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30)
- 2023(5368)
- 2022(4604)
- 2021(4390)
- 2020(3688)
- 2019(8213)
- 2018(8642)
- 2017(16016)
- 2016(9059)
- 2015(10054)
- 2014(10785)
- 2013(9860)
- 2012(9280)
- 2011(8400)
- 2010(8589)
- 2009(7814)
- 2008(7735)
- 2007(7547)
- 2006(6617)
- 2005(5806)
- 学科
- 济(28898)
- 经济(28753)
- 管理(23410)
- 业(19063)
- 企(16818)
- 企业(16818)
- 中国(11002)
- 方法(10587)
- 理论(10286)
- 农(10272)
- 制(9339)
- 财(8950)
- 学(8935)
- 业经(8409)
- 和(7586)
- 体(7350)
- 教育(7222)
- 数学(6289)
- 数学方法(6138)
- 地方(6111)
- 农业(6045)
- 银(5804)
- 银行(5782)
- 教学(5691)
- 行(5533)
- 融(5043)
- 金融(5036)
- 务(5013)
- 财务(4981)
- 财务管理(4959)
- 机构
- 学院(120210)
- 大学(117817)
- 研究(42034)
- 济(40329)
- 管理(40184)
- 经济(39004)
- 理学(32937)
- 理学院(32505)
- 中国(32409)
- 管理学(31653)
- 管理学院(31429)
- 科学(27020)
- 京(26329)
- 农(22831)
- 财(22647)
- 所(22365)
- 江(21685)
- 研究所(19823)
- 中心(19660)
- 业大(18076)
- 范(18013)
- 师范(17757)
- 农业(17651)
- 州(17081)
- 技术(16968)
- 财经(16730)
- 北京(16700)
- 省(16245)
- 院(15386)
- 经(14767)
- 基金
- 项目(73199)
- 研究(56948)
- 科学(55198)
- 基金(48132)
- 家(42200)
- 国家(41714)
- 科学基金(34175)
- 社会(33820)
- 省(30967)
- 社会科(30554)
- 社会科学(30543)
- 教育(27652)
- 编号(26109)
- 划(25407)
- 基金项目(24473)
- 成果(23216)
- 自然(20798)
- 自然科(20268)
- 自然科学(20258)
- 资助(20254)
- 自然科学基金(19877)
- 课题(19463)
- 重点(16741)
- 年(16208)
- 项目编号(15610)
- 发(15425)
- 部(15203)
- 性(15108)
- 创(14718)
- 大学(13879)
共检索到200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广发,辜承范
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运用统计资料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从量和质的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是统计部门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克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比例”,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这一基本指导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游宏炳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范围。总需求和总供给区别于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而是包括所有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通常可用统计方法来测定。总供给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量,它同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相联系的。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内(民)生产总值。这样,研究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就可有三种不同的范围。它们的区别在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是随行就市、胀跌灵活的话,社会总需求增加,价格就上涨,按现价核算的总供给随之虚增,总供给和总需求有可能大体上保持平衡。但在我国,商品价格除农贸市场外,并不是经常变动的。游广武同志在《社会总供需平衡方法论研究——兼论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差额的虚构性》(载《统计研究》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游文)一文中谈到:“当发生财政赤字、并通过银行超量发行货币时……即使在价格粘性存在时,从事后角度来看,也不会使需求增加。因为价格虽然不能对派生需求所打破的供需失衡进行调整,但派生需求又可以通过增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支道隆
一供求失衡的形成.社会产品产值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部门和居民的收入.全社会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每一元货币都代表着可供消费和使用的社会最终产品.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生产额与已经实现的国民收入使用额总是平衡的(撇开进出口因素不谈).但加入了财政和银行信贷因素以后,如果一部分货币没有物资保证(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就会大于生产供应(由于社会总供给的商品价格上涨,实际上也会抵消一部分供求差额).近年来报刊文章常谈到的“国民收入超分配”就是指这种求大于供的情况.此外,信贷本身也可以派生出货币收入,因为接受贷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健颖,王立彦
要探讨社会物质产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首要的问题是弄清社会物质产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科学含义,以及它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社会物质产品总供求与社会总供求是两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相互联系的一面在于:1.它们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对具体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量。2.它们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规模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实
现行金融统计指标体系是为了适应金融计划管理的需要,从专业统计制度入手逐步发展形成的。但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统计指标体系不配套。现行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基本上是按部门分类的办法设置和进行的,各成系统,把完整的金融活动分割开来,没有从社会的角度考察指标的设置,不能体现金融活动的全局性和战略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贾俊平
一、建立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一)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因此,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所反映的核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状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一、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的目的性首先应当明确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统计分析的作用。概括地说,进行社会总供需的统计和分析,是为了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规模和主要联系,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结果,作为人们认识国民经济循环,制定宏观经济决策,控制和调节经济的依据。只有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经济环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进
总供求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但由于受方法论错误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理论上很不完善,在实践中极难把握。如总供求有意愿与非意愿,真实与非真实等内容的区分,以何种形式的总供求作为一般总供求的代表形式,这在理论与实践中极难确定,由此要判断总供求之间的真实关系就很困难。在实际和动态中,决定总供求能否真正平衡的是经济结构的协调程度,价值形态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是否一致等因素,可这些因素及其影响是在总供求内容及其一般关系式中无法得到反映的,因此使总供求关系式的运用受到极大限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慧玲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状态的实现方式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论是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还是凯恩斯需求拉动供给的理论都不能有效解释,为什么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过剩并存的局面。本文试图从经济运行的结构均衡的实现方式出发,分析经济总量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实现的路径,并提出实现总供求均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总供给 总需求 货币政策 经济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源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都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在高效率的基础上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均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物价总水平的大幅度上涨和巨额财政赤字的出现。但是,这种来自实践的正确认识却难以付诸实践。我国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是,多年出现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趋势难以得到遏止,稍有气候就会越演越烈。可见,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本文针对当前的一些问题谈些粗浅意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缅昆,曾五一
一、社会总需求的基本概念社会总需求指标是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这一指标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我国理论界的意见很不一致。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把总需求理解为国民收入使用额或支出额;(2)把总需求看作是全社会的货币收入或各种货币资金的总和。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菊生
统计指标是表示事物或现象某种特性的数字;一系列互助联系和互助补充的反映事物或现象特性的统计指标,组成统计指标体系。在各种专业统计中,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确定统计的具体内容,它们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既不是笼统地罗列一大堆指标名称,也不是孤立地规定个别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而是需要采用专门的方法,遵循科学的原理原则。有关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一系列方法原理,就是统计指标体系的方法论。那么统计指标体系方法论的内容是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方法论应该包括哪些要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书民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统计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了全面地反映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基本环节及其社会效益,就必须把一系列有着内在联系的指标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行政统计指标体系,综合地、系统地反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的面貌,更好地帮助广大热心教育的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客观地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关于制定统计体系的原则,我认为在制定教育行政统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到:1.教育行政统计指标体系的制定,要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