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5)
- 2023(4465)
- 2022(3718)
- 2021(3354)
- 2020(2832)
- 2019(6370)
- 2018(6300)
- 2017(12261)
- 2016(6671)
- 2015(7572)
- 2014(7361)
- 2013(7515)
- 2012(7052)
- 2011(6368)
- 2010(6205)
- 2009(5949)
- 2008(5826)
- 2007(5524)
- 2006(5019)
- 2005(4375)
- 学科
- 济(27621)
- 经济(27472)
- 业(18233)
- 管理(17798)
- 企(15538)
- 企业(15538)
- 方法(14108)
- 数学(10463)
- 数学方法(10346)
- 农(8803)
- 中国(8798)
- 财(8570)
- 学(7981)
- 业经(7239)
- 理论(6730)
- 和(6369)
- 农业(5792)
- 劳(5636)
- 劳动(5617)
- 制(4925)
- 务(4569)
- 财务(4557)
- 财务管理(4548)
- 企业财务(4364)
- 贸(4272)
- 贸易(4271)
- 易(4178)
- 社会(4139)
- 经济理论(3986)
- 教育(3886)
- 机构
- 大学(100448)
- 学院(97871)
- 济(39435)
- 经济(38694)
- 研究(37911)
- 管理(34379)
- 理学(29713)
- 理学院(29356)
- 管理学(28686)
- 管理学院(28524)
- 中国(27152)
- 科学(24751)
- 京(22079)
- 农(21761)
- 所(20493)
- 研究所(18744)
- 财(18581)
- 农业(17445)
- 业大(17182)
- 中心(16185)
- 江(15225)
- 财经(14776)
- 北京(13941)
- 院(13642)
- 经(13489)
- 范(12856)
- 经济学(12758)
- 省(12669)
- 师范(12604)
- 经济学院(11383)
- 基金
- 项目(67118)
- 科学(52170)
- 基金(49736)
- 家(45632)
- 国家(45242)
- 研究(44871)
- 科学基金(37284)
- 社会(30609)
- 社会科(27650)
- 社会科学(27637)
- 基金项目(25503)
- 自然(25268)
- 省(25215)
- 自然科(24688)
- 自然科学(24676)
- 自然科学基金(24272)
- 划(22527)
- 资助(21267)
- 教育(20851)
- 编号(16841)
- 重点(15565)
- 部(15264)
- 成果(14342)
- 发(13639)
- 计划(13573)
- 科研(13450)
- 创(13358)
- 教育部(12765)
- 国家社会(12483)
- 创新(12448)
共检索到150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金华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本文在假定等价交换以及一国经济的价值总量等于劳动总量的基础上,推导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具体表达式。由此说明,在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中,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起的作用都不可或缺,但又有所不同。特别是,在给定一国经济的劳动总量之后,首先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决定该劳动总量在不同行业中的分配,即决定每一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或价值量,其次再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决定每一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或价值量在其所生产的每一商品上的分配,即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胜利
活劳动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活劳动的价值量区别于劳动力的价格,前者指劳动力的耗费量,后者指劳动者获得的报偿。活劳动的价值量是一切价值量活的源泉。物化劳动价值量是活劳动价值量物化形式的结晶。在劳动过程中,活劳动的价值量与消耗的物化劳动价值量共同形成劳动的价值量。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如果否认了活劳动的价值量,就否认了劳动的价值量,从而也就否认了劳动结果———商品或产品的价值量。
关键词:
活劳动 劳动 价值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成安 王家新
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一要深化“供给价值”因素对商品价值量决定的研究,在供给方面,要纠正流行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只对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有影响,而对商品价值总量没有影响”的观点;二要深化对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问题的研究。依据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原理,应确立“需求价值”因素在商品价值决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外,还要纠正传统的“供求不平衡时,价格会偏离价值并围绕着价值进行上下波动”的说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炳炎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涉及对价值规律的理解。长期以来,理论界尽管对价值规律的探讨颇多,但并没有准确地把握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并没有取得对价值规律本质的全面完整的认识。尤其是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解的流行观点仍存在片面性。本文主张必须用价值量的动态决定过程来表述价值规律,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具有四层含义的统一的完整的概念。它对价值量的决定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完整的动态过程。本文依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四个层次的含义,以及作为整体的完整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在运动中决定价值量及其变动的论述,对价值量决定规律作出了全新的解释。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决定 价值规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丁堡骏 张洪平
价值、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是抽象层次不同的三个范畴。价值就是个别价值。个别价值与劳动者的勤奋或懒惰、技术熟练或不熟练、劳动的复杂程度等毫不相干,它是商品总量的一个个别部分的价值。价值或个别价值是本质,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是它的逻辑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转化形式。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正确认识价值与市场价值、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新观念,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坚持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的前提下 ,对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价值量形成中的作用或贡献也作了科学阐述和客观评价。其中 ,节省活劳动和降低商品价值量是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或贡献之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解龙
作者认为,方法论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发展非常有限的首要障碍。因此,作者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认为从孤立的静态角度来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则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音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机理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利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建立用于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生产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无论是从静态的生产过程来看,还是从动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都可以确定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唯一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进一步讨论,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结合其行业国际价值总量决定方程,可以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机理,并且可以更加合乎逻辑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音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机理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利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建立用于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生产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无论是从静态的生产过程来看,还是从动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都可以确定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唯一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进一步讨论,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结合其行业国际价值总量决定方程,可以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机理,并且可以更加合乎逻辑地解释钻石和水的价格决定、国际不平等交换等"经济之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解放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理论在表述上的差异性,常常会产生认识上的误解。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生产力 商品价值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治国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对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笔者注)的“劳动”应该如何理解?有的同志理解为是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的全部劳动。但更多的同志却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开金 殷如宏
在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中 ,劳动生产率作为影响商品价值量的重要因素 ,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 ,已是理论界长期广泛应用的定论。但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 ,我们还能发现 ,从简单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前提出发 ,我们完全能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另一解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提高或降低 ) ,与劳动者劳动量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无关 ,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这一认识也是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间的真实关系的描述 ,这样的认识并不妨碍我们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解 ,且可能提供出一个解释现代社会诸多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冯金华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有可能成正比。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定义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和该部门所生产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时,分别使用了包含不同内容的劳动概念,特别是把复杂劳动看成只具有抽象劳动的属性而不具有具体劳动的属性,从而只能用于计算商品的价值量而不能用于计算劳动的生产力。实际上,在讨论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时,如果始终使用具有同样内容的劳动概念,则在任何条件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都不可能成正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白暴力
关于存在固定资本时价值量的计算──驳斯蒂德曼对劳动价值学说的否定西北工业大学白暴力1977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36岁的经济学教授斯蒂德曼(Ian.Steedman)出版了他的成名作《依照斯拉法看马克思》(“MarxafterSraffa”)。该书宣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