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96)
- 2023(2950)
- 2022(2522)
- 2021(2541)
- 2020(2070)
- 2019(4240)
- 2018(4027)
- 2017(7762)
- 2016(4183)
- 2015(4592)
- 2014(4397)
- 2013(4071)
- 2012(3853)
- 2011(3533)
- 2010(3573)
- 2009(3399)
- 2008(3468)
- 2007(3246)
- 2006(3042)
- 2005(2607)
- 学科
- 济(15510)
- 经济(15368)
- 管理(11348)
- 企(10650)
- 企业(10650)
- 业(10324)
- 学(7705)
- 方法(6284)
- 理论(6284)
- 业经(5413)
- 和(5200)
- 农(4888)
- 教育(4867)
- 中国(4864)
- 财(4637)
- 制(3950)
- 社会(3927)
- 企业经济(3588)
- 经济理论(3446)
- 工作(3257)
- 政治(3149)
- 体(3135)
- 经济学(2961)
- 务(2887)
- 数学(2886)
- 财务(2874)
- 财务管理(2869)
- 数学方法(2830)
- 企业财务(2808)
- 思想(2675)
- 机构
- 大学(60804)
- 学院(57959)
- 管理(21187)
- 济(20827)
- 经济(20380)
- 研究(20075)
- 理学(18100)
- 理学院(17875)
- 管理学(17534)
- 管理学院(17400)
- 中国(13841)
- 京(12351)
- 科学(11605)
- 财(11586)
- 范(9577)
- 师范(9517)
- 所(9413)
- 财经(9178)
- 中心(8898)
- 江(8876)
- 研究所(8380)
- 经(8286)
- 师范大学(7788)
- 农(7734)
- 北京(7691)
- 院(6966)
- 经济学(6903)
- 业大(6871)
- 州(6858)
- 财经大学(6826)
- 基金
- 项目(37069)
- 科学(29429)
- 研究(29120)
- 基金(27031)
- 家(22975)
- 国家(22738)
- 社会(21231)
- 科学基金(19477)
- 社会科(18666)
- 社会科学(18653)
- 教育(14342)
- 省(13840)
- 基金项目(13728)
- 编号(12231)
- 成果(11707)
- 划(11621)
- 自然(10918)
- 自然科(10654)
- 自然科学(10652)
- 自然科学基金(10478)
- 资助(10102)
- 部(8778)
- 重点(8482)
- 课题(8330)
- 国家社会(8297)
- 项目编号(8001)
- 教育部(7931)
- 性(7897)
- 大学(7635)
- 人文(7549)
共检索到90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谨平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标志着社会建设从管理走向治理的模式转换。作为新的社会建设模式,社会治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厘清治理之道。社会权力关系的调整、社会行为机制的革新和社会道德图式的改变都建立在深厚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也内生着新的政治哲学诉求。社会治理究其本质就是一种政治活动,建立在对于公共生活的现代性理解之上,难以离开道德的关照。正因如此,社会治理走入了政治哲学的视野。我国社会治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完成了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的政治哲学话语转换。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政治哲学 国家治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黄正蜜
康德哲学历来被视为理性主义的代表,但不管是在依照理性的先天原则建构起来的先验哲学当中,还是关于普通理性在日常使用的经验性的哲学和人类学中,感性都是不可或缺的维度。本文分别展示了认识、道德和审美三个领域中理性和感性分别在先验和经验性层面的对待性使用——理性的高级运用与感性的积极功能、理性的低级运用与感性的消极功能,并试图在这种系统性的展示之后总结感性维度的特殊属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艳 黄擎
重复引发了回忆与记忆两种认知形式。现代哲学强调回忆的无意识性,旨在突出其生成性与创造性。在基于同一性的重复观与基于差异性的重复观主导下,分别产生了面向过去的回忆与朝向未来的回忆,二者的核心分歧在于对存在的认知差异。在差异性重复作用下,回忆的想象性在回旋复生的过程中得以显扬,产生了超越现实的认知功能。文学作为一种富有想象性的艺术,通过以差异性重复为核心的回忆书写模糊了思维与存在的界线,甚至在人的生存维度展开,构造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
重复 回忆 认知 存在 想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叶万军
人的问题是任何学科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在马克思那里,他借助于经济哲学的视野完成了对人的全面考量,人的起源问题、本质问题、动力问题、地位问题和发展问题都得到了科学的回应。作为"中国版"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体现人民呼声的经济学理论,又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一门科学理论。可以说,人学之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的。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爱华
作为互联网的未来新形态,元宇宙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并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探讨。元宇宙的构建基础可以从哲学、技术、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剖析。远古神话、古希腊哲学以及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理想世界的描绘与设想为元宇宙积淀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日渐成熟的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奠定了构建元宇宙的技术基石;资本寻找新出口、社会期待新产品、用户渴望新体验三方面的社会需求成为推动元宇宙走向实践的外部力量。
关键词:
元宇宙 哲学之源 技术之基 社会之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亮
唯物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核,实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成主线,唯物辩证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工具,世界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意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重维度,既可以深入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蕴、本质、旨趣和规律,又有助于整体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可以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提供历久弥新的哲学思维和认知路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承叔
传统经济学或西方量化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证的知性科学,它不是研究社会生活的总体,而只是研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它不是把经济放到人类生活总体中进行研究,而是把经济从社会生活总体中抽象出来;它不是按人全面发展的本性来推导,而是按人的经济性来推导,因而虽然达到了量化的精确性,但在本质上,传统经济学是工具理性的、形而上学的,不是实践理性的、总体性的。因而当社会生活的重心从一般物质生产转向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其局限性就凸显出来,时代呼唤以人民幸福为最高原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主要是从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两个话语体系中展开的。哲学话语揭示了国家与社会关系更深层的伦理根源或阶级根源,其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根本性改造,将其在伦理形式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拉回到了唯物论的基础上;政治话语阐明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的因果关联。但是现在很多学者并不清楚这两种话语体系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将这两种话语体系错综交织一起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仅仅化约为政治话语模式。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完整把握,需要将政治话语与哲学话语结合起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含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研究是从哲学角度、用哲学思维和知识去分析和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元理论及实践问题,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入持续的追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专业、科学和创新的方向发展。董雅华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问题研究》一书从哲学视角对学科体系的重要性入手,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凸显的各种实际问题,试图"脱去种种外在的遮蔽",运用哲学范畴、知识和方法去反思、分析与建构,寻求正确的解决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丁毅超
在关于人类与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关于上帝的预设是西方哲学的重要预设,这一点在霍布斯政治哲学中表现得尤其显著。上帝观念是霍布斯思考政治问题的逻辑起点。霍布斯对上帝作了世俗化和理性化解读,造就了近代政治哲学的范式、主题和框架,而且给上帝带上了一副理性的和世俗的面具,开启了后世人们理解国家和公共权力的新视角。上帝观念在其政治哲学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近代政治思想的发端是以一种全新上帝观念的确立为先导的。但是,霍布斯的上帝观念又是充满矛盾的。这种矛盾的实质是霍布斯尝试在古典上帝观念与现代上帝观念之间寻求某种融贯性,在上
关键词:
霍布斯 上帝 理性 主权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靳玉乐
过程哲学在国外被视作是一切新思想的渊源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奠基理论之一。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审视课程改革,可以给我们带来颇多启示。其中,过程是课程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课程思维的当代选择,整合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创造是课程实施的本质诉求。
关键词:
过程哲学 课程改革 关系 整合 创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济良 刘燕楠
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教师在满足功利目的的驱使下逐渐失去了反思教育本真的能力。然而,教师对于教育的认知并不能只存在于操作的层面,更多的需要来自生活与价值层面的审视。因此,教师需要具有一种哲学的品质才能对教育及人本身进行终极的关怀与思考,使教师在哲学的思考中不断形成反思与批判的思维,从而生成一种具有理性与超越性的教育智慧。
关键词:
哲学思维 教育智慧 反思 哲学境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长纯
在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中要重视教育自身的生命和生活,重视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之共有属性的探索,重视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哲学。这种工作哲学包括把握方向、回归实践、合作发展、赋权教师、倚重制度、沟通教学研、文化互动、和而不同、着眼具体、操作多元等话语。
关键词:
教师发展学校 工作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