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01)
- 2023(3618)
- 2022(3145)
- 2021(3127)
- 2020(2579)
- 2019(6128)
- 2018(6290)
- 2017(11588)
- 2016(6599)
- 2015(7345)
- 2014(7588)
- 2013(7060)
- 2012(6517)
- 2011(5779)
- 2010(5983)
- 2009(5491)
- 2008(5502)
- 2007(4889)
- 2006(4656)
- 2005(4208)
- 学科
- 济(24043)
- 经济(23906)
- 管理(14044)
- 企(13765)
- 企业(13765)
- 业(12641)
- 方法(10221)
- 制(9201)
- 中国(9198)
- 理论(8914)
- 业经(8455)
- 财(7545)
- 体(7349)
- 教育(6858)
- 农(6633)
- 和(6591)
- 体制(6459)
- 结构(6124)
- 数学(5969)
- 数学方法(5856)
- 企业经济(5701)
- 产业(5689)
- 地方(5189)
- 社会(5145)
- 教学(5109)
- 学(5080)
- 经济理论(4514)
- 银(4220)
- 银行(4214)
- 融(4103)
- 机构
- 大学(86892)
- 学院(85955)
- 济(33427)
- 经济(32660)
- 研究(31988)
- 管理(29178)
- 理学(24580)
- 理学院(24174)
- 管理学(23701)
- 管理学院(23471)
- 中国(22317)
- 京(19082)
- 财(18748)
- 科学(17981)
- 范(16470)
- 师范(16349)
- 所(15982)
- 江(14435)
- 研究所(14182)
- 财经(13666)
- 师范大学(13395)
- 中心(13361)
- 教育(13282)
- 北京(12642)
- 经(12317)
- 农(11256)
- 院(11161)
- 州(10894)
- 经济学(10578)
- 财经大学(9991)
- 基金
- 项目(52320)
- 研究(43299)
- 科学(41449)
- 基金(35970)
- 家(30203)
- 国家(29832)
- 社会(28466)
- 社会科(25625)
- 社会科学(25612)
- 科学基金(25566)
- 教育(22791)
- 省(20906)
- 编号(18937)
- 基金项目(18547)
- 划(17646)
- 成果(17533)
- 课题(14462)
- 资助(14287)
- 自然(14196)
- 自然科(13848)
- 自然科学(13845)
- 自然科学基金(13643)
- 部(12552)
- 重点(12495)
- 年(12152)
- 性(11629)
- 项目编号(11523)
- 发(11463)
- 教育部(11371)
- 规划(11291)
共检索到144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爱程
文章根据当前学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社会文化方面的根源,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课程内容改革问题,以及学校课程在继承和传递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俊 胡怀雯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职教育的定位逐渐清晰,校园文化的流失和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高职校园文化重建和课程改革是办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高职教育,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方能彰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优秀的,掌握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
高职学校 文化重建 课程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玉友 张广斌
课程改革不仅是一个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结构和文化是分析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路途。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单一结构路径分析课程改革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文化路径对课程改革的解释力越来受到重视。一个基本认识逐渐形成:课程改革需要通过结构重组与文化重建两个路径来完成,并且这两个路径又相互依赖,需要进行有效整合。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结构重组 文化重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延伟 马云鹏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校文化 重建 个案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20世纪美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有其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不是孤立的教育现象,而是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和社会文化(多元文化)塑造的结果。
关键词: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 多元文化 学校德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白亮
从20世纪初开始,新式学校进入中国乡村社会,几经涤荡融合经过近百年的历史逐渐成为了乡村社会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21世纪开始的前十年却又出现了与之完全相反的逆向过程——大量学校从乡村社会迅速退出。当乡村学校业已成为乡村社会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乡村社会中特定社会功能之时,突然地退出必将会破坏完整的乡村社会结构,对乡村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国家从战略层面开始调整城乡发展关系,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乡村学校的社会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学校 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翠英
80年代是农民社会文化心理转型的阵痛时期,在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精神的震荡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观念的转变。逐步挣脱土地的精神束缚,建立起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二是商品意识的觉醒。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农民的心理空间,农民由自给自足型农民转向市场型农民,标志着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三是道德上的困惑与迷惘。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道德观念的进步,但人们更多的还是困惑与迷惘:道德转型中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性的冲突;“以恶抗恶”者的道德自省与困惑;欲望的泛滥与道德的乏力。而农民社会文化心理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川 于天娇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也逐渐增多。英语作为国际间的通用语言,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学校教学研究人员对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不断研究,采用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进行改革,对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充分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中,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雷江华
本文在回顾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适应目标在智力落后教育与培智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社会适应目标进行了详细回顾与分析;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口,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要“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既注意课程的统合,又要注意课程的分层;要向“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发展;同时,注重“均衡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
培智学校 课程改革 社会适应目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玉华
俄罗斯普通学校课程改革既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俄罗斯国家基础教学计划入手,介绍了学校教学计划的设计理念,原则和方法,说明了学校教学计划在培养学生个性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课程结构改革 教学计划 俄罗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立昌
参照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课程实施的现实,本文提出学校文化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分别从学校文化的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提出了重建的目标:在精神层面上,首先要使全校教师具有对使命和抱负的共同承担,有明确的方向感、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专业自主意识;其次,倡导和建设宽容、信任和坦诚与相互学习的氛围。在制度层面上,从传统的科层架构模式走向同事共享权力构架模式;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解洪涛 李洁 陈利伟
本文基于东亚十国(地区)PISA(2009)测验结果,对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校教育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观察和分层线性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校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国家差异;(2)国家的文化维度变量(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长期行为导向等)决定了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具体效果;(3)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可以激发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4)教师在学校人事制度(如教师聘任、教师起薪)、教学活动(如教材选择)中有更多的参与决策权,对教育绩效的改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上结论对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教育分权模式下新的教育组织管理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钢
课程及知识体系是特殊历史文化条件下的产物,其中蕴涵了这一特殊历史文化所期望的教育价值取向,并因此可以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语境中的课程知识体系。在西方知识日益推广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本土知识与西方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无疑是课程变革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工具理性"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消除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其代价却是遗忘本土知识的历史文化处境与教育价值取向,进而迷失本土知识的文化优势,而这种文化优势恰恰就是国际教育对话中借以显示自身知识价值的根本资源。从这一点出发,课程变革就需要一种"课程文化的视野",其理论旨趣在于理解不同课程知识体系背后的历史文化处境及其教育价值取向,从而在与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课程改革重建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新时代的教师文化范式必须从控制型文化走向对话型文化,这种文化是学习型文化,是教师不断反思的研修文化,是基于课程愿景的教师团队文化,是教师不断开拓的创新文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崇德 史凯
论信息媒介和社会文化王崇德史凯(天津师大信息产业学系天津300070)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informationmediaandsocialcul-ture.Itinclu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