的宏观变迁,导致各个阶层在社会心态上出现选择性、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发展变化,关联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实践。为引导构建稳定良性的社会结构,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必须剖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全景式的分化与流动,以及社会心态的演变与波动。只有将社会结构与社会心态二者统合进行研究,可以深刻把握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的社会图景和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从而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震,雷洪  
三峡移民在搬迁后生活环境的社会适应或社会化中,其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迁后的社会心态是这种主观能动性首先的和集中的表现状态。经对湖北部分首批三峡移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本文从移民对搬迁前后生活环境的感觉比较、对迁后生活环境满意度、生活环境的习惯感觉、生活关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考察、分析了这些移民迁后的社会心态状况及各种原因。从一个角度反映了首批搬迁的三峡移民目前的状况,并对调整、引导三峡移民的社会心态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辉,风笑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元凯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今对我国社会影响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西方社会思潮。文章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起源与理论内涵,探讨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绝大多数不良社会心态,都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与根植有着密切的联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洁  王春凤  
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社会心态是心理育人的重要目标。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高校要落实"大力促进心理育人"的要求,完善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管理制度,协调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落实机制,促进心理育人全方位联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兵  
高校教师拥有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履行立德树人教育职责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个人幸福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浮躁和焦虑心态凸显,弱势心态和拜金主义思想有所蔓延。在分析转型时期高校教师社会心态冲突与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校教师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环境、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桂晓伟  
任何极端主义行动最终都要依靠个体完成,但是既有研究主要从文本概念、法律制度、宏观结构和组织行为等视角研究伊斯兰极端主义,而较少关注个体投身其中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个体社会心理"的微观视角,分析了"世界观的异化""存在感的缺失""极端思想的鼓动""极端组织的改造"四个要素在促使个体完成激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四个要素的基本内容、具体作用、彼此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重要性上的差异,以期为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有益的启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涛  
高职学生在大学生中占据半壁江山,其在就业时,存在着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社会心理维度等的多维度心理逆境,他们心理逆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职生个体社会化方式的缺陷,也有传统就业模式与外部环境影响,更受社会整体支持系统较薄弱的影响。要促进高职生就业,必须避免其从众效应和观众效应,培养其良好的就业自我效能感,建立发展性生涯心理指导模式,整合社会就业心理援助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荣  
高职生是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心态"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高职生的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群体的心境状态,是社会心理倾向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综合表现,是心理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当前社会心态培育过程中存在"学科分立""德心分离"的问题,应当以"德心融合"的理念建构高职生社会心态培育模式,使"心理疏导"与"道德教育"相互协调,"思想育人"与"心理育人"有机结合,"心理发展"与"道德发展"共同提升,以此促进高职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丹  郑永安  
本文从提高培育主体对培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深化培育客体对培育价值的理解程度、把握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精神诉求以增强培育内容的感染力、发挥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正向引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探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