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6)
- 2023(14695)
- 2022(12488)
- 2021(11731)
- 2020(9876)
- 2019(22433)
- 2018(22471)
- 2017(43640)
- 2016(23789)
- 2015(26645)
- 2014(26473)
- 2013(26023)
- 2012(23886)
- 2011(21583)
- 2010(22017)
- 2009(20801)
- 2008(20583)
- 2007(18882)
- 2006(16451)
- 2005(14611)
- 学科
- 济(102664)
- 经济(102493)
- 业(67947)
- 管理(60086)
- 农(51115)
- 企(45805)
- 企业(45805)
- 方法(44947)
- 数学(37956)
- 数学方法(37308)
- 农业(33929)
- 业经(27705)
- 中国(26346)
- 地方(23477)
- 财(22200)
- 制(20236)
- 学(19132)
- 贸(17626)
- 理论(17620)
- 贸易(17619)
- 易(17103)
- 和(16363)
- 发(14473)
- 银(13960)
- 银行(13936)
- 体(13582)
- 环境(13546)
- 策(13342)
- 行(13336)
- 融(13054)
- 机构
- 学院(335386)
- 大学(329149)
- 济(134708)
- 经济(131634)
- 管理(129299)
- 理学(111728)
- 理学院(110505)
- 研究(109250)
- 管理学(108317)
- 管理学院(107695)
- 中国(84115)
- 农(69940)
- 京(68718)
- 科学(68032)
- 财(60045)
- 所(55130)
- 农业(53721)
- 业大(53227)
- 中心(52561)
- 江(51759)
- 研究所(49795)
- 财经(47188)
- 范(45735)
- 师范(45369)
- 经(42640)
- 北京(42615)
- 州(41418)
- 经济学(39961)
- 院(38413)
- 经济管理(36052)
- 基金
- 项目(222290)
- 科学(174769)
- 研究(166276)
- 基金(158605)
- 家(137092)
- 国家(135858)
- 科学基金(116486)
- 社会(106126)
- 社会科(99450)
- 社会科学(99418)
- 省(89617)
- 基金项目(83592)
- 教育(76371)
- 划(73951)
- 自然(73051)
- 编号(71448)
- 自然科(71313)
- 自然科学(71298)
- 自然科学基金(69985)
- 资助(64066)
- 成果(58121)
- 重点(49867)
- 发(49458)
- 部(48691)
- 课题(48188)
- 创(45988)
- 创新(42818)
- 国家社会(42783)
- 科研(42189)
- 项目编号(41621)
共检索到496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倩
社会治理兼顾主体的多元性、互动性,强调过程的发展性、延续性,倡导利益的调和性。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期由政府垄断提供,造成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文化需求。基于此,将从社会治理角度切入,分别从供给主体、决策机制、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供给模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方堃 肖微
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合作、协调与同步运动,共同演绎出农村公共服务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嬗变轨迹。未来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的协同治理模式。
关键词:
协同治理 县域 农村公共服务 模式变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业苗
以政府或以市场为主体的单中心体制都存在失灵问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与治理机制应该多元化。但多元并非对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的多个主体进行简单分工,应该根据其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的要求,一方面要型塑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一主多元"的供给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构建一个与其供给模式相适应的综合治理机制,包括竞争机制、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分工机制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祥玉 杜春林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行动者网络"分析框架,对当前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质量的现实原因进行详细阐释,并提出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网络的重塑路径。从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公共服务基础条件、多元供给主体行为模式和多元合作供给关系三个维度来看,正是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服务支持能力与多元合作供给资源困囿,主体的转译行为与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目标失谐,主体间竞争不完全、效能不确定与多元合作供给功能挑战等多重因素影响,掣肘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服务质量。因此,需从加固多元合作供给网络的结点网络、激活活动网络、疏通关系网络三方面着手,重塑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网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祥玉 杜春林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行动者网络"分析框架,对当前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质量的现实原因进行详细阐释,并提出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网络的重塑路径。从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公共服务基础条件、多元供给主体行为模式和多元合作供给关系三个维度来看,正是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服务支持能力与多元合作供给资源困囿,主体的转译行为与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目标失谐,主体间竞争不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习超 陈新忠
社会认同是指社会个体对特定社会群体在情感上的归属感,需要从社会群体对个人自身利益满足等方面获取与实现。19世纪中后期,教会大学伴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跻身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虽然产生的背景复杂,文化侵略的原罪难辞,但面对来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抵制,教会大学在基督教服务理念的指引下,利用他们在医学、农学、林学、植物学和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方面的优势资源,为农村平民子弟免费提供教育机会,在中国农村开展广泛的普及教育、农业科技帮扶、乡村社区建设、基础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服务,赢得了中国众多底层个体的社会认同,奠定了教会大学在华百年发展的坚实基础。借鉴教会大学的服务理念和做法,中国大学应在去功利化中推进服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明涛 闵锐 曹海琴
农村公共产品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但近年来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对现有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发挥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等多元供给主体的力量、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治理模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果。对此,网络治理理论为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章借鉴网络治理理论的理念,探索性地构建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的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创造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条件,构建合作供给平台,实施监控合作供给行为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多元合作 治理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敏 王冠宇
农业产业低预期收益和高风险特点是农村金融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共同面临的约束条件,基于二者理性的选择,最终会形成一个低水平的需求与供给均衡。为了打破这种低水平的均衡,整体思路是降低和分散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业的预期收益。因此,从需求视角下提出的金融供给的对策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需求 金融供给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玉春 唐娟莉 郑英宁 霍学喜
陕西一直实行"以农补工、优先发展城市、优先发展工业"的倾斜性战略政策,使得城乡在资源分配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发展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农村公共物品未能得到有效供给,其供给主要是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研究利用陕西农村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9个评判指标并对其分别赋予不同的隶属度,运用模糊评判法,对陕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定量评判。实证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农村地区整体上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经济发展的成长阶段。因此,陕西应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而私人(市场)供给只能作为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晏鹰 宋妍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直接影响公共物品的总量和配置状态。单一化的垂直供给模式不能有效缓解当前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而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将有效缓解农村公共物品数量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主体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有必要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形成水平协调的供给模式。
关键词:
多中心 农村公共物品 供给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英
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之处不但在于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给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完成城镇的物理架构,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人在"产城一体化"中如何发挥城镇的载体作用,将文化产业镶嵌在城镇化的早期顶层设计中,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符秋眉
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对其个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背景,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阅读推广工作,通过对海南五个贫困县农村幼儿早期阅读现状的广泛调研与问题分析,从家长、幼儿园、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展开思考,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图书馆在儿童早期阅读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早期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贫困地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晓杰
"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文献回顾及经验事实的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不啻于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农村发展中三次产业融合的条件、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研究认为应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同时指出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模式 产业集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