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07)
- 2023(4827)
- 2022(4218)
- 2021(3936)
- 2020(3186)
- 2019(6695)
- 2018(6848)
- 2017(12778)
- 2016(6709)
- 2015(7239)
- 2014(6694)
- 2013(6291)
- 2012(5306)
- 2011(4990)
- 2010(5164)
- 2009(5194)
- 2008(4811)
- 2007(4584)
- 2006(4178)
- 2005(3543)
- 学科
- 济(23421)
- 经济(23282)
- 管理(18717)
- 业(16504)
- 企(15544)
- 企业(15544)
- 方法(8911)
- 理论(8555)
- 农(8224)
- 业经(8206)
- 中国(8010)
- 和(6777)
- 财(6382)
- 学(6176)
- 教育(5595)
- 制(5373)
- 农业(4890)
- 数学(4780)
- 数学方法(4682)
- 贸(4395)
- 贸易(4392)
- 易(4240)
- 社会(4233)
- 地方(4149)
- 经济理论(4138)
- 企业经济(4118)
- 策(3834)
- 务(3733)
- 财务(3716)
- 财务管理(3710)
- 机构
- 学院(92855)
- 大学(91806)
- 济(33121)
- 管理(32543)
- 经济(32327)
- 研究(28590)
- 理学(27629)
- 理学院(27296)
- 管理学(26703)
- 管理学院(26516)
- 中国(20725)
- 京(18564)
- 财(17723)
- 科学(17079)
- 范(15382)
- 师范(15306)
- 江(14542)
- 所(13942)
- 财经(13881)
- 中心(12889)
- 研究所(12351)
- 经(12331)
- 师范大学(12030)
- 州(11982)
- 农(11616)
- 北京(11371)
- 业大(10897)
- 经济学(10061)
- 财经大学(9980)
- 技术(9850)
- 基金
- 项目(57380)
- 研究(46422)
- 科学(45527)
- 基金(40395)
- 家(33904)
- 国家(33538)
- 社会(31125)
- 科学基金(29046)
- 社会科(28153)
- 社会科学(28141)
- 省(23231)
- 教育(22462)
- 编号(20812)
- 基金项目(20765)
- 划(19212)
- 成果(18095)
- 自然(16546)
- 自然科(16172)
- 自然科学(16170)
- 自然科学基金(15881)
- 资助(15515)
- 课题(14335)
- 年(13051)
- 项目编号(13038)
- 重点(12899)
- 部(12589)
- 发(12282)
- 性(12213)
- 创(12014)
- 国家社会(11940)
共检索到141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关文军 颜廷睿 邓猛
污名是社会公众在残疾者受损身份上形成的消极认知,给残疾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从社会建构的角度来看,残疾污名的形成经历了长期、循环的历史建构。其中,分类和排斥是残疾污名的隐性根源,话语和符号暴力是残疾污名的显性表达,自我认同是残疾污名的主体建构,制度区隔则为残疾污名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这四种方式并没有确定的起点,而是以动态循环的途径,建构着残疾污名这一社会事实。在消解残疾污名方面,改变残疾的理解模式、重塑话语氛围、增能与自我增能以及制度矫正将会是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
残疾污名 社会建构 社会融合 污名消解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陆莎 傅王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特殊教育的公平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公平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与意义,在文化资本的视角下思考高等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呼吁更多研究者关注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社会公平 残疾人 高等特殊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名清 刘楷文
在当前残疾人就业压力激增的背景下,非正规就业成为残疾人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残疾人非正规就业不能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必须加强对残疾人人力资本的投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途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残疾人非正规就业 互联网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萍
需要理论在社会福利研究中是很重要的研究视角。在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需要是一种对"应该有或必须有"的欲求不满的状态,而社会福利是解决这种状态的良好机制,具有实践性的动态特征。需要具有结构性、发展性和类异性的特征。在城市残疾居民的福利体系建构过程中,福利提供、福利传输以及福利接受是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环节,在这三个环节的连续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满足是一个动态的关键概念。由于福利需要的结构性,城市残疾居民福利政策的设计首先要关注优先性。基于福利需要的发展性,城市残疾居民福利服务的传输要注重动态性。鉴于福利需要的类异
关键词:
需要理论 城市残疾居民 社会福利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闫加友 申仁洪
基于和谐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残疾人的充分就业要充分实现自己的基本理念和独特价值,必须由"适应"向"支持"转换,建立一个强大的生态化支持系统。政府、社区、家庭和职业培训是这个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些基本构成要素正在逐步走向生态化,在物质、制度和意识层面上构筑起一个立体的支持网络,并在与残疾人的互动和统整中促使个体生命存在的优化。
关键词:
残疾人 就业 支持系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福侠 张福娟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污名是影响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残障人士也不例外。文章收集了国外有关残疾污名方面的大量研究文献,从污名的概念、形成、对残障人士的影响以及消除污名的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当前污名研究对国内特殊教育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残疾污名 连带污名 特殊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尽管我国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教育不公平现象依旧严峻。1170万残疾儿童迫切需求教育公平,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等方面揭示出: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没有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就谈不上整体教育公平。
关键词:
全社会 残疾儿童 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庞文 于婷婷
提升能力、激发潜能是增权的核心,也是残疾人教育的最高目标。增权理论与残疾人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作为残疾人教育又一新的指导性理论。要实现残疾人的教育增权,需建立能力本位的教育、重视教育的结果公平、突出残疾人的主体性,同时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学校建设、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另外,要完善相关法规,营造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残疾人教育 增权 实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庞文 尹海洁
残疾人的教育公正是教育公正乃至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我国目前残疾人的教育发展状况已有很大改观,但依然不容乐观。因此要从构建教育伦理、公正分配公共产品、促进社会稳定和实现个体美好生活的高度充分认识残疾人教育公正的必要性,遵循公民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应得原则和补偿原则,从而保证残疾人的教育公正。
关键词:
教育公正 残疾人 原则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伟
残疾人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更好地保障残疾人基本的受教育权,我国新修订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能否满足其需求?本文以《残疾人教育条例》为核心,将之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特殊教育法律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发现,在教育理念上,各国法律都遵循着融合教育的思想,追求公平和正义,并从全纳到高质量进行转变;在对残疾人和特殊教育的认识上,都以特殊需要为核心要点,在具体实践层面各国和地区则有所不同。英国从分类走向了不分类;美国的残疾类型则越来越多,与之伴随的是干预措施越来越精细;日本则对极重度儿童实施免去就学义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牛爽爽 邓猛
本文在分析了融合教育背景下残疾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并从社会支持的主体和内容等多方面分析了该系统的层次结构,归纳出包括支持内容、支持性质、支持主体、支持环境四个维度在内的社会支持系统模型。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当前有关融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现状提出启示,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融合教育 残疾学生 社会支持系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群明 范志光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采用自我污名量表、自杀意念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和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对686名残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327名非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作为参照。结果发现:(1)在残疾大学生中共筛选出有自杀意念者76人,检出率为11.08%;(2)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视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非残疾大学生;(3)知觉压力在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希望在知觉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残疾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许巧仙 丁勇
保障残疾儿童权利,不仅是实现社会正义的迫切要求和重大任务,更是体现社会正义的显著标志和重要内容。在国际社会,与人权、儿童权利、残疾人权利相关的宣言已发展为正式的《人权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可以说残疾儿童权利体系基本形成。我国对残疾儿童生存权和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开展比较早,残疾儿童权利体系的形成则受国际法影响明显。当前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残疾人保障法》对人权、儿童权利、残疾人权利的具体规定构成了与国际法中残疾儿童权利体系基本一致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权利 国际法 国内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汪海萍
残疾观正在发生从医疗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模式的残疾观强调残疾问题是人权问题,也是社会和发展问题,主张以权利和支持作为处理残疾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对智力障碍的认识更加客观,对智障人士的态度更为积极,关注权利、接纳、潜能和融合,可以作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理论选择。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推进策略包括以宣传与沟通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态度,以权利为本作为立法依据,以社会支持增强智障人士融入社会的能力等。
关键词:
智障人士 社会模式的残疾观 社会融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培峰
关于残疾儿童少年的认识是特殊教育认识论的核心问题。站在马克思人学视野看,残疾儿童少年是人的类的同质人和群体的差异人的统一,他们自然存在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以及自然存在的特殊性与教育面向人的普遍性的矛盾,构成了特殊教育存在与发展独具的内在动力系统要素。特殊教育应是促进残疾人超越有限障碍和敞开无限发展可能的教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残疾儿童少年 特殊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