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4)
2023(9785)
2022(8879)
2021(8449)
2020(7096)
2019(16513)
2018(16666)
2017(32445)
2016(17673)
2015(20119)
2014(20134)
2013(19994)
2012(18136)
2011(16344)
2010(16278)
2009(15031)
2008(14727)
2007(13002)
2006(11460)
2005(9762)
作者
(51466)
(42267)
(42220)
(40144)
(27055)
(20537)
(19234)
(16837)
(16242)
(15147)
(14695)
(14257)
(13459)
(13424)
(12997)
(12876)
(12603)
(12530)
(12177)
(12084)
(10559)
(10391)
(10131)
(9799)
(9530)
(9419)
(9413)
(9361)
(8469)
(8349)
学科
(70710)
经济(70539)
管理(51987)
(48508)
(42391)
企业(42391)
方法(35242)
数学(28570)
数学方法(28124)
(18093)
中国(17880)
(17695)
(17494)
业经(16651)
理论(15374)
(14142)
地方(13704)
(11914)
农业(11799)
教育(11552)
(11441)
财务(11372)
财务管理(11349)
(11204)
贸易(11198)
技术(11034)
(10831)
环境(10803)
企业财务(10718)
(9807)
机构
大学(258468)
学院(254340)
管理(103639)
(94976)
经济(92697)
理学(90100)
理学院(89090)
管理学(87416)
管理学院(86951)
研究(81264)
中国(58627)
(55398)
科学(52395)
(44342)
(40684)
业大(37731)
(37400)
研究所(37166)
中心(36260)
(36144)
财经(36077)
(35761)
师范(35518)
北京(35182)
(32578)
(30037)
(29137)
农业(29134)
师范大学(28763)
经济学(27356)
基金
项目(174547)
科学(136858)
研究(128870)
基金(126183)
(108878)
国家(107926)
科学基金(93026)
社会(80425)
社会科(75274)
社会科学(75247)
(67826)
基金项目(67364)
自然(60973)
自然科(59520)
自然科学(59510)
教育(59315)
自然科学基金(58416)
(57325)
编号(53559)
资助(52391)
成果(44335)
(38418)
重点(38412)
课题(36397)
(35824)
(35548)
项目编号(33475)
科研(33285)
教育部(33036)
创新(32983)
期刊
(104980)
经济(104980)
研究(76343)
中国(44760)
学报(41816)
科学(37868)
管理(37099)
(33936)
(33865)
教育(31688)
大学(31630)
学学(29402)
农业(23918)
技术(21768)
财经(18043)
(17296)
金融(17296)
图书(16688)
业经(16565)
经济研究(15442)
(15222)
问题(13665)
理论(13528)
实践(12657)
(12657)
科技(12645)
技术经济(12611)
(12337)
情报(11772)
现代(11628)
共检索到36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缅昆  
一、选择:总供需定义 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我国新的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更高要求,理论界开展了有关社会总供需核标理论和方法的讨论。归纳众多不同的观点,不难发现,在总供需核算问题上形成了两大学派:平衡论派和非平衡论派。两派得出了统计核算上总供需恒等与否的不同结论,分歧源于对总供需定义的不同理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游广武  
目前,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统计分析所遵循的思路不外乎就是从统计角度先计量总供给和总需求,然后将这两个指标进行对比来考察总供需的失衡程度。这种方法暗含着一个往往不正面提及和论述的假定或前提,即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社会总供需平衡差。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目前总供需平衡统计分析中所暗含的这个假定提出疑问,并通过对以这个假定为前题进行总供需平衡统计分析的典型剖析,证明统计意义上的社会总供需平衡差的虚构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念一  肖世练  
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状况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总供需的测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供需失衡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潜在生产力实现的程度 ,二是价格指数变化 ,三是非意愿库存和强制储蓄的产生。因而 ,生产力利用缺口 ,物价缺口 ,供需未实现部分三方面的核算 ,构建了社会总供需平衡综合核算的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乔云霞  
Balance of demand and supply is a major consideration of macro control. In this paper, authors built a model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珍  
自有阶级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平等问题的追问与追寻,平等是最不知足的价值诉求。肇始于15世纪末、发展于18世纪而完善于当今世界的现代化运动,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平等的沉思;转型中国使得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了贫穷,却也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于是平等问题便成为了转型中国最为突出的公共性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有经济学的、社会学的、伦理学的、政治学的,等等。而细心研读这些论著,似有深入讨论之必要,依旧有若干前提性问题未能进入人们的视野,如若不能优先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会使这种研究浅尝辄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秉德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引起教育学术界的重视,从而出现了这方面的一些专著。但是象王嘉毅所著《教学研究方法论》这样的书,专门就教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还是我见到的第一本。可以想见,这项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远凤  
在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普遍主义研究方法和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本文在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折的基础上,着重对经验研究方法作了分析和评价。虽然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对于未来管理学体系的形成而言,经验研究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叶六奇  石晶  
认为知识地图作为一种知识管理工具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即如何构建出面向用户需求的知识地图,以方便用户对知识的检索、获取。深入分析各类知识地图的基础上,提炼出构建知识地图的基本方法论,即要素识别、关联分析和结构化展示,其支撑着知识的分类、链接和多结构化显示的要求,贯穿于知识地图构建、评价和优化的动态化全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章韬  揭薇  
商务英语理论经历几十年的发展,语言学家之间围绕假设、方法论原则、实证分析的不同看法,逐步形成了形式上的一种学术思想或学术概念体系。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理论方法论研究的概念、原则和实证的争议进行分析,构建方法论的宏观研究对象框架,从而体现其主要的方法论研究对象和目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春芽  
当代民主转型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创新密切相关。结构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视角考察民主化的动力,关注政治转型的社会约束条件。行动者分析认为,精英人物的策略选择决定民主转型的进程,强调政治过程的自主性。在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行动者分析的融合中,民主转型被视为结构约束与行动者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民主制度建立在社会条件的基础上,社会结构在限定行动者选择的同时,在变迁过程中提供制度发展的机会空间,为行动者发挥建构作用创造条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庆熊  
现象学方法论对于社会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现象学的“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则以及有关描述、意向性分析、意义构成、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上,现象学方法论足有成效地开辟了知识社会学、理解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民族志等学科的研究领域。阿尔弗雷德·舒茨在他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等著作中奠定了现象学社会理论的研究基础。本文以舒茨为中心,考察现象学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来龙去脉,阐明现象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研究的主要路径和评价其思想史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这种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非常尴尬。从早期的“(自然)科学化”、到后来的“人文化”,再到晚近的“社会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始终变动不居。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研究面临同样的困境。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若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学术性学科,积极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晋华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概念是指:作为总需求就是指一定时期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不容怀疑,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社会总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是经常存在。根据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状况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以求得社会总供需的基本平衡,仍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何反映和测定我国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状况,则是我们统计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缅昆  
一、对建立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基本认识为了满足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经过统计学界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论证,社会总供需统计终于作为一种核算模式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修订稿)。这是在国民核算体系改革实践中,立足于我国实际,在博采各国之长的基础上,勇于革新的一个创举。众所周知,无论MPS,还是SNA,都没有开展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先例。虽然社会总供需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渊源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但西方国家在定义总供给和总需求概念时,将它们分别等同于按分配法和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由此必然推导出在统计上社会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的结论。事实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现象,彼此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条件。它们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数量缺口。显而易见,这种以国民收入统计代替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做法,不仅在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上无益于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金华  
对社会人口核算方法的研究李金华ABSTRACTComprehensivedescriptionofthetotalpopulation,itsstructureandchangingsituationbythematrixwerediscusse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