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90)
- 2023(18007)
- 2022(15330)
- 2021(14235)
- 2020(12000)
- 2019(27254)
- 2018(26933)
- 2017(50886)
- 2016(28383)
- 2015(31981)
- 2014(31831)
- 2013(31033)
- 2012(28961)
- 2011(26404)
- 2010(26415)
- 2009(23727)
- 2008(23172)
- 2007(20737)
- 2006(18244)
- 2005(16013)
- 学科
- 济(112714)
- 经济(112514)
- 管理(75583)
- 业(72115)
- 企(57313)
- 企业(57313)
- 方法(49127)
- 数学(41851)
- 数学方法(41472)
- 中国(35688)
- 农(32848)
- 地方(28649)
- 财(26061)
- 业经(25914)
- 学(24523)
- 农业(22130)
- 贸(20527)
- 贸易(20513)
- 制(20345)
- 易(19765)
- 理论(19431)
- 技术(18442)
- 和(18256)
- 环境(17908)
- 教育(17499)
- 银(16986)
- 融(16929)
- 金融(16925)
- 银行(16915)
- 行(16200)
- 机构
- 大学(397061)
- 学院(394431)
- 济(152841)
- 管理(150431)
- 经济(149291)
- 研究(137797)
- 理学(129780)
- 理学院(128200)
- 管理学(125857)
- 管理学院(125149)
- 中国(100158)
- 京(87273)
- 科学(87009)
- 农(72124)
- 所(70262)
- 财(69447)
- 研究所(64048)
- 业大(63466)
- 中心(62637)
- 江(60094)
- 范(56387)
- 农业(56355)
- 北京(55819)
- 师范(55781)
- 财经(55307)
- 经(50381)
- 院(49725)
- 州(48637)
- 经济学(45414)
- 师范大学(44769)
- 基金
- 项目(271305)
- 科学(211867)
- 研究(197659)
- 基金(193167)
- 家(169588)
- 国家(168044)
- 科学基金(142924)
- 社会(123381)
- 社会科(116151)
- 社会科学(116119)
- 省(107565)
- 基金项目(103184)
- 教育(93698)
- 自然(93446)
- 划(91592)
- 自然科(91239)
- 自然科学(91212)
- 自然科学基金(89568)
- 编号(81604)
- 资助(79023)
- 成果(66434)
- 重点(61456)
- 发(60830)
- 部(59677)
- 课题(58229)
- 创(56211)
- 创新(52287)
- 科研(51899)
- 教育部(50856)
- 大学(50341)
- 期刊
- 济(171189)
- 经济(171189)
- 研究(117417)
- 中国(86594)
- 学报(68744)
- 农(65317)
- 科学(60144)
- 教育(57616)
- 管理(53790)
- 大学(51675)
- 财(50641)
- 学学(47853)
- 农业(44793)
- 技术(36098)
- 融(34921)
- 金融(34921)
- 业经(28815)
- 财经(26815)
- 经济研究(26713)
- 图书(23487)
- 经(22920)
- 业(22883)
- 问题(22385)
- 科技(19979)
- 版(19251)
- 技术经济(18016)
- 理论(17958)
- 业大(17762)
- 坛(17585)
- 论坛(17585)
共检索到593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洁 武勤 任锡源
通过对北京市7所高校和部分科研院所的调查,发现社会性别意识会影响博士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体而言: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会让博士生群体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并继而让女博士生群体在职业生涯的入口处更容易获得合适的工作;同时,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也会让男、女博士生具有更强的事业发展取向,从而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加持久的动力。博士生群体尤其是女博士生对工作-家庭冲突的调适是高学历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必须慎重面对和恰当处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博士生 职业生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霄 谢萍
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反映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多元化,学术创新能力之外的通用技能也越来越重要。基于《自然》杂志2019年"全球博士生调查"得到的15个国家的5 383位在读博士生的数据,利用OLS回归、似不相关回归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自主学习和与导师互动两种时间投入与博士生学术和通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的通用能力较好,但学术能力不足。在所测度的时间投入范围内,博士生的两种能力并非随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加而一直提高,而是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分样本回归的结果保持稳健。另外,与导师互动的时间投入不仅显著促进博士生的两种能力发展,还相对延缓下降拐点的出现。博士生与其自己"蛮干",倒不如多与导师交流,获得导师的指导,进而"巧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霜 罗英姿
博士专业学位因独特的职业导向性特征而区别于传统的博士学术学位,这引发社会大众对其教育功能的质疑。基于全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调查数据,从个体职业发展视角出发,通过实证分析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对毕业博士职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对博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功能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博士专业学位不仅具有显著的生产功能,还具备一定的信号功能,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通过促进毕业博士人力资本增值进而促进其职业发展,且专业博士文凭对毕业博士的职业发展与地位获得具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专业博士 职业发展 影响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璐璐 刘娟娟 郭菲 赵琳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钋 金红昊 蔡旻恩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延伸分析发现,导师支持的缺位是学术成果产出不足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故此,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亟待构建高质量的全职导师团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支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雅霜 熊静漪
通过使用自编《博士生求学动机调查问卷》,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某"985工程"大学博士生的求学动机类型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博士生求学动机主要分为社会驱动型、工作驱动型、学术驱动型和理想驱动型这4种类型。学术驱动型和理想驱动型是当前博士生主导性求学动机类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莞荷 李锋亮
基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内容,利用1322份学术型博士生样本数据,对导师指导与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对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比较认可,但在博士生职业发展建议、科研补助等个人关怀与支持方面的评价偏低。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导师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优化培养条件、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表现均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研活动投入时长和科研项目参与数量也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佳乐
帮助博士生为学术生涯做好准备是培养单位的应尽之责,但尚不清楚现实中培养单位是否为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提供了足够支持,以及这种支持是否真的会作用于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6 812名博士生调查数据,使用Logit回归和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博士培养单位提供的学术职业支持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概率,这一结论在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后仍保持稳健;第三,对持学术动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言,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对其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大于持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丹东 吕林海
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和弹性学制的实行,婚育博士生的数量日益增多,结婚生子是否会妨碍博士生的学术训练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生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婚育状态博士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收获差异,结果表明有子女的博士生比其他博士生尤其是未婚博士生报告了更高的导师指导、项目参与和课程学习得分,并报告了更高的科研能力增长和整体满意度得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孩子的博士生提高了师生交流、项目参与和课程学习的有效投入,因此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整体满意度。另外,在婚育与博士生学术经历以及收获的关系上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婚育必然妨碍博士生学术训练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可结合更多指标对两者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探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松艳 杨红 孟凡志 李桂环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的探究了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达到提升大学生职场竞争力,提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水平。
关键词:
高职生 自我概念 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辅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文钦 赵世奎
对近年来西方学者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学术指导与师生关系、流失率、完成率与修业年限、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评估、博士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博士教育六个方面,指出这些研究可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三种取向,大部分研究仍然是纯经验性的,纯理论维度和历史维度的研究比较缺乏。
关键词:
西方 博士生教育研究 主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海迪
借鉴心理学中的激情二元模型,利用38所研究生院高校1729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学术型博士生学术激情的总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博士生普遍存在学术激情不高的现象;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其和谐学术激情显著高于强迫学术激情;院校类型以及学科专业对博士生的学术激情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因素、婚育状态、年级、读博方式对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均无显著影响;导师指导对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均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高校学术型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提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会珍 胡连海
本文介绍了一套用于我国高校在培博士生信息素质现状的测试评估系统,该系统由问卷调查和计分系统两部分构成,汲取了国内外信息专家的观点。融入了研究者的观测经验,可用于实验性实施。
关键词:
信息素质 调查 评估 高等院校 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晓阳 贾爱英
以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对象,从博士生的视角出发,以师生之间的学业互动为主要关注点,对博士生与导师学业指导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导关系总体上呈良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指出课程平台、制度平台、导师平台和学术平台是构建和谐指导模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指导模式 北京大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承
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博士生,职业期望受到教育条件、学术环境和经济基础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最终的学术职业选择是经过长期准备而做出的还是更多受到短期因素的制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学术职业、职业选择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2010年北京地区研究生发展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对当前我国博士生的职业期望、特别是学术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博士就读动机是我国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职业的主要驱动力,这可以理解为,博士研究生已经为其学术职业生涯进行了长期的心理准备;而就读于985或211等质量较高的学校、导师是教授等因素也对选择学术职业有正向的影响,同时存在非常显著的学科差异。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学术职业期望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