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1)
2023(6883)
2022(5985)
2021(5647)
2020(4998)
2019(11618)
2018(11122)
2017(22186)
2016(11731)
2015(13097)
2014(12749)
2013(12824)
2012(12074)
2011(10714)
2010(10570)
2009(9917)
2008(9501)
2007(8493)
2006(7361)
2005(6125)
作者
(31635)
(26481)
(26262)
(24923)
(17136)
(12897)
(12043)
(10274)
(10181)
(9516)
(9104)
(8999)
(8292)
(8280)
(8194)
(8130)
(7752)
(7618)
(7567)
(7564)
(6505)
(6361)
(6321)
(6190)
(6024)
(5910)
(5735)
(5576)
(5321)
(5173)
学科
(60556)
经济(60391)
方法(35918)
(35377)
数学(32243)
管理(32074)
数学方法(31873)
(26604)
企业(26604)
(18923)
(15294)
(13991)
贸易(13988)
中国(13855)
(13701)
农业(13451)
地方(13096)
(11658)
业经(11631)
理论(8365)
(8145)
出口(8135)
出口贸易(8135)
(8135)
(7985)
财务(7964)
财务管理(7946)
收入(7917)
(7893)
(7787)
机构
大学(166007)
学院(164937)
(75482)
经济(74260)
管理(68300)
理学(60778)
理学院(60217)
管理学(58981)
管理学院(58688)
研究(50335)
中国(38369)
(34603)
(32045)
科学(28395)
财经(28006)
(26197)
(25579)
中心(25066)
经济学(25024)
(24318)
业大(23844)
(23372)
经济学院(22937)
研究所(21060)
财经大学(20926)
(20584)
师范(20444)
农业(19970)
经济管理(19167)
北京(19135)
基金
项目(116902)
科学(94862)
基金(88585)
研究(85536)
(75149)
国家(74529)
科学基金(66271)
社会(59973)
社会科(56017)
社会科学(56000)
(47540)
基金项目(46393)
自然(41720)
自然科(40880)
自然科学(40873)
教育(40737)
自然科学基金(40155)
资助(37545)
(37493)
编号(33184)
(27567)
成果(26238)
重点(25812)
国家社会(24872)
教育部(24704)
(24519)
人文(24242)
(24221)
大学(22737)
课题(22633)
期刊
(75020)
经济(75020)
研究(46885)
中国(30489)
(25785)
(24309)
学报(23888)
管理(22920)
科学(22122)
大学(19655)
学学(18610)
农业(16223)
(16040)
金融(16040)
教育(15235)
财经(14513)
技术(13966)
经济研究(12646)
(12287)
业经(12035)
统计(11907)
问题(10737)
(10601)
(10185)
决策(9700)
技术经济(9191)
(7978)
(7725)
国际(7363)
世界(7124)
共检索到236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立剑  凤言  金蕾  
支出型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生计恢复力理论,构建社会支持、生计恢复力、支出型贫困程度三者关系的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利用陕西省724户支出型贫困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定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社会支持与支出型贫困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社会支持对支出型贫困程度的直接影响中,非正式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支出型贫困程度,正式社会支持对于减轻支出型贫困程度尚未发挥有效作用;在社会支持对支出型贫困程度的间接影响中,通过引入生计恢复力这一中介变量发现,非正式社会支持能够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对减轻支出型贫困程度发挥间接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晗  司亚飞  王立剑  
关键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吉星  厚轶  张红霄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如今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时期。本文在理论分析农业机械化选择与农户相对贫困关系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3期面板数据,基于面板Logit随机效应模型、扩展回归模型(ERM)、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手段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多维减贫效应。以传统农耕为参照组的研究结果显示:(1)部分机械化的减贫效应约为5.6%,全部机械化的减贫效应约为7.4%,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支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2)中介效应模型证实农业机械化会通过人力资本培育的中间路径缓解相对贫困,具体包括增加兼职经历、激励培训参与和提升健康水平;(3)依据不同机械获取方式而言,购买农机服务的机械化减贫效应更强,自购农机方式下机械化不存在减贫效应。本文有助于理解农业机械化减贫效应的理论机制,可为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波  
改善农村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与关键机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运用Probit模型、FE模型、OLS模型、2SLS模型和QR模型,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有利于缓解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均等问题。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并进而降低家庭贫困程度。往期财政支农支出对降低家庭相对贫困程度也存在促进作用,有利于家庭长期减贫和稳定脱贫。分位数回归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相对贫困程度较高家庭的减贫效果更为明显,有利于缓解深层贫困。在家庭异质性影响上,财政支农支出对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以及人口规模较小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探寻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构建有利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和稳定脱贫的公共财政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沁怡  
该文基于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计量方法,基于居民增收与收入差距缩小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居民增收的角度发现,无论是人力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均有利于提高我国贫困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居民贫困发生的概率。从收入差距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均能够显著缩小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且人力资本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大于社会资本。同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城镇与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影响无显著差异,但社会资本能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沁怡  
该文基于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计量方法,基于居民增收与收入差距缩小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居民增收的角度发现,无论是人力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均有利于提高我国贫困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居民贫困发生的概率。从收入差距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均能够显著缩小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且人力资本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大于社会资本。同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城镇与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影响无显著差异,但社会资本能够缩小城镇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的收入差距,人力资本能够缩小农村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的收入差距。研究进一步表明,人力资本对东部贫困居民收入的边际效应贡献最大,社会资本对西部贫困居民收入的边际效应贡献最大。在采用工具变量与稳健性回归后,该文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岳希明  罗楚亮  
根据最新住户调查数据,本研究讨论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行为对于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作为度量贫困的福利指标,直接讨论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对于贫困发生率和加权贫困距的解释作用。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行为显著地降低了农村贫困程度,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贫困标准、福利度量指标都具有稳健性;外出时间长短对于外出户的贫困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农村贫困的其他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古老的敌人。比起其他社会科学,经济学对贫困的解读要滞后一些,其研究历程在经过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然结论、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批判和主流经济学的沉寂之后,开始注重贫困发生和缓解中的人文性、社会性、文化性等非经济因素分析与经济、技术因素的整合及运用。因此,破解亘古至今的贫困之谜,经济学必须张扬人文关怀的精神,这将对21世纪人类反贫困的制度安排、技术操作、组织构建和物质援助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飞  曾福生  
近年来,我国贫困对象向个体化、边缘化倾向发展,政府制度性扶贫瞄准机制有效性降低,扶贫难度逐步增大。本文基于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视角,建立了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生产要素配置—农户收入增加的分析框架,并以贫困农户生存理性为逻辑起点,构建理论模型探析了农户市场参与程度对生产要素配置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贫困农户市场参与程度,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产出结构调整,实现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因此,在贫困地区引入市场交易机制,引导贫困农户参与市场活动是对政府制度性扶贫方式的有益补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嘉伟  胡丹丹  周磊  
管理层短视行为是学术界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数字经济究竟对管理层短视行为有何种影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以表征公司短视行为的核心变量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情境,检验数字经济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缓解了管理层短视行为。中介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降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融资约束两条路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显示,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数字经济越能在信息流传递层面“精准施治”,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效果越显著。本研究明晰了数字经济对微观公司治理领域的影响,为解决管理层短视行为,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理论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士军  陈传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庆田  王欣宇  
构建财政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长效协同机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多维贫困指数,运用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具有耦合效应,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异质性;第二,财政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适度的财政支持更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挥多维减贫效应;第三,财政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维度的贫困缓解存在异质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阶段,要继续发挥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促进作用。第二,建立并完善财政对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减贫的适度支持机制,根据数字普惠金融的多维减贫进程,动态调整财政支持力度。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持政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垩  
自付医疗支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灾难性的支出,并对个体健康公平、生活福利造成影响。高自付医疗支出造成的灾难性支出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也是发展中国家减贫的主要威胁。文章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分析了家庭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out-of-pocket,OOP)发生率、强度及其对贫困变动的效应,然后研究了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及该种卫生筹资的亲贫性,最后对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的贫困退出时间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使用相对贫困线标准,自付医疗支出使贫困率上升6个百分点左右;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变量影响着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的发生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付医疗支出这种卫生筹资方式的亲贫性在降低;当使用社会经济不平等指标调整后,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的贫困退出时间变动较小,而当使用纯粹不平等指标调整后,贫困退出时间变动很大;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发生率、强度、亲贫性及贫困退出时间在城乡之间、不同医保类型之间存在异质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崔艳娟  孙刚  
分别选取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作为金融发展指标,采用1978~2010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检验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结论表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途径提高穷人的收入水平,但金融波动会抵消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同时由于金融服务成本等限制,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会出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方成  毛聪玲  
旅游业是否具有贫困减缓效应一直是政府和各种发展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旅游业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实践认知领先于与此相关的经验研究,主要是因为旅游业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始终未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文章基于中国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为转换变量,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技术,对旅游业和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旅游业可以显著地减缓贫困,所以旅游业可被视为目的地减缓贫困的有效产业工具。另外,旅游业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的旅游业门槛效应。具体而言,旅游专业化与旅游减贫效应显著负相关,而旅游人次比则与旅游减贫效应显著正相关,同时,旅游专业化对贫困的减缓效应要远大于旅游人次比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因此,贫困地区可以通过避免旅游产业收入漏损和增强旅游经济活动频率来保持旅游减贫效应处于高影响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