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1)
- 2023(12597)
- 2022(10577)
- 2021(9951)
- 2020(8354)
- 2019(19178)
- 2018(18961)
- 2017(36480)
- 2016(19314)
- 2015(21410)
- 2014(21204)
- 2013(20345)
- 2012(18269)
- 2011(16193)
- 2010(15929)
- 2009(14514)
- 2008(14243)
- 2007(12026)
- 2006(10452)
- 2005(9048)
- 学科
- 济(81699)
- 经济(81518)
- 管理(55826)
- 业(54267)
- 企(47169)
- 企业(47169)
- 方法(40673)
- 数学(34473)
- 数学方法(34035)
- 财(23393)
- 农(21297)
- 中国(21162)
- 业经(19211)
- 制(17552)
- 学(16601)
- 理论(15826)
- 务(14390)
- 财务(14353)
- 财务管理(14327)
- 农业(13804)
- 企业财务(13776)
- 地方(13548)
- 和(13283)
- 体(13143)
- 融(12966)
- 金融(12964)
- 银(12734)
- 银行(12717)
- 行(12138)
- 贸(12128)
- 机构
- 大学(270742)
- 学院(268210)
- 济(115440)
- 经济(113331)
- 管理(106839)
- 理学(93578)
- 理学院(92606)
- 管理学(91043)
- 管理学院(90509)
- 研究(87581)
- 中国(65484)
- 财(55260)
- 京(55051)
- 科学(51475)
- 财经(44491)
- 所(41913)
- 农(40903)
- 经(40771)
- 中心(40278)
- 研究所(38249)
- 业大(38147)
- 江(37643)
- 经济学(37497)
- 范(34749)
- 师范(34385)
- 经济学院(33782)
- 北京(33754)
- 财经大学(33665)
- 农业(31739)
- 院(31714)
- 基金
- 项目(187964)
- 科学(151116)
- 基金(141045)
- 研究(137412)
- 家(122564)
- 国家(121576)
- 科学基金(106352)
- 社会(92436)
- 社会科(86928)
- 社会科学(86901)
- 基金项目(74323)
- 省(71553)
- 自然(68161)
- 自然科(66659)
- 自然科学(66643)
- 自然科学基金(65509)
- 教育(64408)
- 划(60438)
- 资助(56926)
- 编号(53492)
- 部(43245)
- 成果(42690)
- 重点(42549)
- 创(39800)
- 发(39547)
- 国家社会(39325)
- 教育部(38144)
- 创新(37172)
- 人文(36862)
- 科研(36383)
- 期刊
- 济(119606)
- 经济(119606)
- 研究(79289)
- 中国(48545)
- 财(44116)
- 学报(40604)
- 管理(39440)
- 科学(38264)
- 农(35967)
- 大学(32466)
- 学学(30754)
- 教育(28984)
- 农业(24105)
- 技术(23360)
- 融(23357)
- 金融(23357)
- 财经(23146)
- 经济研究(20328)
- 经(20039)
- 业经(18769)
- 问题(16042)
- 技术经济(12936)
- 版(12716)
- 统计(12535)
- 业(12523)
- 理论(12128)
- 商业(11583)
- 科技(11514)
- 策(11416)
- 现代(11350)
共检索到381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利敏 王建秀 阎俊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是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匹配性,以支撑整个经济有机体再生产过程持续更新。依据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经济增长动力源于再生产过程的持续更新。再生产的持续进行依赖于"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产品的成功交换,以及生产要素的再次投入。从生产持续性视角探究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并着重强调从"去杠杆化",防范金融风险;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供给",避免"生产危机";以及部门间按比例协调发展,解决"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这三方面加快改革,寻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平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进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需求侧管理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目前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适逢其时,但传统供给学派大规模减税的主张并不适合中国的经济现实。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大部类均衡原理已经充分阐明了在社会生产中,结构均衡和优化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着眼于长期经济发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繁荣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内容丰富,其中的一些观点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一般体系框架背后研究,就能够发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并不是新问题,马克思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对其早有分析。对"再生产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作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部类划分理论"以及"再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必然性"等的分析中,马克思都超越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比例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结构比例关系,探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繁荣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内容丰富,其中的一些观点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一般体系框架背后研究,就能够发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并不是新问题,马克思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对其早有分析。对"再生产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作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部类划分理论"以及"再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必然性"等的分析中,马克思都超越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比例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结构比例关系,探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解读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新的理论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原因,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就能够找准改革切入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进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且通过提高工资水平的方法刺激消费更有利于积累的合理分配和供给结构的优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新常态"提出的许许多多现实问题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这一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看问题,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结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给予系统化、充实化,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实际,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生产理论 新常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根据前期政策的偏差和当前经济的一些表现确定的改革方向。既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就是把经济分成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可是我觉得这不免带着西方经济学的烙印。既然提出来了,总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来的,是针对国民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来以后,我们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指导应该是什么?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理论就是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马克思 指导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根据前期政策的偏差和当前经济的一些表现确定的改革方向。既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就是把经济分成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可是我觉得这不免带着西方经济学的烙印。既然提出来了,总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来的,是针对国民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来以后,我们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指导应该是什么?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理论就是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新常态"提出的许许多多现实问题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这一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看问题,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结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给予系统化、充实化,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实际,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生产理论 新常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义刚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两部类保持均衡,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种均衡是不稳定和脆弱的,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打破。两部类一旦失衡会引起社会生产能力向第一部类转移,并在第一部类累积和自循环,使生产与消费相互背离,在资本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的条件下,成为诱发经济危机的引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化解经济运行现实矛盾的当务之急,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调整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均衡增长逻辑下的长期发展策略。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两部类均衡 经济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洪和平 张毅 刘万年 赵宇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并着力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提出,被视为是党中央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开出的"处方"和重要战略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即推动资本、劳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产业主体并不断成长,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同样都是改革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如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创新理念等;要关注消费变化,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要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重在预调、微调、结构性调,有重点地因地精准"滴灌";要特别鼓励创新、创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宏观调控 创新 创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产业主体并不断成长,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同样都是改革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如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创新理念等;要关注消费变化,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要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重在预调、微调、结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宏观调控 创新 创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王怡颖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治经济学 生产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