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8)
2023(6940)
2022(5195)
2021(4793)
2020(3858)
2019(8297)
2018(8660)
2017(16983)
2016(9338)
2015(10210)
2014(10346)
2013(10072)
2012(8985)
2011(8127)
2010(8221)
2009(7739)
2008(7619)
2007(7226)
2006(6686)
2005(6016)
作者
(25348)
(21914)
(21333)
(20248)
(13324)
(10422)
(9605)
(8418)
(8368)
(7513)
(7457)
(7020)
(6815)
(6726)
(6539)
(6457)
(6318)
(6226)
(6074)
(6028)
(5526)
(5360)
(5319)
(5126)
(4990)
(4945)
(4931)
(4609)
(4397)
(4349)
学科
(44517)
(42453)
经济(42306)
(32670)
农业(29583)
管理(18433)
业经(17490)
中国(14187)
(13854)
企业(13854)
方法(11813)
(10491)
地方(10299)
农业经济(10039)
(9350)
发展(9265)
(9257)
(9040)
农村(9032)
数学(8410)
数学方法(8363)
(7669)
(7349)
土地(7329)
人口(7199)
(7185)
收入(6979)
(6976)
劳动(6974)
及其(6739)
机构
学院(130688)
大学(125415)
(57196)
经济(56098)
管理(49572)
研究(45787)
(44035)
理学(42914)
理学院(42519)
管理学(41786)
管理学院(41573)
中国(36989)
农业(33141)
科学(27237)
业大(26177)
(26056)
(23410)
(23118)
中心(22612)
(21323)
研究所(20764)
农业大学(20113)
财经(18082)
(17929)
师范(17811)
经济管理(17064)
(16461)
(16374)
经济学(16336)
(16335)
基金
项目(86151)
科学(68449)
研究(67453)
基金(62011)
(53233)
国家(52605)
社会(45842)
科学基金(45140)
社会科(41872)
社会科学(41858)
(35380)
基金项目(33149)
编号(29798)
教育(28883)
(27736)
(27164)
自然(26148)
自然科(25528)
自然科学(25523)
自然科学基金(25074)
成果(23752)
资助(23058)
(20685)
(19364)
课题(19258)
重点(18867)
国家社会(18643)
(17971)
(17678)
(17634)
期刊
(73910)
经济(73910)
(51296)
研究(37723)
农业(34541)
中国(32305)
学报(20733)
科学(20044)
业经(19102)
大学(17104)
(16523)
金融(16523)
学学(16277)
(16272)
(15579)
管理(14151)
教育(13927)
农业经济(13528)
农村(13462)
(13462)
问题(11344)
技术(10368)
世界(9447)
(9061)
经济研究(8976)
农村经济(8873)
财经(8649)
经济问题(8647)
社会(8267)
(7412)
共检索到204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汝立  
农转工是我国农民进城的一种特殊方式。本文通过对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 ,从社会  支持网的视角探讨了在社会转型中 ,农转工人员是如何从边缘化走向再边缘化的深层原  因。作者指出 ,正是农转工人员的低下的原农民身份制约了其社会支持网的建构 ,使其即  便是在进入城市若干年后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因而 ,在社会转型中 ,农转工人员比其  他城市居民更容易走向边缘化状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汝立  
农转工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 ,尽管农转工人员在进城之初所从事的多为城里人所不愿做的边缘性工作 ,但由于自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和城市偏向政策 ,使农民的生存状况与城里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因此 ,农民为改善自身及家庭生活状况往往千方百计地农转工 ,主动边缘化的倾向非常突出。然而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松动 ,在逐渐失去国家庇护的情况下 ,安置农转工人员的单位效益普遍下滑 ,因此他们往往是在边缘化的基础上被进一步边缘化 ,即呈再边缘化的特征。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 ,农转工人员的进城行为不再是主动而是逐渐转变为被动或消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我国正在经历重大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形成了很多边缘化人群,如因工程建设而形成的大量非自愿移民,这些受到直接冲击的人群和其他受到重大经济社会政策影响的人群如下岗职工,他们都经历着直接的职业、环境等多方位的改变,并承受着因为社会政策和外来力量的介入导致的失业、贫困等问题。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研究对象,认为社会变迁通过影响正规和非正规人力资本失效,致使移民人群能力受损,进而导致介入型贫困。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边缘化人群的能力再造问题,实现从人力资本投资到能力建设的转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创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形式。从本质上说,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弱势群体"抱团取暖"的组织形式,能够通过内源融资缓解成员面临的资金短缺矛盾,尤其适应类似我国这样以小规模生产为主体、外源融资不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但随后的6年时间里,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成长显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却比较缓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翰  邓晰隆  叶子荣  
本文从感知差异出发,试图提供分析农民工问题的一个新视角。同时说明,农民工眼中的城市最佳规模大于城市居民眼中的最佳规模,这种规模差异来源于他们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感知差异,因此,逐步消除二者的感知差异是缓解当前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治本之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思新  
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当前现实国情和自身因素等影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物质生活、精神娱乐和信仰、感情婚姻生活和社会权益保障等方面被严重边缘化,是中国的"最弱势人群"。因此,建立三元保障模式,完善养老立法,弘扬中国孝道文化,解放思想观念,加大相关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老年妇女边缘化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超恩  张林  
居住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南宁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居住1边缘的各种原因,运用ERG理论归纳了居住边缘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影响,对目前我国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地方模式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最后总结出了一条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解决居住边缘化问题的道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苏豫  
农村地区的职成教是我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地区职成教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职成教存在边缘化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地区职成教的有效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从增加教育经费供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凸显农村教育特点)等方面入手,消除农村地区职成教的边缘化,提升对农村职成教的管理,促进其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梅  胡刚  
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切身权益,而且事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政治权利长期受到损害,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正在从农村和城市走向边缘化。本文以政治参与和社会流动理论为研究背景,从户籍制度、边缘人地位、利益关联度和政治效能感四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江静  
实现城乡教育和谐和统筹发展,关系着我国教育发展长久大计,当前我国农村职成教育边缘化趋势明显,遏制农村职成教育边缘化,必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课程资源"农村化"特质、更新农村教育观念、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霁  
我国当前处于转型时期,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民工长期处于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长此以往必将造成政治秩序的疏离,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因此探寻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十分必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学江  王宝海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新的阶层,他们的走向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的内涵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融入城市的条件,剖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建议,其目的是加快其走出双重边缘化困境融入城市的步伐,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快速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亓昕  姚晓迅  
基于2013年"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状况调查"和2014年"中西部地区乡村小微学校调查",调查表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小微学校虽然大量存在,但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困境中。这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不足、师资短缺且结构不合理、教师负担过重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地,文章试图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于小微学校的边缘化提出一个初步的解释框架,文章认为,小微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弱势地位,在教育市场上的失败表现,以及在教育政策视野中的缺位是造成小微学校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翠英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在一个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国家里,大量农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农民失去原先耕作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失地对于农民来说本不应当是坏事,因为它给农民提供了告别传统生活方式、进入城市社会和分享现代文明的契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失地农民却沦为务农无田、务工无岗、社保无份的边缘化群体。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并不在城市化本身,而是多种制度、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农地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以及政府职能错位和农民维权组织缺失等,都是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