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6)
- 2023(3972)
- 2022(3322)
- 2021(3383)
- 2020(2615)
- 2019(6169)
- 2018(6334)
- 2017(10155)
- 2016(6797)
- 2015(7703)
- 2014(7929)
- 2013(6969)
- 2012(6635)
- 2011(6278)
- 2010(6676)
- 2009(5763)
- 2008(5867)
- 2007(5569)
- 2006(5250)
- 2005(4569)
- 学科
- 教育(19299)
- 济(16964)
- 经济(16826)
- 中国(12255)
- 管理(10734)
- 理论(10244)
- 业(9101)
- 企(8274)
- 企业(8274)
- 学(8237)
- 方法(7748)
- 农(6104)
- 教学(6019)
- 和(5525)
- 业经(5357)
- 发(4567)
- 数学(4392)
- 数学方法(4244)
- 财(4187)
- 发展(4107)
- 展(3985)
- 社会(3930)
- 研究(3812)
- 革(3800)
- 政治(3627)
- 思想(3617)
- 农业(3600)
- 经济理论(3504)
- 技术(3370)
- 企业经济(3297)
- 机构
- 大学(95007)
- 学院(88255)
- 研究(36954)
- 教育(29055)
- 范(25071)
- 管理(25011)
- 师范(24963)
- 济(24833)
- 经济(23988)
- 科学(22631)
- 京(22333)
- 理学(21511)
- 理学院(21036)
- 师范大学(20916)
- 管理学(20320)
- 管理学院(20115)
- 中国(19443)
- 所(18949)
- 研究所(17410)
- 江(15661)
- 北京(14990)
- 中心(14543)
- 农(13547)
- 技术(13276)
- 财(13046)
- 院(12859)
- 职业(12254)
- 州(11678)
- 业大(11526)
- 教育学(11203)
- 基金
- 项目(55271)
- 研究(47385)
- 科学(45155)
- 基金(36969)
- 家(31881)
- 国家(31437)
- 教育(30949)
- 社会(28735)
- 科学基金(25558)
- 社会科(25526)
- 社会科学(25513)
- 省(22373)
- 编号(21962)
- 成果(21900)
- 划(21808)
- 课题(18912)
- 基金项目(18680)
- 年(16061)
- 自然(14845)
- 自然科(14506)
- 自然科学(14499)
- 部(14419)
- 重点(14397)
- 资助(14348)
- 自然科学基金(14265)
- 规划(14103)
- 教育部(12997)
- 性(12994)
- 项目编号(12937)
- 发(12702)
共检索到144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新宁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捷根 (GergenK .J.)以其特有的综合而深刻的视角审视了教育 ,揭开了长期统治教育领域的传统知识论弊病的根源 ,提出“对话”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语言是知识积累、传输与表征的基本形式的观点 ,从而使基于微观社会关系层面上的教育研究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价值理论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在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中,特别强调动词意义上作为"评价"、"鉴定"的价值概念以及作为形容词的价值概念。基于这种价值的概念,讨论了真正的价值判断的预成性、假设性与理性特征;分析了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努力揭示它们背后的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以上述价值理论为基础,杜威对教育活动中的诸多价值问题,如教育价值的发生问题、不同教育价值的分裂问题、不同学科的价值分配问题以及教育价值取向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先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价值主张。杜威的价值理论和教育价值主张有助于促进当代教育者和研究者重新思考教育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批判性反思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深入思考价值教育特别是学生价值判断力培养问题,重新思考学科价值假定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程拥挤问题,促进建立更加均衡的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与世界价值的价值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日益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渠道。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以场域为核心、以学校为中介的社会再生产模式。这一理论揭示了权力与资本在学校场域中通过国家意识和个体惯习的符号化实现再生产的过程。其观点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虚无主义的特征。布氏的理论与方法对于研究中国20世纪以来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关系及其背景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
布尔迪厄 高等教育 权力再生产 社会流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宗新
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是知识的两种不同储存方式,都应受到重视。个人知识具有个人性、内在性和自组织性;社会知识具有公共性、外显性和多样性。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互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对知识的选择应围绕促进个人知识生长的目的,整合社会知识,突显个人知识以及重视社会知识中的内隐知识和个人知识中的缄默知识。
关键词:
个人知识 社会知识 教育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从个人建构主义转向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今建构主义的发展趋势。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的。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同个人建构主义划清了界线。本文论述了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价值;探讨了知识建构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教学创新的意义,指出社会建构主义取向的教学创新是值得我们追寻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晓东 龙怡
围绕"补习教育"体系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激烈的争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补习教育的支持者往往是自由主义者,他们普遍坚持家长拥有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权;而补习教育的反对者则往往是教育机会平等的支持者,认为补习教育使得家长陷入"囚徒困境",并对教育机会平等分布产生影响。而实证研究的成果无疑对于收敛两者间的争论富有效果。补习教育是否应该进行,会受到关于补习教育效果和代价的实证研究成果的影响。最后,文章还探讨了补习教育研究的政策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曹辉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基础性构成,它形成并作用于公民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呈现了个人以公民身份与其他公民进行交往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公民德性核心要素的民主、平等、责任、信任等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主导元素。现代公民教育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公民生活情境,以交往、对话和协商为主要方式,促进了公民道德理性水平的提升,是公民社会构建伦理生态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遭遇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涉及比较教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关键性问题,对这些关键性问题的阐释,有助于界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具体的知识领域,有助于明确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的研究目的。因此,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比较研究 概念建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洲鸿
我们在马克思文本中无法找到作为独立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中难以直接找到恰当的理论位置。①本文在对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内涵进行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认为"三大(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更符合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类"第二大(经济)社会形态"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作云
生产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联系、社会结合方式,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生产方式无论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还是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考察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时,有必要把生产方式纳入其中,把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表述为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不仅是一个层次化、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和矛盾体系,而且其运动规律,也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指导,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实际,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涛 李如密
空间性是教学的重要属性,实践中,它具体显现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因此,教学的空间矛盾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教学实践考察以及教学构成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空间不仅影响课程的创建、实施与发展,它还以自身的场所结构、社会关系结构、情感与价值氛围影响教学组织方式以及师生交往。随着网络虚拟教学的出现,教学中人的"离场"带来师生人际交往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尽管空间对课程、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深远,但它的作用需要在与教学其他构成要素协同下才能实现。这要求,建构便于学生在空间中流动的相互交融的空间群,能让学生逗留的空间连续体,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灵活可变的室内空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文化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我国非常强调文化建设,在教育领域,自然存在教育文化。然而,多数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的政府官员未必了解教育文化的意义,有意识地致力于教育文化建设的也不多。鉴于此,很有必要对教育文化的意义与建设等问题,来一番新的审视。一、教育文化的深刻意义教育文化不管对国家还是教育单位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不仅影响教育发展,而且事关国家的强盛和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婧
人性之卓越乃是对丰富、美好和高贵的追寻。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历经岁月考验的文化对象被贬低为商品供人消费和娱乐,甚至被视作无用之物。伴随着这种价值大甩卖,人们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到那些真正感动和吸引着我们的丰富、美好和高贵。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这意味着大学的旨趣乃是引导年轻人进入到人类历史的纵深之处,在对优秀文化的回忆中理解人类心灵所依靠的意义世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经典作为人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历史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宇 邬大光
1997年~2007年是英国工党执政史无前例的黄金10年,该党领袖布莱尔更是得以在此期间将其教育改革的抱负付诸实践。在布莱尔离任后,《牛津教育评论》于2008年12月特地出版专辑讨论"布莱尔教育遗产",引起研究英国教育或教育政策的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英国教育研究学报》和《牛津教育评论》1997至2009年专门评论布莱尔新工党政府教育改革的19篇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英国这10年的教育改革经验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布莱尔 英国工党 教育政策 政策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婕 靖继鹏
本文首先对德尔文“意义建构”理论进行了概括性介绍,然后对德式理论进行了简单分析,在对该理论提出一点质疑的同时,经过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信息论、认知科学的角度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论证,创新性地提出了在情报学领域中对信息行为研究应建立在“信息差”理论基础上,即在情报学领域内,信息行为集中体现了个体在认知不确定的情况下(信息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差的查寻。本文用了一定的篇幅对信息差理论建立的三个前提作了详尽的论证,进而通过图形及有关函数的表示,对信息差的理论和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
信息行为 信息差理论与模型 信息获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