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1)
- 2023(2860)
- 2022(2430)
- 2021(2484)
- 2020(2087)
- 2019(4579)
- 2018(4433)
- 2017(8734)
- 2016(4634)
- 2015(5216)
- 2014(5106)
- 2013(5049)
- 2012(4652)
- 2011(4367)
- 2010(4354)
- 2009(4038)
- 2008(4062)
- 2007(3872)
- 2006(3461)
- 2005(2798)
- 学科
- 济(20321)
- 经济(20180)
- 管理(14655)
- 业(13612)
- 企(12702)
- 企业(12702)
- 方法(10732)
- 数学(7516)
- 数学方法(7458)
- 中国(7109)
- 理论(5774)
- 业经(5767)
- 农(5661)
- 财(5380)
- 和(5112)
- 学(4570)
- 社会(3944)
- 教育(3837)
- 制(3751)
- 农业(3661)
- 地方(3661)
- 经济理论(3470)
- 企业经济(3398)
- 人事(3124)
- 人事管理(3123)
- 技术(3035)
- 策(3034)
- 务(2824)
- 财务(2819)
- 财务管理(2813)
- 机构
- 大学(69548)
- 学院(66330)
- 管理(26391)
- 济(26283)
- 经济(25684)
- 理学(23566)
- 理学院(23147)
- 研究(22897)
- 管理学(22638)
- 管理学院(22486)
- 中国(16239)
- 京(14765)
- 科学(14010)
- 财(13053)
- 范(11691)
- 师范(11635)
- 所(11554)
- 研究所(10422)
- 财经(10276)
- 农(10101)
- 中心(9867)
- 师范大学(9750)
- 江(9729)
- 北京(9492)
- 经(9321)
- 业大(9280)
- 教育(8739)
- 院(7857)
- 州(7834)
- 经济学(7833)
- 基金
- 项目(44792)
- 科学(36984)
- 基金(34179)
- 研究(32769)
- 家(29448)
- 国家(29101)
- 科学基金(25618)
- 社会(24099)
- 社会科(21414)
- 社会科学(21403)
- 基金项目(18243)
- 教育(16647)
- 省(16559)
- 自然(16365)
- 自然科(16086)
- 自然科学(16083)
- 自然科学基金(15848)
- 划(14546)
- 资助(13416)
- 编号(12643)
- 成果(11258)
- 部(10883)
- 重点(10043)
- 教育部(9804)
- 国家社会(9263)
- 创(9216)
- 人文(9210)
- 课题(9174)
- 发(8736)
- 大学(8644)
共检索到102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雷婷婷 顾善萍 蒋科星 乔虹
目的:探讨坚毅在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流动儿童社会排斥量表、坚毅量表简版、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9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坚毅、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坚毅和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正相关;②把性别、流动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之后,社会排斥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坚毅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坚毅在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高坚毅水平能够降低社会排斥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岩 谭顶良
目的:探讨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儿童希望量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1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希望、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希望和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正相关;②把性别、转学次数、流动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之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希望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高希望水平能够降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士光 李虹
采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等研究工具对1307名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认同整合与自我效能感的主效应显著,共同解释26%的总变异,认同整合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显著,三者共同解释29%的总变异。自我效能感增强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正向关系,对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庆鹏 孙元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749名流动儿童的居住稳定性和感知到三类重要他人关注的变化对其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父母和同伴相比,流动儿童感知到教师关注的变化更为显著地调节了其居住稳定性和积极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当感知到教师关注的变化较小时,居住稳定性对流动儿童的积极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当教师关注感知变化较大时,上述预测作用不显著。该调节效应揭示了家庭单元的稳定性在不同的社交处境下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冯帮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纵观这一时期的研究,就事论事的多,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少。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经济排斥的视角来分析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以期寻找到造成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经济排斥 流动儿童 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在花
学校幸福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质量指标,许多国家都将其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以检讨自身的教育系统。学校幸福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关,学习价值观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本研究以1167名36年级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流动儿童学习价值观、学校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学校幸福感与学习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学习价值观较好,学校幸福感较高;流动儿童学习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幸福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流动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价值观与学校幸福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对于学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石雪玉
为探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和学校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北京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共613名流动儿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受性别、年级、来京时长、就读学校因素影响。流动儿童问题行为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学校适应的5个维度不同程度上对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问题行为 学校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童辉杰 程萌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北京市三所小学的91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女生好于男生、高年龄组好于低年龄组、公立学校好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及其各个因子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认同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学校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天德 黎淑晶 余益兵 王禭晴
为探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路径,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总体家庭功能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1152名五至九年级儿童进行测试,最终获得城区流动儿童924名作为研究被试。结果显示:(1)城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2)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在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的中介机制,可以为城区流动儿童家庭干预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曹新美 刘在花
学习投入是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指标,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采用问卷法对1411名3-6年级流动儿童进行调查,考察流动儿童感知的学校氛围现状以及学校氛围、学校适应与学习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流动儿童感知到的学校氛围良好;学校氛围、学校适应与学习投入显著相关;学校适应在学校氛围与流动儿童学习投入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在学校氛围与学习投入之间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校氛围 学校适应 学习投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士光 李虹 张平 徐继红
探讨流动儿童压力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希望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社交焦虑量表(SASS-CS)、儿童希望量表(CHS)对广东省中山市1345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压力知觉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希望对压力知觉与流动儿童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压力知觉与希望的主效应显著,共同解释16%的总变异,压力知觉与希望的交互作用显著,三者共同解释19%的总变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希望在流动儿童压力知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压力知觉 社交焦虑 希望 流动儿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景芝 陈段段 陈嘉妮
采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对680名儿童进行调查,旨在考查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控制系统和心理韧性上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年级高于初一;控制系统与心理韧性、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而冲动系统上则相反;心理韧性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可直接影响社会适应,也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社会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谭千保 龚琳涵
本研究考察流动儿童父母支持状况及其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采用主观感知父母支持问卷、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62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感知的父母支持及情感支持、陪伴低于非流动儿童;男生感知的父亲支持大于女生感知的父亲支持,学生年级越低,感知的父母支持越强;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社会文化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在父母支持影响社会文化适应中的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得出结论:流动男童更能有效地感知到父亲的支持,高年级流动儿童感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董佳 谭顶良 张岩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之间关系,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464名流动儿童,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儿童希望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得分和城市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的得分;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希望与城市适应均呈两两正相关(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独生子女家庭中,社会支持和希望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预测作用更大。结论:流动儿童的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叶一舵 熊猛
为考察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以及流动时间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当前经济压力量表以及班级环境问卷对1772名城市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与家庭社经地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以及竞争气氛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习负担呈显著正相关;(2)流动时间对家庭社经地位与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随着流动时间的延长,家庭社经地位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的负性影响存在减弱的趋势,说明流动时间是消解不良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负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