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35)
- 2023(4097)
- 2022(3503)
- 2021(3238)
- 2020(2701)
- 2019(6036)
- 2018(5982)
- 2017(10288)
- 2016(5575)
- 2015(6235)
- 2014(6016)
- 2013(5880)
- 2012(5623)
- 2011(5314)
- 2010(5578)
- 2009(5067)
- 2008(5375)
- 2007(4988)
- 2006(4581)
- 2005(3913)
- 学科
- 济(22134)
- 经济(21992)
- 管理(15579)
- 业(14660)
- 企(14065)
- 企业(14065)
- 方法(10130)
- 学(8279)
- 理论(7436)
- 业经(7338)
- 中国(6565)
- 和(6561)
- 农(6442)
- 数学(6072)
- 财(6023)
- 数学方法(5938)
- 教育(4782)
- 经济理论(4202)
- 制(4146)
- 社会(4022)
- 务(3961)
- 财务(3956)
- 财务管理(3952)
- 农业(3933)
- 企业经济(3930)
- 企业财务(3790)
- 地方(3269)
- 策(3268)
- 环境(3138)
- 贸(3137)
- 机构
- 大学(89051)
- 学院(86396)
- 研究(31759)
- 济(30271)
- 管理(30019)
- 经济(29565)
- 理学(26105)
- 理学院(25697)
- 管理学(25007)
- 管理学院(24836)
- 中国(21823)
- 科学(21115)
- 京(19135)
- 所(16733)
- 农(15789)
- 财(15582)
- 研究所(15406)
- 范(14420)
- 师范(14282)
- 江(13764)
- 中心(13099)
- 业大(13075)
- 财经(12401)
- 农业(12397)
- 北京(11900)
- 师范大学(11819)
- 院(11275)
- 经(11168)
- 州(10417)
- 教育(9651)
- 基金
- 项目(57434)
- 科学(45367)
- 基金(42141)
- 研究(41482)
- 家(37417)
- 国家(37078)
- 科学基金(31089)
- 社会(28067)
- 社会科(25104)
- 社会科学(25091)
- 基金项目(21918)
- 省(21764)
- 自然(20032)
- 教育(19805)
- 自然科(19553)
- 自然科学(19544)
- 自然科学基金(19236)
- 划(19235)
- 资助(16567)
- 编号(16504)
- 成果(15032)
- 重点(13537)
- 部(12973)
- 课题(11878)
- 发(11792)
- 创(11617)
- 科研(11201)
- 国家社会(11080)
- 教育部(11050)
- 创新(10716)
共检索到130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刘秀华
价值秩序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软实力。如何面对由于社会利益分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影响而带来的社会价值秩序重塑的风险,是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大文化价值难题。本文试图论述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对新时代社会价值秩序重塑的功能,并由此出发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价值秩序重塑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凝聚中国人心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来源。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新时代 价值秩序 重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昊远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类型的重要代表之一,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同类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有利于整合各项社会要素力量,带动城市建设中的相关事业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能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情况则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能够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制度解释服务,在群众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支持。由此,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其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满足社会需求是实现社会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教育政策的生产也是如此。只有产生了社会需求与政治需求,才有教育政策生产的充分性与必要性。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三大社会运动——黑人权利运动、人本主义教育运动和新效能运动,为20世纪80年代新保守主义的复兴及其教育议程的形成铺垫了必要的社会需求,形成了新保守主义的公共教育议程,即构建以"核心知识"与"共同文化"为基础的"全国课程";实现公共学校中的权力制衡;恢复公共学校中的祈祷制度。这赋予美国公共教育全新的品性——"常识"领域的集权与"制度"领域的放权,对美国教育产生了自公共学校运动以来最为重要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綦彦臣
1、在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学家观察到意识形态已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只不过由于它难于计量,经济学家在设计与激励机制有关的模型时常常将它忽略不计。不仅在中国,在世界经济学诸多流派中,除了比较经济学家如莫里斯·伯恩斯坦等以外,也很少有人关注这一问题。这似乎可从8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轨迹中找到佐证(茅于斌,汤敏,1989,p13)。 难以计量,并不意味着它对经济制度变迁没有影响。很明显,制度变迁中意识形态多元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殿森 靳玉乐
课程知识的社会性是指由于社会意识的融入而赋予课程以鲜明的社会特质。社会心理为社会意识形式提供情感资源和心理动力,而为人类文明提供理性精神成就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课程知识社会成分的主要方面。社会心理成分和社会意识形式铸就了课程知识的社会文化力量,对社会意识形式作用方式的正确把握是实现课程的社会效能和理智价值的基本前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俊 徐祖祥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工程。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内在需要。桂西南壮族地区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多维耦合空间,表征出"文化空间""空间表征""象征秩序"三个维度的空间生产特性。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中,乡村治理中的个体实践能动性、内在价值动能性和社会互动礼俗性,诠释出了地方传统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重塑效能。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传统文化 文化重塑 现代价值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春华
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的解读不同于唯心史观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等的定位、理解不同。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理解的变化,《形态》形成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则;基于对人的生存需要的考察,《形态》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物质实践基础;基于人的未来发展考察,《形态》提出了共产主义是改变现实的运动。可以说,人学思想是唯物史观的灵魂。考察唯物史观中人学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人本身 人的本质 人的需要 人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车丽娜
随着师范教育体制的建立,教师职业逐步向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教师以"体制中"人的身份出现,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也从纯粹的精神追求中抽身,工具理性意识日益增强,社会意识以及终极关怀精神日益消减。随着当今社会学校责任的扩展,教师不应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代言人,而更应该是人生价值的引领者。
关键词:
教师 社会身份 价值取向 社会意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晓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在新时代背景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面临新意识形态的问题时,也要积极开展新的意识形态教育。以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三个过程:从目标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检验。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意识形态 开展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子琪 陈安琪 王雪梅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逐渐成为推动国家政治稳定与安全的内在稳定器,同时也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政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安全发展依托包含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与政治思想三个要素。对政治文化结构研究必将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塑造提供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文化 意识形态安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美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具有深刻的背景及涵盖的内容,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彰显"文化软实力"、构建强国文化、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时代产物。从内容上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推动和繁荣文化产业的融合统一。究其价值取向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滋养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宝库,为世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执政文化思想提供了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芝洲 蔡文兰 何雪莲
对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职业教育秩序有着更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秩序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职业教育秩序,职业教育生活世界将会"混乱"。但是,这一重大问题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旨在遵循社会学逻辑思路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秩序内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价值等展开理论探讨,以充实职业教育理论,并指导职业教育实践。
关键词:
职业教育秩序 内涵 要素 本质特征 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芝洲等人在《职教论坛》第19期撰文探讨了我国职业教育秩序的重要性,在遵循社会学逻辑思路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秩序内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价值等展开理论探讨。当前社会转型对职业教育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失序,如何用新的思维重建职业教育秩序是我国职教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立胜
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在于凝聚民心、关键在于赢得民心、成败在于人心向背,意识形态斗争本质上就是争夺民心。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意识形态渗透活动仍然存在并企图动摇、疏离、蛊惑和扰乱民心,威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工作势在必行。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围绕民心,做到用创新的意识形态话语暖人心,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同心,建设"一带一路"强信心,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暖人心和提升干部队伍工作能力聚民心。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意识形态工作 民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荣彪 黄永新 刘贺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