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7)
- 2023(11346)
- 2022(9927)
- 2021(9362)
- 2020(7915)
- 2019(18018)
- 2018(17974)
- 2017(35491)
- 2016(19278)
- 2015(21747)
- 2014(21467)
- 2013(21355)
- 2012(19658)
- 2011(17698)
- 2010(18053)
- 2009(17179)
- 2008(17120)
- 2007(15948)
- 2006(14106)
- 2005(12539)
- 学科
- 济(81022)
- 经济(80842)
- 业(59317)
- 管理(50790)
- 农(47587)
- 企(39572)
- 企业(39572)
- 方法(33751)
- 农业(31333)
- 数学(28075)
- 数学方法(27734)
- 业经(22840)
- 中国(21716)
- 财(21297)
- 制(17906)
- 地方(16306)
- 贸(15580)
- 贸易(15575)
- 学(15417)
- 易(15160)
- 理论(13183)
- 和(12908)
- 银(12879)
- 银行(12857)
- 务(12499)
- 财务(12461)
- 财务管理(12422)
- 行(12223)
- 体(11976)
- 发(11858)
- 机构
- 学院(275997)
- 大学(270014)
- 济(114673)
- 经济(112214)
- 管理(105117)
- 研究(90683)
- 理学(90079)
- 理学院(89155)
- 管理学(87592)
- 管理学院(87095)
- 中国(71811)
- 农(63271)
- 京(55814)
- 科学(55095)
- 财(53192)
- 农业(48635)
- 所(46816)
- 业大(45257)
- 中心(44046)
- 江(43454)
- 研究所(41760)
- 财经(41566)
- 经(37461)
- 范(36350)
- 师范(36076)
- 北京(34768)
- 州(34218)
- 经济学(34079)
- 院(30883)
- 经济学院(30841)
- 基金
- 项目(176284)
- 科学(138135)
- 研究(133730)
- 基金(125906)
- 家(108011)
- 国家(106958)
- 科学基金(91294)
- 社会(85532)
- 社会科(79685)
- 社会科学(79655)
- 省(71059)
- 基金项目(66862)
- 教育(61017)
- 划(58288)
- 编号(57727)
- 自然(56623)
- 自然科(55249)
- 自然科学(55233)
- 自然科学基金(54223)
- 资助(50402)
- 成果(47035)
- 部(39537)
- 重点(39373)
- 发(39318)
- 课题(38555)
- 创(36716)
- 农(35368)
- 性(34673)
- 国家社会(34165)
- 创新(34125)
- 期刊
- 济(136513)
- 经济(136513)
- 研究(80545)
- 农(65550)
- 中国(55168)
- 农业(44004)
- 财(42118)
- 学报(41681)
- 科学(38662)
- 管理(33682)
- 大学(32058)
- 学学(30293)
- 教育(29346)
- 融(28984)
- 金融(28984)
- 业经(28444)
- 技术(23157)
- 业(21387)
- 财经(20425)
- 经济研究(19509)
- 问题(19455)
- 经(17537)
- 版(15460)
- 农村(15092)
- 村(15092)
- 农业经济(14640)
- 世界(14159)
- 技术经济(14143)
- 经济问题(13454)
- 商业(12920)
共检索到416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毕芬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缺失严重,源于失地农民受到的社会排斥,包括结构性排斥和功能性排斥两个方面。一方面,户籍制度、社会阶层、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对失地农民进行排斥;另一方面,由于失地农民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和社会资本存量不足,导致受到功能性排斥。要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必须从制度改革、文化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方面入手,努力消除失地农民受到的社会排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浩
基于社会排斥视角,本文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权益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制约失地农民保障权益的内外部因素,最后从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努力消除失地农民面临的社会排斥。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隽
失地农民寻求就业时面对着社会关系网排斥、制度排斥、经济排斥等,社会排斥既影响和限制农民权益,也有损社会公正,进而危及社会的整体利益。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反对社会排斥是消除歧视、消除贫困、消除偏见和各种障碍,进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安全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失地农民的数量会不断提高,他们面对的社会排斥问题会更加突出和严峻。降低社会排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失地农民 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延玲
由于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观念陈旧和素质较低等因素,致使失地农民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因此,要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农民权益 原因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慧博
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因受到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而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因此,消除社会排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排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丽珍
文章从失地农民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在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补偿机制及其局限性,探讨我国针对失地农民建立起来的安置模式,并提出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问题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亚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统筹兼顾 ,综合考虑 ,既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 ,又要保障农民眼前的生活需要 ,同时要考虑到农民的长远利益 ,确保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劳有所业、失地有补、增收有门”。本文就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农民权益 保护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万朝林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 ,不得不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时都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维护其合法权益 ,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从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机制、就业保障机制、法律援助机制、农地创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流失 权益保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小青 李进
失地农民正逐步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依法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成为重要的课题。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应充分发挥多种因素的积极影响,尤其应重视法律因素的重要作用,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文明司法的维度,建立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 法律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浪 戎向东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现象十分普遍。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征地博弈中农民所处的弱势地位是导致这一现状的根由。围绕提升农民在征地博弈中的主体性地位,推进农村土地立法的进程,完善现有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及构建"养老、医疗、再就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是解决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政府 权益 博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伟
传统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制度的综合作用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政府职能错位与行政行为失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过低、农民自我保护能力短缺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立法,改进征地补偿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 保障 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祖伟
农地发展权是农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时而产生的土地增值利益,是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地征收变得越来越普遍,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农地发展权的缺失。农地发展权制度在国际上以已被普遍适用,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构建和完善该制度,对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巧玲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计源泉。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是由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征地制度、户籍制度的缺陷和农村社会保障率低下等因素使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极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增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重点是要把握好"公共利益"的维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统一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双置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