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8)
2023(5047)
2022(4026)
2021(4179)
2020(3255)
2019(7817)
2018(8083)
2017(14024)
2016(8618)
2015(9984)
2014(10058)
2013(9047)
2012(8142)
2011(7414)
2010(7829)
2009(6754)
2008(6742)
2007(6383)
2006(5962)
2005(5270)
作者
(20349)
(16673)
(16506)
(16328)
(10562)
(8022)
(7774)
(6691)
(6436)
(6341)
(5697)
(5612)
(5462)
(5410)
(5313)
(5269)
(5100)
(4999)
(4968)
(4876)
(4526)
(4180)
(4092)
(4018)
(3946)
(3893)
(3827)
(3684)
(3496)
(3341)
学科
(21257)
经济(21119)
教育(19907)
(17715)
管理(17443)
(15053)
企业(15053)
中国(14346)
理论(11868)
(10037)
教学(8655)
方法(8037)
业经(7727)
(6755)
(6612)
(6512)
农业(6373)
(6142)
(5245)
技术(4986)
发展(4631)
学法(4608)
教学法(4608)
(4509)
数学(4472)
地方(4393)
数学方法(4350)
(4336)
研究(4249)
(4134)
机构
大学(109603)
学院(106382)
研究(37505)
管理(35028)
(32459)
经济(31345)
理学(29508)
教育(29188)
理学院(29071)
管理学(28422)
管理学院(28193)
(26023)
师范(25904)
(24860)
中国(22743)
师范大学(21150)
科学(20797)
(18729)
(18008)
(17218)
北京(16809)
职业(16538)
中心(16376)
技术(16268)
研究所(16067)
(14552)
(13770)
(13161)
财经(12989)
业大(12530)
基金
项目(63838)
研究(57525)
科学(51505)
基金(41195)
教育(35590)
社会(34428)
(34099)
国家(33566)
社会科(31051)
社会科学(31034)
科学基金(28330)
编号(28098)
(26961)
成果(26347)
(24314)
课题(22323)
基金项目(20907)
(19403)
规划(16778)
项目编号(16768)
资助(15992)
(15852)
重点(15645)
(15577)
自然(15273)
自然科(14921)
自然科学(14919)
(14741)
自然科学基金(14650)
教育部(14591)
期刊
教育(52461)
研究(43750)
(41548)
经济(41548)
中国(35113)
(14278)
技术(14217)
(13826)
职业(13478)
管理(13253)
学报(12906)
科学(12582)
大学(11817)
农业(9136)
学学(9050)
技术教育(8837)
职业技术(8837)
职业技术教育(8837)
(8327)
金融(8327)
业经(7593)
(7216)
论坛(7216)
财经(6868)
图书(6490)
高等(6464)
(6148)
(5952)
成人(5773)
成人教育(5773)
共检索到177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自扩招政策出台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扩大了一倍,并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随着扩招工作的不断推进,关于"质量滑坡"、"大学生过剩"的警示与担忧十分强烈,从而引发高等教育社会期待的转变。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培养方式等方面在内的经营范式的转换,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玉静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晓枫  蒋华  
在教育研究中,哲学思辨、实证主义及人文理解这几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各有其特点与利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研究范式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应努力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向复杂性研究范式转换,即在研究中首先要确立复杂性思想理念,并注意在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同时对这些方法进行整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段世飞   刘林佳   钱跳跳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其历史变迁中出现了多次转向。基于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在不同主体推动下,经历了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四个阶段,分别对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的松散自发时期、物理国际化时期、在地国际化为代表的新形式时期、虚拟国际化渐趋主流时期。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步入科学革命阶段,在数字与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渗透及新的全球化发展态势中,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的价值理念、模型框架、共有范例寻求新的常态。虚拟国际化强调协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消除高等教育国际化境外与在地的物理边界、重构不确定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之确定性,具有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范式的潜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在最初的大约15年中,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以比较研究为主,形成了以国际的视野、跨学科的路径、实证的态度和方法上的多元性等为特点的研究风格。在知识分化和组织变迁的双重作用下,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转型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逐步有意识地超越原来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问题意识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对话。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近30年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知识分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知识自主性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高等教育学需要建构独特的理论话语、知识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红  
研究范式其实就是完整意义上的研究方法。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依次经历了准范式、普通教育学科范式、准高等教育学科范式与多学科范式等四个阶段,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将从多学科范式向跨学科范式转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张启富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速,而且会带来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加速。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已经具备替代大量智力劳动的能力,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震动,高等教育首当其冲。OpenAI发布ChatGPT后,在线课程供应商Study.com的一项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作业,约48%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通过家庭测试,超过50%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22%学生承认曾向ChatGPT获取论文写作大纲。
关键词: ChatGPT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巨臣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本质上是一个解决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者相统一的问题,其过程呈现出了动态演化、关联复杂的特征,有必要将之置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来加以考察。以往高等教育研究深受惯性思维逻辑的影响和形塑,单一视角常常被用于解释和应对现阶段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却忽视了单一的切入点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复杂性情境中研究范式的真正转型。基于"问题—主体—方法"分析框架的整合构建,可从三维度的视角来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主体以及方法在内外部多重推力下所展示的互动关系样态以及当下研究范式转型的本土实践困境。基于此,为更好应对研究范式转型的困境与挑战,应遵循"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提升主体专业性为重点、以创新研究方法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路径来予以突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雪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历尽沧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经验实务到理论建构,从方法单一到多元探索。通过文本的梳理与分析,论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不同研究取向,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变迁,期许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发展进路。认为高等教育管理要重建理论体系,奠定方法论基石,整合研究队伍,强化学术规范,使研究具有本土性、战略性和实践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宗模  
高等教育国家化范式萌生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后的现代民族国家,成熟于洪堡的柏林大学,其理论基础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与国家形成理论。该范式将民族国家的世界视为一个个利益分割的世界,民族利益和国家忠诚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出发点;主张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并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加以控制;高等教育应为民族国家培养精英,自觉成为国家的工具。这种高等教育的民族国家信念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遭到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各种局部的修正已经难以应对整体性的压力,范式的转型势成必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泽强  
范式既是方法论,又是世界观。从一定角度来讲,高等教育研究是学科还是领域的争论可认为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范式与领域范式的争论。事实上,两种范式都具有存在合理性,可以共存。反思学科范式下的高等教育研究,应充分确认它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展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应立足学科建制事实,通过更新思想观念,采用柔性学科标准,加强学科文化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得更为成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虎伟  
混合方法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围绕研究问题综合调配或混合使用思辨研究、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概念或语言的研究类别。混合方法研究相比于多学科研究方法论和"独特的方法组合说"而言,具有更大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的可能性,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研究范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炜  
本文表述了高等教育创新的定义、内涵和特征等概念,强调了高等教育创新的集成本质,讨论了高等教育创新的动力、主因和对象等范式,分析了高等教育的观念、制度和管理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创新平台上的创新内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冯向东  
范式在科学研究中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对世界根本看法的方法论体系。在具体研究方法的层面或学科制度层面上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显得过于宽泛。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的基本依据不是是否确立了某种范式,而是是否具有严密的范畴体系和以此为共同话语的学术群体任何一种研究视角都意味着一套从基本的范畴、命题到方法原则构成的特定“话语系统”。学科性视角与方法论视角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不同范式之争还会继续下去,而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也不会从高等教育研究的视野中消失。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燕  
高等教育研究范式有三重境界:有范式阶段是第一境界;范式转换是第二境界;形成新范式是第三境界。高等教育研究范式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这里并不刻意构建研究范式;在内外部逻辑变化之下,高等教育研究范式转换成为必要,范式转换须遵循特殊性、复杂性、选择性与自觉性原则;高等教育学科愈成熟,新范式愈加多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