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2)
- 2023(6962)
- 2022(5753)
- 2021(5426)
- 2020(4437)
- 2019(10071)
- 2018(10224)
- 2017(18971)
- 2016(10496)
- 2015(11342)
- 2014(11418)
- 2013(10733)
- 2012(9775)
- 2011(8844)
- 2010(9121)
- 2009(8878)
- 2008(8893)
- 2007(7918)
- 2006(7407)
- 2005(6782)
- 学科
- 济(36764)
- 经济(36608)
- 管理(33920)
- 业(28465)
- 企(26785)
- 企业(26785)
- 制(15666)
- 财(13931)
- 方法(13079)
- 中国(12222)
- 业经(11951)
- 体(11124)
- 农(10833)
- 体制(9583)
- 数学(9102)
- 数学方法(8962)
- 理论(8866)
- 银(7998)
- 银行(7988)
- 和(7831)
- 学(7719)
- 行(7666)
- 务(7550)
- 财务(7529)
- 财务管理(7507)
- 融(7505)
- 金融(7502)
- 企业财务(7159)
- 税(6548)
- 度(6356)
- 机构
- 大学(144020)
- 学院(141886)
- 济(58142)
- 经济(56854)
- 管理(52468)
- 研究(50360)
- 理学(44372)
- 理学院(43833)
- 管理学(43169)
- 管理学院(42874)
- 中国(38544)
- 财(33242)
- 京(30458)
- 科学(28103)
- 所(24744)
- 财经(24501)
- 江(23035)
- 中心(22456)
- 经(22084)
- 研究所(21782)
- 农(20971)
- 范(19649)
- 师范(19465)
- 北京(19276)
- 业大(18342)
- 院(18323)
- 经济学(18216)
- 财经大学(18113)
- 州(17379)
- 经济学院(16015)
- 基金
- 项目(91060)
- 科学(72915)
- 研究(70195)
- 基金(66710)
- 家(57440)
- 国家(56912)
- 科学基金(49113)
- 社会(47579)
- 社会科(43884)
- 社会科学(43869)
- 省(34834)
- 基金项目(34523)
- 教育(33366)
- 划(29618)
- 自然(29381)
- 自然科(28656)
- 自然科学(28650)
- 编号(28430)
- 自然科学基金(28171)
- 资助(25668)
- 成果(25327)
- 制(23950)
- 部(21180)
- 重点(21029)
- 课题(20667)
- 国家社会(19639)
- 创(19225)
- 性(19073)
- 发(19005)
- 教育部(18849)
共检索到230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曼 胡思洋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症结之一是福利化倾向带来的制度可持续危机,这种福利化倾向不仅破坏了"低标准"的信号甄别功能,偏离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应有之义,而且会导致成本转嫁、道德风险和搭便车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制度运行成本。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福利化倾向的根源,指出改革的路径是通过约束政府权力让社会救助制度回归本位,通过完善立法、向社会分权、购买社会服务、完善征信体系等低成本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消除行政垄断,让官办社会组织回归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
关键词:
福利化倾向 成本转嫁 道德风险 社会分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慧 侯雅楠
税制体系建设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和"十三五"规划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代税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税种体系改革的方向与具体税种的功能效应,在近期主要税种的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语境下,中长期的税制改革视点应将遗产税纳入规范和优化税制的架构中。在厘清立税法理与功能的基础上确保遗产税制度供给与稳定宏观税负、提高直接税比重、公平收入分配的税制改革目标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
关键词:
税制改革目标 遗产税 制度逻辑 功能定位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冰
本文以功能定位的全新视角,审视1994年至今转移支付制度的演进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总结转移支付功能定位的变化特点——由弥补财力向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进一步分析显示,转移支付的现实选择与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主导功能尚未突显。偏差形成的原因与中央地方间目标设定、财力划分、转移支付使用泛化、资金使用不当等有关。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曙光 余伟如
习近平改革方法论内容丰富、自成体系。从逻辑起点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改革方法论的逻辑起点。从精神实质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凝练改革方法论的总原则,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就把握了改革方法论最本质的东西。从逻辑层次来说,习近平改革方法论包含"元方法"、"总方法"和"子方法"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元方法"是改革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一般层面的"总方法"是"管总"的改革方法;具体层次的"子方法"是指导改革的具体方法。从理论属性来说,习近平改革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在改革实践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曙光 余伟如
习近平改革方法论内容丰富、自成体系。从逻辑起点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改革方法论的逻辑起点。从精神实质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凝练改革方法论的总原则,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就把握了改革方法论最本质的东西。从逻辑层次来说,习近平改革方法论包含"元方法"、"总方法"和"子方法"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元方法"是改革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一般层面的"总方法"是"管总"的改革方法;具体层次的"子方法"是指导改革的具体方法。从理论属性来说,习近平改革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在改革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从功能定位来说,习近平改革方法论既是哲学方法论的应用,又是一种应用哲学;既缘于改革实践,又指导改革实践;既能规范改革行为,又可评价改革成效。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冉从敬 马丽娜 张莉
图书馆制度体系是“中国之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从系统的整体涌现性角度基于制度绩效形成治理体系,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图书馆制度体系不是单个制度的简单叠加,而是由“制度构建—制度权威—制度执行—制度自信”四个环节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体系。为推进我国图书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馆全球地位及话语权,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导向路径、蕴含“中国智慧”的实践路径、映射“中国方案”的行动框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玉娇 杨佳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蕴含的复杂的内在遵从,并通过解析事实逻辑及其得以形成的情境,回应一直以来制度实践研究中中央与地方/基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进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情境建设,优化实践情境,才能生成好的事实逻辑,实现文本制度活化于制度实践情境中,并转化为实践制度。
关键词: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复杂实践 事实逻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玉娇 杨佳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蕴含的复杂的内在遵从,并通过解析事实逻辑及其得以形成的情境,回应一直以来制度实践研究中中央与地方/基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进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情境建设,优化实践情境,才能生成好的事实逻辑,实现文本制度活化于制度实践情境中,并转化为实践制度。
关键词: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复杂实践 事实逻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文炯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社会保障功能的理解更加全面,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今,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许文
消费税立法采用制度平移的做法,推延了消费税的相关改革。消费税在立法后的改革方向为:同时增强收入与调节功能,并在两者并重的基础上实现"双赢";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与提高税率水平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约束,合理选择改革时机;实施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与收入下划地方的改革,应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关系,推动各项制度改革之间的良性联动。
关键词:
消费税 立法 收入 调节 征收环节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文钊
事业单位一直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要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必须将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与方式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多主体参与、多种机制并行的多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体制理论、组织理论、制度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公共服务供给多中心体系运行的核心理论基础,而非营利是公益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晓燕
本文从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入手,多角度论证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为内在约束,注重汇率的实用性、改革的渐进性、与其他经济体制改革顺序安排的合理性,并且逐渐遵守国际规范和兼顾国际反应,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独具特色的汇率制度改革道路。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 汇率形成机制
[期刊] 求索
[作者]
仇叶
基于乡村工业化历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土地利用与土地价值上出现显著分化,引发了土地制度实践的东西区域差异。总体而言,中西部的土地制度实践主要涉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而东部地区则在国家与集体间重新配置土地开发权。两者均是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而非原因,如果简单将东部的制度实践照搬到中西部地区可能导致土地制度改革陷入困境。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二元地权结构有较强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应当持续发挥公有制的统筹协调功能,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创新机制,以应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经济社会问题。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土地制度改革 集体建设用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新华
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人民币升值可谓"表现积极",然而这种求它不求己的政策并未如其所愿地提振其国内经济。就中国而言,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内生推进,而建立"超主权货币"的设想由于缺乏有效理论和实践支撑,无法真正改变目前内外受困的被动局面。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并结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文章认为拥有主权货币的经济大国具有不受"汇率制度"约束而自主调控经济的灵活性与弹性,中国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是中外经济交往内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过快推动或人为抑制人民币升值不但无助于贸易均衡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进程,而内生、渐进地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不但能够强化人民币的"货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自1978年以来的40年,是中国加速工业化的时代,这一时代最突出的社会经济质态和标志性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创造"巨变"。在这4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超大型经济体高速工业化的奇迹。改革从反思计划经济出发。改革开放如同一个"阿基米德支点",支撑着步步深入的各项重大举措,产生强有力的"杠杆"作用,有效地撬动了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经济体,推动其走上加速工业化进程。40年的改革开放回报给中国人民的是百年来苦苦追寻的梦想成真。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长期处于生产力落后的状态,今天,中国终于迈进了一个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新时代。数百年的变迁,历史的伟大转折就展现在眼前。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巨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转变,而且也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改革开放新思维,需要更精心地安排新制度、新战略与新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奋进包容,是中国40年加速工业化的历史留给新时代的最珍贵精神遗产。在继承40年改革开放精神基础上,善治为民、全面协调、清洁高质,将成为新时代改革新思维的突出体现。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新思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