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5)
- 2023(11853)
- 2022(10023)
- 2021(9550)
- 2020(7745)
- 2019(17352)
- 2018(17297)
- 2017(32854)
- 2016(17807)
- 2015(19749)
- 2014(19241)
- 2013(18859)
- 2012(17487)
- 2011(15877)
- 2010(15965)
- 2009(15011)
- 2008(14592)
- 2007(13128)
- 2006(11922)
- 2005(10558)
- 学科
- 济(72766)
- 经济(72598)
- 业(51642)
- 农(50345)
- 管理(42601)
- 农业(33606)
- 企(31488)
- 企业(31488)
- 方法(24282)
- 业经(23705)
- 地方(20002)
- 中国(19985)
- 数学(18515)
- 数学方法(18257)
- 财(16225)
- 制(16050)
- 学(14995)
- 理论(13806)
- 发(12721)
- 农业经济(12636)
- 贸(12177)
- 贸易(12168)
- 易(11721)
- 和(11586)
- 体(11051)
- 策(10773)
- 银(10707)
- 银行(10697)
- 环境(10503)
- 发展(10369)
- 机构
- 学院(244381)
- 大学(238305)
- 济(98015)
- 经济(95681)
- 管理(92153)
- 研究(80964)
- 理学(79120)
- 理学院(78217)
- 管理学(76860)
- 管理学院(76401)
- 中国(63479)
- 农(57253)
- 京(49986)
- 科学(49003)
- 财(45216)
- 农业(43337)
- 业大(40358)
- 中心(40186)
- 江(40120)
- 所(39631)
- 范(35900)
- 师范(35646)
- 研究所(35484)
- 财经(34794)
- 州(32006)
- 经(31380)
- 北京(30517)
- 省(29562)
- 经济学(28696)
- 院(28257)
- 基金
- 项目(161042)
- 科学(126933)
- 研究(125175)
- 基金(113926)
- 家(97018)
- 国家(95971)
- 科学基金(83001)
- 社会(80654)
- 社会科(74895)
- 社会科学(74877)
- 省(67044)
- 基金项目(61012)
- 教育(56484)
- 编号(54468)
- 划(53529)
- 自然(50526)
- 自然科(49290)
- 自然科学(49281)
- 自然科学基金(48353)
- 资助(44215)
- 成果(44143)
- 课题(36862)
- 发(36759)
- 重点(35661)
- 部(35237)
- 创(33710)
- 农(32879)
- 性(32079)
- 国家社会(31828)
- 制(31502)
- 期刊
- 济(123391)
- 经济(123391)
- 研究(72966)
- 农(62054)
- 中国(55042)
- 农业(42035)
- 学报(35902)
- 财(34299)
- 科学(34207)
- 教育(31478)
- 管理(29323)
- 大学(28609)
- 业经(27247)
- 学学(26648)
- 融(25548)
- 金融(25548)
- 技术(19844)
- 业(19337)
- 问题(17398)
- 财经(16258)
- 经济研究(15898)
- 农业经济(15246)
- 农村(15196)
- 村(15196)
- 版(14477)
- 经(14069)
- 图书(12909)
- 资源(12794)
- 世界(12519)
- 经济问题(12205)
共检索到378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卢宪英
本文基于山东省3市10村的调研,对当前我国农村的攀比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的攀比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攀比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攀比的对象主要是熟人、本村人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相对来说,农村大众阶层和弱势阶层更喜欢向上攀比,而精英阶层则更多是向下攀比。农民在攀比中采取了扩大自我概念、作弊以及进行错误归因等重要策略。而过度攀比、盲目攀比以及虚假攀比等行为的存在,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关键词:
关键词:
农村 攀比 社会比较 策略 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樊丽明 石绍宾 解垩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品供给出现了多维的新变化。政府机制主导,市场和自愿机制引入并日趋活跃;"硬品"增多、"软品"明显加强是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在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排序中,义务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最高,农村科技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较低。针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中集中决策与基层多元需求、上级决策与基层资金配套、决策意图良好与执行成本偏高的矛盾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之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品 动态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晖 邓大松
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推广,提升制度的内在质量、推进经办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运作、加强地方财政的预算管理,已成为制度长效可持续运行的关键。以湖北省为例,本文作者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新农保制度在制度衔接、经办管理及地方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问题,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县级地方政府补贴、个人账户支付、保障水平以及基金保障增值存在潜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夯实新农保制度运行基础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微观考察 风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淑明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体制创新,是中国农业实行规模化、企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村经济"散、小、弱"状况的必由之路。尽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初期呈多类型发展的态势,但股份合作社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英华
农村产业融合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既有成就,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以山东省T市为例,对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原因,并从地方政府、农村、农业多个层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加快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产业融合 困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其科
"文革"时期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分为两次分配,初次分配是国家征购、集体扣留、社员口粮三部分的分配,二次分配是社员口粮具体分到社员的分配。"文革"期间,滕县农村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由于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征收农民余粮,致使社员口粮分配没能得到相应提高和改善,社员长期处于半温饱状态。国家通过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获取农业剩余支持国家工业化,使农民失去了扩大再生产能力,降低了农民自我抵御风险能力。改变人民公社体制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靠强大政治压力和一厢情愿方式追求美好理想,只能使美丽的理想泡沫破灭的更加悲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宇 姜海臣
本文对山东省11个县(市)32个行政村的调查表明,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质量差已经取代供给数量不足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首要问题;科技和信息服务、医疗卫生不但是农民最不满意的农村公共品,也是农民最急需的农村公共品;主要农村准公共品的供给呈现多主体的格局,政府主导或引导、混合供给的模式已经形成。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品各供给主体的能动性,在继续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并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公共品"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上下结合"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 山东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江红 苏运勋
利用来自山东省一个村庄的质性调查材料,通过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和农场雇工,探讨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村庄职业农民推动形成的家庭农场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与其嵌入村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有密切关系。家庭农场生产已经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小农户生产,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基于熟人关系流转的土地附带有合同关系,农场雇工虽然是来源于传统人情基础上的帮工,但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涛 吕强
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用地管理,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无法绕过的内容,也是有效防止乱占滥用耕地的有力举措。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全市境内现有7159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面积达206.61万亩,土地整治的潜力巨大。以此为基础,笔者对农村住房建设用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安伯平 王曙光 庄乾坤 田洪伟
本文针对农村经济“小而全”、“小而散”的状态,结合日照市的实际,提出在市管县的地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仅要顺应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且要遵循城市经济区的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化,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域专业化、经济外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体系网络化,促进城市经济区的发育,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波 王兴帅
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精准扶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专设一节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强省,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然而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人才紧缺、物流薄弱、融资困难、品牌意识不足、产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电商进行梳理,探究其问题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农村电商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尤亮 霍学喜 杜文超
本文用陕西两个村庄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绝对收入、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解析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样本村农民的绝对收入及农民间绝对收入的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农民的社会比较方式具有上行比较特征,并导致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同化效应;农民以绝对收入进行的社会比较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村庄因素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来源于村庄间特征效应的差异,其中绝对收入对村庄间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度贡献度最大,社会比较次之;系数效应能有效缩小村庄间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春萌
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依赖性。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文章通过对泰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泰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之处,提出要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观念,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筹资机制,建立科学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关键词:
泰安市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盖国强
在贯彻落实土地延包30年不变政策之后,尽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已经制约了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将农民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改革为一般市场交易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平与均衡视域下义务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研究——以山东省农村中学生进城就读现象为例
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及大学生农村经纪人可行性调研与思考——以山东省菏泽为例
家庭视角下的农村陪读现象研究——基于湖南省Y村陪读教育史的个案考察
文化空间理论视角下的乡村发展路径探索——以山东省章丘市朱家峪村为例
农村青年离婚“女性主导”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基于性别理论视角和四川S市5县(区)的考察
农村留守女童反社会行为生成的现象考察——邓军“买处”个案的生命历程理论分析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系统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中郝峪村为例
农业、农村“三产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中国农村工业发达地区环境效益分析——以山东省即墨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