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3)
- 2023(15834)
- 2022(13769)
- 2021(12765)
- 2020(10602)
- 2019(24380)
- 2018(24370)
- 2017(46784)
- 2016(25587)
- 2015(28761)
- 2014(28887)
- 2013(28701)
- 2012(26672)
- 2011(24164)
- 2010(24427)
- 2009(22666)
- 2008(22427)
- 2007(20016)
- 2006(17962)
- 2005(16252)
- 学科
- 济(106186)
- 经济(105985)
- 管理(76240)
- 业(71757)
- 企(59960)
- 企业(59960)
- 方法(42723)
- 数学(35071)
- 数学方法(34681)
- 中国(31399)
- 农(29431)
- 财(27563)
- 业经(26204)
- 地方(26163)
- 制(23752)
- 学(23096)
- 农业(19511)
- 理论(18486)
- 贸(18482)
- 贸易(18467)
- 和(18427)
- 银(18198)
- 银行(18143)
- 易(17820)
- 融(17552)
- 金融(17548)
- 行(17404)
- 环境(17253)
- 技术(16864)
- 务(16364)
- 机构
- 大学(369159)
- 学院(366372)
- 济(145579)
- 管理(142362)
- 经济(142239)
- 研究(127927)
- 理学(122003)
- 理学院(120516)
- 管理学(118480)
- 管理学院(117807)
- 中国(95379)
- 京(80459)
- 科学(78323)
- 财(70467)
- 所(65150)
- 农(59630)
- 研究所(58723)
- 中心(56960)
- 江(55652)
- 财经(54819)
- 业大(53549)
- 北京(51621)
- 范(50559)
- 师范(50101)
- 经(49594)
- 院(46274)
- 农业(46222)
- 州(45088)
- 经济学(43108)
- 师范大学(40635)
- 基金
- 项目(243413)
- 科学(191194)
- 研究(180535)
- 基金(175018)
- 家(151734)
- 国家(150375)
- 科学基金(128707)
- 社会(114015)
- 社会科(107231)
- 社会科学(107202)
- 省(95282)
- 基金项目(92771)
- 教育(82761)
- 自然(82274)
- 自然科(80294)
- 自然科学(80277)
- 划(80102)
- 自然科学基金(78833)
- 编号(74217)
- 资助(71780)
- 成果(61988)
- 发(54594)
- 重点(54449)
- 部(53731)
- 课题(51958)
- 创(50384)
- 创新(46952)
- 制(46652)
- 教育部(46118)
- 国家社会(45912)
- 期刊
- 济(170507)
- 经济(170507)
- 研究(114581)
- 中国(77898)
- 学报(57745)
- 农(55847)
- 管理(54542)
- 财(53714)
- 科学(53605)
- 教育(46070)
- 大学(44118)
- 学学(41196)
- 农业(38281)
- 融(34618)
- 金融(34618)
- 技术(31243)
- 业经(28442)
- 财经(27118)
- 经济研究(26145)
- 经(23099)
- 问题(21979)
- 图书(19734)
- 业(19077)
- 理论(17994)
- 科技(17928)
- 技术经济(17156)
- 版(16984)
- 现代(16863)
- 实践(16338)
- 践(16338)
共检索到560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洋洋 林新奇
社会比较交换关系(LMXSC)是员工将自己拥有的领导—成员交换质量与同事比较之后的主观感知。在组织中,领导与员工之间往往会形成质量高低不同的交换关系,与领导关系质量高的员工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关系质量低的员工则相反。同时,员工会将自己与领导的关系质量和其他员工进行比较,并由此形成相对关系质量感知,这种相对关系质量感知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往往比绝对关系质量更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本文考察了组织中领导与员工关系的社会比较对员工职场孤独感的影响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较低的比较结果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应得的关系资源相对被剥夺的感觉,从而使其认为自己的组织地位和价值较低,且难以与关系质量高于自己的同事和谐相处,进而容易产生职场孤独感。当组织的竞争氛围较强时,员工对领导关系资源更重视且更敏感,此时比较结果较低的员工更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产生更强的职场孤独感。这些发现提醒组织领导者在优化关系资源配置的同时,应该意识到差异化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应通过适当调节组织氛围等措施改善组织内员工关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洋洋 林新奇
社会比较交换关系(LMXSC)是员工将自己拥有的领导—成员交换质量与同事比较之后的主观感知。在组织中,领导与员工之间往往会形成质量高低不同的交换关系,与领导关系质量高的员工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关系质量低的员工则相反。同时,员工会将自己与领导的关系质量和其他员工进行比较,并由此形成相对关系质量感知,这种相对关系质量感知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往往比绝对关系质量更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本文考察了组织中领导与员工关系的社会比较对员工职场孤独感的影响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较低的比较结果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应得的关系资源相对被剥夺的感觉,从而使其认为自己的组织地位和价值较低,且难以与关系质量高于自己的同事和谐相处,进而容易产生职场孤独感。当组织的竞争氛围较强时,员工对领导关系资源更重视且更敏感,此时比较结果较低的员工更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产生更强的职场孤独感。这些发现提醒组织领导者在优化关系资源配置的同时,应该意识到差异化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应通过适当调节组织氛围等措施改善组织内员工关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雨珊 陈鹏宇 陶向南 彭达枫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情感信息理论和情绪传染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职场孤独感抑制了员工的创新行为,而在创新意愿和领导成员交换作为中介的作用下,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更具说服力;研究还发现,员工传统性在领导成员交换和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关系中起到调节性作用,越是传统的员工,其感知的职场孤独感对其创新意愿的影响更大,从而明显抑制其创新行为的发生。研究提出,企业在鼓励员工创新方面应该采取措施尽量增进员工之间,尤其是员工与领导之间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从而消除员工的职场孤独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青 李玲 王广曦
文章以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循环理论为基础,探讨工作场所孤独感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4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场所孤独感对工作投入有负向预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在工作场所孤独感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的传统性对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工作投入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员工的传统性越低,员工与领导的交换关系质量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越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旺 黄克乐
长久以来,孤独感都被认为与过度使用互联网有关联,对此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孤独感的定义,其次梳理了该领域研究中提出的两种相反假设即互联网使用引起孤独感、孤独者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以及双向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探讨了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因素:人格及网络服务;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羞怯、依恋、自尊等人格变量及家庭功能、人际信任等因素对互联网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孤独感 人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夏保国 梁慧 何洁
本文发展并检验了酒店员工关系特征如何影响员工的离职跟随行为和作用机制。通过对471个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酒店离职跟随员工与离职员工的关系特征为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关系中心性、工作关系嵌入;员工关系特征与职场孤独感均正向显著影响离职跟随倾向;职场孤独感完全中介关系中心性与离职跟随倾向的关系,部分中介情感性关系、工作关系嵌入与离职跟随倾向的关系。
关键词:
员工关系特征 职场孤独感 离职跟随倾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关键词:
亲子依恋 教师接纳 同伴接纳 孤独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彩娜 班兰美
采用问卷法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害羞、孤独感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害羞的生源地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在害羞的行为、情绪层面的均分及总均分上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2)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水平较低,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孤独感高于女生。(3)大学生孤独感与害羞的三个层面相关显著,害羞的行为和认知层面是大学生孤独感的显著预测指标。
关键词:
害羞 孤独感 大学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谭雪晴
采用UCLA孤独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81名贫困女大学生和145名非贫困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贫困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无显著差异。(2)理科贫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文科贫困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3)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性显著负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显著正相关。(4)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能正向预测孤独感,主观支持、内外向、客观支持能负向预测孤独感。
关键词:
贫困女大学生 孤独感 人格 社会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名 路娟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淑慧 苏春景
采用问卷法对120名男性未成年犯与120名男性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未成年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未成年犯和高中生家庭内部教养方式差异显著;(2)未成年犯与高中生在父亲教养方式的多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母亲教养方式的少数维度上差异显著;(3)未成年犯孤独感显著高于高中生;(4)未成年犯和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均可预测其孤独感。结论:未成年犯的家庭教养方式更为消极,并且有在严重的孤独感。
关键词:
未成年犯 家庭教养方式 孤独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相英
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突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心境改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孤独水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手机成瘾 孤独感 人格特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晶 朱晓伟
采用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量表、孤独感量表对4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上的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内在联系。女生的线下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线上自我表露的亲子关系和情绪维度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线上自我表露的异性交往和观点态度维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线下自我表露呈显著负相关,与线上自我表露存在显著负相关,线下自我表露与线上自我表露相关不显著。该结果表明,现实生活中缺乏自我表露是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孤独感较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自我表露的机会。
关键词:
线上自我表露 线下自我表露 孤独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才 王珺 李承鑫
当前,学术界对职场孤独感的探讨主要关注其(潜在)消极后果,对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职场孤独感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对其缺乏全面、深入与准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其正向结果层面。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研究基础,利用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研发部门在内的374份科研人员调研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探讨职场孤独感对科研人员工匠精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职场孤独感对科研人员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生涯韧性均有倒U型影响,职业生涯韧性在职场孤独感和科研人员工匠精神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关系型心理契约不仅正向调节职业生涯韧性和科研人员工匠精神之间关系,而且还正向调节职业生涯韧性在职场孤独感影响科研人员工匠精神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职场孤独感影响科研人员工匠精神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识别出职场孤独感的正向激励作用,具有较高的创新意义,并对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来理解职场孤独感如何正向影响工匠精神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