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7)
- 2023(18224)
- 2022(15268)
- 2021(14324)
- 2020(12030)
- 2019(27440)
- 2018(26888)
- 2017(50768)
- 2016(27553)
- 2015(31071)
- 2014(30728)
- 2013(30460)
- 2012(28146)
- 2011(25206)
- 2010(24890)
- 2009(23264)
- 2008(22919)
- 2007(20595)
- 2006(17727)
- 2005(15570)
- 学科
- 济(116995)
- 经济(116784)
- 业(77901)
- 管理(72868)
- 企(56905)
- 企业(56905)
- 方法(53660)
- 农(52106)
- 数学(46075)
- 数学方法(45552)
- 农业(34401)
- 中国(32894)
- 业经(30901)
- 财(28180)
- 学(23459)
- 贸(23005)
- 贸易(22996)
- 易(22477)
- 制(21807)
- 地方(21497)
- 和(17720)
- 银(16998)
- 理论(16983)
- 银行(16936)
- 技术(16619)
- 务(16569)
- 财务(16521)
- 财务管理(16483)
- 行(16198)
- 环境(16097)
- 机构
- 学院(395773)
- 大学(394548)
- 济(165374)
- 经济(162316)
- 管理(151648)
- 研究(135319)
- 理学(132130)
- 理学院(130634)
- 管理学(128323)
- 管理学院(127588)
- 中国(103630)
- 农(85670)
- 科学(84903)
- 京(82252)
- 财(71983)
- 所(68812)
- 农业(66736)
- 业大(66153)
- 中心(63856)
- 研究所(63042)
- 财经(58380)
- 江(57815)
- 经(53458)
- 北京(51128)
- 范(51041)
- 经济学(51031)
- 师范(50427)
- 院(47496)
- 经济学院(46205)
- 州(45493)
- 基金
- 项目(272977)
- 科学(214842)
- 基金(200562)
- 研究(194106)
- 家(177450)
- 国家(175922)
- 科学基金(149823)
- 社会(126708)
- 社会科(119261)
- 社会科学(119226)
- 基金项目(106217)
- 省(105986)
- 自然(97576)
- 自然科(95392)
- 自然科学(95359)
- 自然科学基金(93698)
- 划(89695)
- 教育(88006)
- 资助(81180)
- 编号(77133)
- 成果(61793)
- 重点(61606)
- 部(60780)
- 发(58814)
- 创(56708)
- 科研(53295)
- 国家社会(53187)
- 创新(53004)
- 课题(52246)
- 教育部(51557)
- 期刊
- 济(179153)
- 经济(179153)
- 研究(108446)
- 农(84905)
- 中国(76506)
- 学报(69951)
- 科学(62594)
- 农业(57640)
- 财(54660)
- 大学(52726)
- 管理(51261)
- 学学(50244)
- 融(35708)
- 金融(35708)
- 教育(35066)
- 业经(34086)
- 技术(31443)
- 业(29068)
- 财经(28554)
- 经济研究(27939)
- 问题(24968)
- 经(24594)
- 版(22239)
- 世界(19972)
- 统计(19828)
- 贸(19114)
- 技术经济(18893)
- 业大(18576)
- 科技(18421)
- 资源(18317)
共检索到575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范红丽 杨嘉乐 张晓慧
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8年4轮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社会文化组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发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文化组织的存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感,不同类型的社会文化组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农村社会文化组织数量的增加也会促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社会文化组织对女性、中年人和老年人以及居住在富裕村庄的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较弱。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社会文化组织能够通过营造和谐的村庄氛围和家庭氛围、促进农村居民身心健康来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顺毅
财政透明度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和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感。运用2012年省级财政透明度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城镇居民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都具有幸福增进效应,而且对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高收入居民;对于不同户籍身份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可以提升拥有城镇户口居民的幸福感,但这种影响对没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都能够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其边际效应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比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幸福感 城镇居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顺毅
财政透明度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和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感。运用2012年省级财政透明度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城镇居民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都具有幸福增进效应,而且对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高收入居民;对于不同户籍身份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可以提升拥有城镇户口居民的幸福感,但这种影响对没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都能够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幸福感 城镇居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蒲艳萍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民增收 影响效应 问卷调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陈玉萍
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本文以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和流动方式为切入点,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2009-2019年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劳动力流动总规模扩大不仅可以提高本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可以促进邻近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农村劳动力本地流动、外出-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流动方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差异化明显,外出-省内流动的直接效应大于跨省流动,本地流动的直接效应最小。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多数消费支出项目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鸣
基于CGSS2010和CGSS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公共文化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首先,公共文化支出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村居民幸福感概率提高2.87%;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再分配水平、互联网使用和社会信任感是公共文化支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社会阶层认同、道德素养和文化活动参与五种不同文化元素符号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逐渐递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令娟
由于收入、消费观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存在差异,与城镇居民相比,占我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品消费总额却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农村应作为当前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作重点。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微观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始终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区域间差异也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敏 王帅 张莹 张林秀 孙彦
[目的]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微观数据调查和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对绿色炊事能源消费选择因素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农村居民绿色炊事能源消费背后的驱动因素,以期对农村绿色能源消费引导政策提供指导。[方法]该文基于2016年CFPS的数据,运用描述分析和Binary Logistic回归,并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对个人幸福感的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进行赋权分析,重点分析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对绿色炊事能源消费选择的影响。[结果](1)农村居民的主观、客观幸福感在选择绿色炊事能源消费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客观幸福感对男性组和女性组选择绿色炊事能源消费均表现出显著正效应。而主观幸福感只对女性组选择绿色炊事消费有显著正效应。(3)幸福感对农村居民预测绿色炊事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主观幸福感只对东北地区的农村居民绿色炊事消费有显著正效应。(4)年龄小的女性群体更容易实施绿色炊事消费行为。[结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的提升对于预测绿色炊事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聂正彦 苗红川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和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图,并结合路径分析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显著;工资性收入增加和老龄化加剧,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前恒 池桂娟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00多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比较方向以及比较中的包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约45%的农村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与别人进行比较。收入低的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高,比较强度对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进行比较的农村居民把"本村民小组居民"作为比较参照系的比例最高,选择"邻居"作为比较方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最低。收入高、受教育年限长或女性农村居民的包容性强,包容性强的农村居民幸福感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林 郭宇畅
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与农村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Ordered Logit回归方法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充足性、公共性和便利性这三个维度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便利性对改进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较为显著。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的描述统计,得出医疗卫生服务在当前最需要加强的公共服务中排在第二位,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的研究结果。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以及两次调查的对比,提出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性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便利性等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前恒 职嘉男
运用中国中西部地区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56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村庄直接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直接民主能够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村民大会召开次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相当于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62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把穷人与非穷人分开进行分析时,村庄直接民主对非穷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穷人幸福感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村庄直接民主仍是必要的,并应采取适当的政策促使村庄直接民主能够增进穷人的幸福。
关键词:
村庄直接民主 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的幸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使用社区网络覆盖率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至少通过网络学习和休闲娱乐两类渠道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效应;异质性分析指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效应。与农村老年群体和中年群体相比,青年群体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幸福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互联网发展在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福利效应分析,对当前如何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互联网+"农村惠民工程,从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