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9)
- 2023(4877)
- 2022(4294)
- 2021(4022)
- 2020(3448)
- 2019(7910)
- 2018(7865)
- 2017(15258)
- 2016(8436)
- 2015(9853)
- 2014(10011)
- 2013(9920)
- 2012(9685)
- 2011(8869)
- 2010(9118)
- 2009(8785)
- 2008(8960)
- 2007(8508)
- 2006(7970)
- 2005(7476)
- 学科
- 济(37314)
- 经济(37159)
- 管理(24328)
- 业(22521)
- 企(20482)
- 企业(20482)
- 方法(17392)
- 学(11898)
- 数学(11858)
- 数学方法(11482)
- 中国(11302)
- 理论(10760)
- 农(10383)
- 财(10131)
- 业经(9646)
- 制(8602)
- 和(8595)
- 农业(6473)
- 教育(6171)
- 银(6115)
- 银行(6091)
- 策(5901)
- 行(5799)
- 贸(5672)
- 贸易(5667)
- 务(5636)
- 融(5625)
- 金融(5624)
- 财务(5611)
- 财务管理(5591)
- 机构
- 大学(135711)
- 学院(131834)
- 济(51514)
- 经济(50198)
- 研究(49914)
- 管理(46963)
- 理学(39090)
- 中国(39089)
- 理学院(38588)
- 管理学(37530)
- 管理学院(37310)
- 科学(31974)
- 京(31037)
- 所(27424)
- 财(27072)
- 农(25182)
- 研究所(24410)
- 中心(22303)
- 江(22037)
- 财经(20535)
- 北京(20520)
- 业大(20178)
- 农业(19807)
- 范(18421)
- 经(18255)
- 师范(18175)
- 院(17521)
- 州(17341)
- 省(17127)
- 经济学(15692)
- 基金
- 项目(79473)
- 科学(61640)
- 基金(57317)
- 研究(55655)
- 家(51336)
- 国家(50887)
- 科学基金(42254)
- 社会(35685)
- 社会科(32414)
- 社会科学(32397)
- 省(30067)
- 基金项目(28474)
- 自然(28247)
- 自然科(27622)
- 自然科学(27610)
- 自然科学基金(27122)
- 划(26587)
- 教育(26147)
- 资助(25819)
- 编号(22345)
- 成果(20611)
- 重点(18556)
- 部(17831)
- 课题(16483)
- 发(16229)
- 科研(15499)
- 创(15309)
- 计划(15111)
- 教育部(14896)
- 大学(14639)
共检索到218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缅昆,曾五一
一、社会总需求的基本概念社会总需求指标是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这一指标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我国理论界的意见很不一致。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把总需求理解为国民收入使用额或支出额;(2)把总需求看作是全社会的货币收入或各种货币资金的总和。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一、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的目的性首先应当明确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统计分析的作用。概括地说,进行社会总供需的统计和分析,是为了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规模和主要联系,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结果,作为人们认识国民经济循环,制定宏观经济决策,控制和调节经济的依据。只有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经济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广发,辜承范
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运用统计资料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从量和质的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是统计部门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游宏炳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范围。总需求和总供给区别于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而是包括所有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通常可用统计方法来测定。总供给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量,它同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相联系的。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内(民)生产总值。这样,研究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就可有三种不同的范围。它们的区别在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印金强,张宪强
1984年以来,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即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同时膨胀造成了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本文试图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总需求膨胀的“病源”进行剖析,建立一个总需求趋势模型,来反映“七五”期间我国总需求的发展趋势,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控制总需求膨胀的措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金慧
国家统计局做出判断:我国社会总需求紧缩已经到位。这一判断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联系近几年我国的供需情况和1990年上半年的实际经济运行,对上半年的总供需平衡情况进行测算后得出的。其依据是:1.1990年物价上涨幅度呈回落趋势;2.银行货币回笼增加;3.从市场销售情况看,下半年,尽管社会商品零售的下降幅度在减少,但还没有变为正增长,市场仍然处于疲软状态。其根本原因是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吉庆
近年来,我国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失衡问题,已日益引起经济理(?)的重视。社会需求过度,直接导致物价上涨,外汇储备剧减,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不平衡,这将影响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无法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即经济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难以顺利进行。社会总需求,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的消费需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嘉
一、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核心 关于社会统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几年来争论中的一种主要观点是:社会统计学应以人为研究核心,社会统计是相对于经济统计而言的,经济统计主要以物为核心,社会统计则应主要以人为核心。这是值得商榷的。欲解决这一问题,自先应弄清社会的本质。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人们联系相互交流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克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比例”,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这一基本指导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
[期刊] 改革
[作者]
楼继伟
我国已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经济建设正在加快。在令人欢欣鼓舞之余,经济学家要补充一句并非多余的话;市场并不能自发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快速增长的经济需要良好的总需求控制以保证经济安定、有效率,从而,改革总需求管理体制、改善总需求控制政策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仁恩,翁礼馨
研究统计指数理论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东西方统计指数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联系关系,突出指数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如何认识编制指数与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指数方法论上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利用经济现象动态之间的联系关系,可以更有效地发挥编制指数的作用,但是,从方法角度考虑,要否严格保持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之间的衔接,建立指数体系关系,却是值得探讨的。有关编制指数和指数体系的关系,能否以指数体系为基点来考虑指数式的应用,或是以指数体系表现的优劣来评价指数式的是非得失,以及指数体系本身的作用,它担负着怎样的分析任务,应该怎样加以合理应用,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纵横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测算概念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作为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购买能力,二是有购买欲望。概括地说,需求就是一定时期内愿意支付的购买力,有购买力在当期内不愿支付则表现为潜在的需求。作为供给,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供应能力,二是有供应出售的愿望。概括地说,供给就是一定时期愿意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有供应能力而不愿提供,则表现为潜在供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一夫
统计史是社会经济史系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统计史也有它自已的系列,有全面反映统计工作建设、统计科学和统计思想等诸方面的综合发展史,有分别反映各种统计专业(专科)的各种专业(专科)发展史。按时期分,有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统计史,按地域分,有中国统计史、外国统计史,在中国统计史中,有全国性和省、市、自治区地方性的统计史,在外国统计史中,有国别和地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一夫
一、统计调查方法的手段、目的统计调查方法,从它决定于、服从于社会经济的客观情况和观察的特定目的来说,它是手段。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和观察目的,孤立地、单纯地去讲统计调查方法。这是第一个层次意义上的手段、目的。如果单就某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本身来说,它还有一个用什么统计设计方案,怎样组织实施,取得什么样的资料,解决什么问题的问题,也有自己的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