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5)
2023(7794)
2022(6545)
2021(6079)
2020(5122)
2019(11903)
2018(11238)
2017(22070)
2016(11646)
2015(13544)
2014(12934)
2013(13288)
2012(12499)
2011(11458)
2010(11144)
2009(10330)
2008(10095)
2007(8763)
2006(7718)
2005(6629)
作者
(32422)
(27272)
(27001)
(25768)
(17448)
(13144)
(12449)
(10537)
(10519)
(9491)
(9434)
(9283)
(8517)
(8488)
(8457)
(8401)
(7983)
(7831)
(7822)
(7729)
(6792)
(6473)
(6463)
(6106)
(6102)
(6087)
(5834)
(5633)
(5420)
(5382)
学科
(60771)
经济(60606)
方法(33269)
管理(30685)
(30101)
数学(29600)
数学方法(29483)
(23233)
企业(23233)
中国(18260)
(15216)
(13615)
(13442)
贸易(13435)
(13140)
业经(11598)
(10526)
农业(9876)
地方(8739)
(8535)
银行(8519)
(8426)
(8341)
(8296)
金融(8295)
(8241)
环境(7982)
(7566)
理论(7477)
关系(7213)
机构
大学(177285)
学院(171973)
(86388)
经济(85246)
管理(67865)
研究(61922)
理学(59708)
理学院(59059)
管理学(58404)
管理学院(58070)
中国(48184)
(37488)
(36513)
科学(33064)
财经(31002)
(29772)
经济学(29340)
(28665)
中心(27631)
研究所(27156)
(26817)
经济学院(26723)
财经大学(23481)
北京(23286)
业大(23285)
(22566)
(21463)
(21420)
师范(21309)
农业(21049)
基金
项目(117782)
科学(95900)
基金(91788)
研究(86420)
(79620)
国家(79011)
科学基金(68533)
社会(62574)
社会科(58651)
社会科学(58635)
基金项目(47736)
自然(41430)
(41180)
自然科(40581)
自然科学(40572)
自然科学基金(39985)
教育(39946)
资助(38235)
(35798)
编号(31460)
(29312)
国家社会(27910)
重点(26456)
教育部(26115)
成果(25985)
中国(25241)
(24860)
人文(24677)
(24346)
大学(23430)
期刊
(85492)
经济(85492)
研究(54246)
中国(32766)
(27308)
学报(25426)
科学(24869)
(23303)
管理(23158)
大学(20449)
学学(19230)
财经(16753)
(16415)
金融(16415)
农业(16178)
经济研究(15991)
教育(15134)
(14475)
(12524)
技术(12319)
问题(11976)
世界(11007)
业经(10906)
国际(10368)
统计(9852)
(9492)
技术经济(9139)
(8526)
决策(7696)
(7309)
共检索到250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新业  张莉  
对社会救助支付水平决定因素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类:地方政府竞争决定论和中间选民特征差异决定论。前者强调在地区间人口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政府进行纳什博弈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公共政策相互影响,着重为救助水平"低"的原因提出解释。后者则假定中间选民的选择会对地方政府政策产生影响,进而决定救助支付水平。但前者忽略了政府自身特征对救助水平的影响,后者未考虑地区政策互动,可能导致参数估计的非一致性。本文利用中国户籍体制下的县级数据,实证分析决定社会救助支付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自有财力、辖区内需要救助的人口数量、教育经费和行政管理经费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救助支付水平。这一研究对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具有重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宇超  肖斌卿  李心丹  
证券分析师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中介作用正日益凸显。本文研究了公司规模、业务复杂度、投资风险、股权结构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等因素对分析师跟进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计数(Count data)计量方法和结构化方程(SEM)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分析师倾向于跟进那些规模较大、机构持股比例较高且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较好的公司,而规避那些投资风险和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且内部人持股比例较大的公司。实证结果支持了分析师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搬演了信息中介的角色,而不是作为信息提供者与企业的直接披露进行竞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姜虹  邓艳  程辉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披露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303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按照"润灵公益事业咨询(RLCCW)"构造的指标来衡量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水平,实证检验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以直接控股股东衡量的国家压力尚未起到作用;(2)股东及债权人压力能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本文构建要素错配测算模型发现1995-2014年中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呈现以2006年为拐点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制度因素、经济结构、要素自身、技术进步和经济环境对要素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户籍制度、二元经济结构等制度性因素显著提高了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信息交流显著降低了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但结构性因素的凸显,导致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教育水平、技术进步的非均衡发展提高了劳动力、资本的错配程度。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和二产占比对劳动力、资本错配的作用有相互加强的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三产占比对劳动力、资本错配的作用存在相互削弱的关系。综合作用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劳动力、资本的合理配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腊平  
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1997年—2003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检验结果发现,在其他国家能够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的大多数因素,会以类似的方式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但也存在着特殊性,因而得出一些与以前实证研究不同的结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旭南  李心愉  
本文以2005~2009年的43104个分析师预测为样本,研究中国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在样本区间内,尽管证券分析师预测活动日益活跃,但预测误差有轻微的上升趋势。本文还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和每股收益的波动性、个股日收益率的波动程度、上市年限呈正向变化,同分析师跟进人数、预测前的平均股价呈反向变化。最后,对于具有高增长前景或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分析师的预测误差则较大。这一发现对学术界和实务工作者客观认识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重恩  钱震杰  
本文利用1985~200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1985~1995年和1996~2003年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国有经济的比重以及税负水平三个因素对两个时期的劳动收入份额都有显著的影响,而经济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对1996~2003年的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影响。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样本内预测,发现1985~1995年产业结构转型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和有偏技术进步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但产业结构转型与后两方面的作用相抵消,总体劳动收入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在1996~2003年,产业结构转型、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银行部门的扩张以及税负水平上升使劳动收入份额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方明月  聂辉华  
企业规模或边界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存在多种理论假说,但尚缺乏足够的经验检验。本文首次利用2001—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决定中国企业规模的因素。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资产专用性、创新、企业利润和产权保护程度高度正相关。与之相反,笔者发现产权结构和人均资本对企业规模无显著影响。笔者认为,加大创新力度,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法治、竞争、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壮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道明  田志宏  
在国内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大幅上升,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与忧虑。识别粮食进口的决定因素,有助于制定准确的粮食安全政策。本文基于供需平衡视角构建了粮食进口决定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128个国家196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旨在大视野下获取国际经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粮食进口的影响具有"倒N型"曲线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即粮食进口在经济发展早期趋于下降,之后随着经济增长而攀升,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再次降低;耕地资源越丰裕的国家越早跨越转折点,从而进入粮食进口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发展阶段。研究还发现,增加库存水平有助于平抑粮食进口。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分析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中国粮食进口的核心因素,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粮食进口依赖将持续加深。不过,考虑到粮食进口具有趋于下降的长期趋势,政策制定者应注意避免延续以往依靠强力措施刺激粮食增产的做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苟琴  黄益平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信贷配给决定因素。我们根据企业的银行贷款需求、申请和实际获得情况甄别出信贷配给,并将其细化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两类。针对非随机性信贷配给样本可能导致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我们采用带删失的Probit模型予以处理。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性、是否获得政府贷款帮助以及企业所在省份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都是影响信贷配给的显著因素,但没有发现所有制歧视的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建明  谢潇潇  
债务期限结构包括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税收理论和期限匹配理论等不同理论。债务期限结构在理论上的最优模型基本上是基于企业自身优化选择的结果,带有一定的市场特征。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知,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固定资产比、资产负债比、资产期限以及市盈率等。为此,我们在政策上需要鼓励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改变债务融资短期化倾向;并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变长期债务融资以抵押和第三方担保为主的现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青原  
结合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运用Lang&Lundholm(1993)分析框架探讨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以未来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定义财务报告质量;运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发现,资产负债率越低,资本密度越高,成长性越低,股权结构越分散,亏损概率越高,未来现金流量可预测性越强,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相应越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恒煜  胡锡亮  吕江林  聂富强  
本文综合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法(CCA)和共同相关性效应(CCE)面板计量方法,基于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沪深300细分行业的股市数据和财务数据,研究了我国行业风险的决定因素与传递机制,旨在从中观视角为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提供新的实证支持。首先,用CCA方法构建了行业风险指标组合违约距离,然后,运用能刻画截面相关的CCE方法,分析了行业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扩散路径。结果发现:行业风险有显著的联动性与截面相关性;行业异质性冲击的效应比较显著;不可观测因子的作用不能忽略;存在多种风险传递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曲玥  
利用2000~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全面测度了中国工业领域各行业的利润水平及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所表现出的行业利润分布和行业利润差异,即通常意义的市场结构变量,如集中度、企业规模等因素,由于与我国特有的所有制和股权因素等掺杂在一起而丧失了预期的显著效果。因此,在市场化转轨时期,政府人为的管制以及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别政策,是产生工业企业行业利润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缑小平  
厘清中央转移支付总规模和分省转移支付的决定因素,是政府决策者和财政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转移支付及其决定因素之间的计量关系,可以深化对中央转移支付分配机制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测算转移支付总规模和分省规模,有利于安排年度财政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提出经济发展规模、中央财政收入、货物进出口额、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是中央转移支付总规模的决定因素的假设,通过计量建模测算了较为精确的计量关系,并验证了上述假设成立。分省转移支付影响因素包括滞后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