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7)
- 2023(11749)
- 2022(9861)
- 2021(9380)
- 2020(7563)
- 2019(16770)
- 2018(16542)
- 2017(32278)
- 2016(17215)
- 2015(18779)
- 2014(18113)
- 2013(17635)
- 2012(15965)
- 2011(14441)
- 2010(14811)
- 2009(13979)
- 2008(13446)
- 2007(12392)
- 2006(11255)
- 2005(9700)
- 学科
- 济(68029)
- 经济(67868)
- 业(55843)
- 农(49878)
- 管理(46087)
- 企(35684)
- 企业(35684)
- 农业(33231)
- 方法(23087)
- 业经(22672)
- 中国(19431)
- 财(19122)
- 数学(18532)
- 数学方法(18285)
- 制(15429)
- 地方(14756)
- 策(14210)
- 农业经济(12469)
- 贸(12352)
- 贸易(12347)
- 易(12069)
- 发(11754)
- 理论(11482)
- 银(11295)
- 银行(11293)
- 务(11194)
- 财务(11168)
- 财务管理(11148)
- 及其(10881)
- 行(10873)
- 机构
- 学院(234734)
- 大学(225249)
- 济(99912)
- 经济(97870)
- 管理(91733)
- 理学(79199)
- 理学院(78424)
- 管理学(77150)
- 管理学院(76709)
- 研究(75849)
- 中国(60619)
- 农(52003)
- 财(47336)
- 京(44885)
- 科学(42365)
- 农业(39042)
- 中心(37321)
- 江(36323)
- 财经(36306)
- 所(36165)
- 业大(36086)
- 经(32935)
- 研究所(32091)
- 范(31568)
- 师范(31395)
- 州(28892)
- 经济学(28793)
- 北京(27448)
- 经济管理(26812)
- 院(26460)
- 基金
- 项目(152389)
- 科学(121899)
- 研究(121657)
- 基金(109511)
- 家(92309)
- 国家(91304)
- 科学基金(79824)
- 社会(79656)
- 社会科(74240)
- 社会科学(74220)
- 省(61277)
- 基金项目(57335)
- 教育(55387)
- 编号(53492)
- 划(49833)
- 自然(47360)
- 自然科(46253)
- 自然科学(46244)
- 自然科学基金(45413)
- 成果(43898)
- 资助(42948)
- 课题(35579)
- 部(34406)
- 发(34326)
- 重点(33372)
- 创(32413)
- 性(32064)
- 国家社会(31934)
- 制(31716)
- 农(30895)
- 期刊
- 济(121042)
- 经济(121042)
- 研究(69563)
- 农(57848)
- 中国(50383)
- 农业(38956)
- 财(35908)
- 管理(30056)
- 科学(29888)
- 学报(29712)
- 教育(28873)
- 融(28539)
- 金融(28539)
- 业经(26570)
- 大学(24582)
- 学学(23416)
- 技术(19325)
- 业(17574)
- 财经(17273)
- 经济研究(17216)
- 问题(16670)
- 农业经济(15082)
- 农村(15005)
- 村(15005)
- 经(14880)
- 世界(12899)
- 版(12781)
- 经济问题(11771)
- 贸(11366)
- 现代(11336)
共检索到358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春芳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策进入公共政策领域。然而,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尚缺乏“支持家庭”“多元共治”等理念,“事后补缺型”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发展性需求,可能会通过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要实现“社会救助”向“社会投资”的理念转变,应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能力为根本,从导致亲子分离的制度根源入手,利用服务供给、时间补偿等“支持家庭”手段,构建政府、家庭、社会等“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公共资源,以切断先赋性弱势与“留守事件”的链接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春芳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策进入公共政策领域。然而,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尚缺乏“支持家庭”“多元共治”等理念,“事后补缺型”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发展性需求,可能会通过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要实现“社会救助”向“社会投资”的理念转变,应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能力为根本,从导致亲子分离的制度根源入手,利用服务供给、时间补偿等“支持家庭”手段,构建政府、家庭、社会等“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公共资源,以切断先赋性弱势与“留守事件”的链接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姝婧
农村留守儿童是城乡差异化发展的产物,是影响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影响了教育公平,更影响了乡村稳定和长远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家长就近就业创造机会,完善社会力量,合力相伴儿童成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渭 刘永功 曹丽敏
农村脑瘫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脑瘫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家庭、社区、政府、学校和非政府组织构成,其中,家庭支持是农村脑瘫儿童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其他方面的支持十分薄弱。过度依赖家庭的社会支持给脑瘫儿童的家庭带来沉重经济与精神负担的同时,也不利于脑瘫儿童的发展和社会化。现有的社会社会支持系统还面临内部主体缺乏合作、社会支持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互动不足、家庭以外支持的短暂性和间断性、注重康复支持而忽视情感支持和脑瘫儿童的潜能开发、不能满足脑瘫儿童不同成长阶段对社会支持的需求等问题,而父母的态度是影响脑瘫儿童获得社会支持数量和质量的决定...
关键词:
农村 脑瘫儿童 社会支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文中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抚育类型有单亲抚育、隔代抚育、寄托抚育及单独居住。留守儿童在早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关爱不足、安全感缺乏、行为习惯偏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及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其所衍生的家庭抚育与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时间的错位。家庭系统对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的功能没有发挥到位。因此,以家庭为本,立足于时间系统,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构建综合的立体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为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关爱服务,形成支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产物"。从效能择定角度,明确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其关爱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将面临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工作落实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制度化的形式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则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留守儿童 关爱服务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云飞 高源
通过对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对留守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这些传统的社会支持是建立在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农村社会的变化,使得过去的社会支持网络作用开始减弱或者失去了可持续存在的基础,给传统的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丽娟 郝振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是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主要社会矛盾的一个体现。由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变迁以及社会教育中的偏差,使得这一群体的儿童面临着严重的教育困境,甚至失教。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留守儿童家庭、农村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入手,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无疑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文星
由于我国在社会福利支配方面采用的是二元社会结构,当农民进城务工之后,其留在农村的学前子女成了学前留守儿童,只得接受封闭式监护和过份的关爱与呵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也增加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因此,只有改造我国传统的福利模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福利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才能确保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福利 托幼事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斌强 赵鹏程
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界定,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质量、学业、人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1)开发城市公立学校的潜力,制定相关制度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所在地就学;(2)扶持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简易学校;(3)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尤其是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4)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留守儿童 思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书华 邢占军
为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儿童福利供应调查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6-9年级202名留守儿童和268名非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的认知和对积极情感的体验更低,对消极情感的体验更高,留守儿童对消极情感的体验存在年级差异。(2)留守儿童在资金、照顾性服务和保护性服务方面获得的福利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内部在福利方面存在年级和留守类型的差异。⑶福利提供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成分显著相关,照顾性服务可以正向预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王倩 张磊 王达
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360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本次调查,测量包括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卷、青少年行为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发现:(1)初中留守儿童普遍感知到了歧视的存在,其中言语歧视最高,其他依次为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不同留守类型和留守时间的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存在差异;(2)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歧视知觉 问题行为 社会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丽 张翠娥
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实务中,家庭分离大多作为一个问题呈现。本文聚焦于分离本身,在反思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取向基础上,明确亲子分离特征与类型,指出重新认识家庭分离、在分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前提和依据。基于此,提出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践面向上关注分离的不同类型,倡导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和干预单位,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