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6)
- 2023(8340)
- 2022(7007)
- 2021(6698)
- 2020(5600)
- 2019(12746)
- 2018(12250)
- 2017(22644)
- 2016(13215)
- 2015(15184)
- 2014(15256)
- 2013(14699)
- 2012(13936)
- 2011(12732)
- 2010(13077)
- 2009(11734)
- 2008(11818)
- 2007(10752)
- 2006(9691)
- 2005(9061)
- 学科
- 济(46052)
- 经济(45888)
- 管理(34818)
- 业(32841)
- 企(29401)
- 企业(29401)
- 方法(20589)
- 中国(17661)
- 理论(15693)
- 数学(14769)
- 数学方法(14496)
- 学(14266)
- 财(13203)
- 农(12840)
- 业经(12218)
- 制(11558)
- 教育(10935)
- 和(9879)
- 技术(8893)
- 银(8778)
- 银行(8749)
- 行(8376)
- 农业(8144)
- 体(8116)
- 教学(8015)
- 地方(7970)
- 融(7838)
- 金融(7837)
- 务(7657)
- 财务(7633)
- 机构
- 大学(183607)
- 学院(183283)
- 研究(66261)
- 济(66158)
- 经济(64357)
- 管理(62876)
- 理学(53213)
- 理学院(52479)
- 管理学(51259)
- 管理学院(50907)
- 中国(48534)
- 科学(41492)
- 京(40249)
- 财(35115)
- 所(34854)
- 农(34223)
- 江(31741)
- 研究所(31465)
- 中心(30159)
- 范(28730)
- 师范(28357)
- 业大(27484)
- 农业(26917)
- 财经(26664)
- 北京(25657)
- 技术(25469)
- 州(24565)
- 经(24178)
- 院(23669)
- 教育(23132)
- 基金
- 项目(117544)
- 科学(92438)
- 研究(87172)
- 基金(82792)
- 家(73645)
- 国家(72896)
- 科学基金(61050)
- 社会(53694)
- 社会科(49491)
- 社会科学(49472)
- 省(47289)
- 教育(46008)
- 基金项目(42551)
- 划(41389)
- 自然(39893)
- 自然科(39046)
- 自然科学(39028)
- 自然科学基金(38401)
- 编号(36542)
- 资助(34581)
- 成果(31338)
- 课题(28427)
- 重点(28075)
- 部(27139)
- 发(24928)
- 创(24453)
- 性(24293)
- 教育部(23462)
- 年(23308)
- 创新(22656)
- 期刊
- 济(77946)
- 经济(77946)
- 研究(57917)
- 中国(49116)
- 教育(40633)
- 学报(34342)
- 农(31002)
- 科学(29217)
- 财(28812)
- 大学(25793)
- 管理(25533)
- 学学(23576)
- 技术(21125)
- 农业(20202)
- 融(18119)
- 金融(18119)
- 职业(15941)
- 财经(14591)
- 经(12681)
- 经济研究(11933)
- 图书(11718)
- 业经(11105)
- 技术教育(11090)
- 职业技术(11090)
- 职业技术教育(11090)
- 业(10704)
- 坛(10561)
- 论坛(10561)
- 版(10071)
- 问题(9870)
共检索到296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威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社会工作者需要哪些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反思性专业性"成为构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威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社会工作者需要哪些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素菊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能够起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难以起到的作用。如何促进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形成一支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不仅是科学开展社会工作的实践性课题,也是改革和完善现有教育培养和培训制度、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昱杰 张衍
随着无家可归者、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涌入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亟须变革。通过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进行跨专业合作成功解决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巨大挑战促使公共图书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角色愈发普遍。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工作者出现的社会环境,归纳公共图书馆吸收社会工作者主要路径,介绍其实践情况和主要特点,从用户、员工、专业、组织、社会等方面阐释公共图书馆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意蕴。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建议:承担社会责任,回应社会需求;加强多方合作,发挥社会合力;培养专业人才,探索学科融合;深化包容理念,促进服务均等。美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工作者的价值不仅在于社会工作者中国化,而且在于其背后的精神内涵有助于促进图书馆范式变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红梅 伍幼林
社会工作以助人为宗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回顾,对社会工作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述评,对社会工作者生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概括。结合培训和专业教育情况存在的问题,凝练了主要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概况了今后社会工作研究领域需要继续给以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章长城 张婷
职业资格认证是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认为,建立健全我国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需要在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有所创新,构建起授证制度与登记注册相结合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 职业资格认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秀玲 张驰 陈淑苗
基于既有研究成果提出工作本身满意度、薪酬福利满意度、个人发展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满意度4维度的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评价体系。借鉴SEM模型和兰州和武汉市的调查数据,构建和检验了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评估模型。在该评估模型中,薪酬福利满意度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影响最大,其路径系数达0.85,个人发展满意度次之,路径系数为0.78,工作本身满意度的影响较小,路径系数为0.53,社会支持满意度的影响最小,路径系数为0.49。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关键是完善社会工作者薪酬福利制度,健全职业发展机制,提高薪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宇飞 万江红
探讨农村社会工作者择业和离职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场域理论和阿兰·图海纳对于主体概念的解释,对21个农村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发现,这一职业群体可按择业动机分为三类:生存生活型、职业发展型和利他反思型。总体来看,他们既有对于生存和生活的现实诉求,也渴望获得意义感,成为具备创造性乃至利他性的主体。而农村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场域,其中的行业、机构、政府或政策以及农村社区等环境性要素既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部分优势满足了具备特定动机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主体性生成的需要;也存在与城市社会工作相似的诸多限制,推动了农村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或行为的产生。因此,提出不仅要着力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待遇福利,更要为其提供更多的行动空间以及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应当开发可以测量社会工作者改造社会、践行利他主义和反思主流价值观等意愿强度的量表,并将其应用到对该职业群体的考察中。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者 择业动机 离职动机 场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宇飞 万江红
探讨农村社会工作者择业和离职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场域理论和阿兰·图海纳对于主体概念的解释,对21个农村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发现,这一职业群体可按择业动机分为三类:生存生活型、职业发展型和利他反思型。总体来看,他们既有对于生存和生活的现实诉求,也渴望获得意义感,成为具备创造性乃至利他性的主体。而农村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场域,其中的行业、机构、政府或政策以及农村社区等环境性要素既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部分优势满足了具备特定动机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主体性生成的需要;也存在与城市社会工作相似的诸多限制,推动了农村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或行为的产生。因此,提出不仅要着力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待遇福利,更要为其提供更多的行动空间以及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应当开发可以测量社会工作者改造社会、践行利他主义和反思主流价值观等意愿强度的量表,并将其应用到对该职业群体的考察中。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者 择业动机 离职动机 场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琳 冯玫
优抚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伤残军人作为国家的优抚对象,是社会工作的重点领域。文章基于对R医院“荣耀之家”及在院休养员的实践研究,分析得出老年伤残军人的现状与需求:生活单调,娱乐活动少;社会支持网络不足;自我认同感降低;院内照护内容不全面,精神层面关注度不够。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伤残军人优抚工作的四种实务方法:开展活动,丰富院内生活;增强社会支持力度,扩大交往范围;重建理性信念,提高自我认同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最后通过实务介入,得出社会工作需提升专业实务技能,加强专职人才队伍建设和多方联动,整合资源,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从而为老年伤残军人提供服务。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老年伤残军人 优抚工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诚彦 张兴杰
减少社工人才流失、降低社工工作倦怠,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社工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较少,不利于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增强国家政策的针对性。通过对广州市131名社会工作者工作倦怠的实证调查,表明薪资满意度、福利满意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消除或缓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倦怠;认为应纠正当前社会工作行业"重薪资、轻福利"、"重人才培育、轻机构管理"的偏差认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卞文忠
高校教师办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同时,也兼有培养实际社会工作者人才的作用。但后者通常不太被教师机构所重视。文章探讨了实际社会工作者的内涵和范围,明确了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高校教师办社会服务机构对实际社会工作发挥人才培养作用的必要性、途径和主要内容等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高校教师办社会服务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实际社会工作者 人才培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昶 宋信强
本文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社会工作者的408份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发现:社会工作者的公共服务动机负向影响其离职倾向;个人关爱和社会关爱型组织伦理氛围感知在社会工作者公共服务动机与离职倾向关系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健刚 童秋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得以建立,证照化趋势开始形成,但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反思也日益增多。文章通过对G省社会工作认证制度改革的调查,指出专业社会工作所形成的专业主义话语霸权,使得很多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基层工作者难以获得相应资格,他们的工作迅速被边缘化。通过分析"专业主义"话语霸权的来源,作者亦指出今后证照化的发展,应该设置社会工作员,发展多样化的认证制度,并给以相应的政策配套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健刚 童秋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得以建立,证照化趋势开始形成,但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反思也日益增多。文章通过对G省社会工作认证制度改革的调查,指出专业社会工作所形成的专业主义话语霸权,使得很多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基层工作者难以获得相应资格,他们的工作迅速被边缘化。通过分析"专业主义"话语霸权的来源,作者亦指出今后证照化的发展,应该设置社会工作员,发展多样化的认证制度,并给以相应的政策配套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