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0)
2023(4477)
2022(3644)
2021(3381)
2020(2645)
2019(5909)
2018(5746)
2017(10320)
2016(5677)
2015(6334)
2014(6443)
2013(6571)
2012(6307)
2011(6007)
2010(6504)
2009(6268)
2008(5974)
2007(5820)
2006(5501)
2005(4842)
作者
(16290)
(13615)
(13515)
(13122)
(8515)
(6612)
(6222)
(5341)
(5136)
(5034)
(4755)
(4650)
(4582)
(4244)
(4113)
(4018)
(3952)
(3942)
(3874)
(3728)
(3617)
(3353)
(3300)
(3189)
(3186)
(3103)
(3094)
(3076)
(2834)
(2809)
学科
(25010)
经济(24869)
(22874)
(16958)
农业(15411)
管理(13318)
业经(11516)
中国(10151)
(9873)
企业(9873)
(8277)
地方(7671)
方法(7213)
农业经济(6945)
(6880)
(6110)
收入(5751)
发展(5585)
(5573)
理论(5557)
工作(5470)
教育(5313)
(5122)
(5121)
农村(5105)
社会(5004)
(4935)
(4878)
银行(4877)
建设(4854)
机构
学院(82014)
大学(80674)
(31897)
经济(30874)
管理(30448)
研究(28015)
理学(25128)
理学院(24811)
管理学(24340)
管理学院(24165)
中国(23627)
(18644)
(17420)
(17159)
(16116)
科学(15318)
中心(14965)
(13509)
师范(13448)
(13316)
(13104)
农业(12794)
(12416)
财经(12231)
业大(11686)
研究所(11426)
(10854)
北京(10846)
师范大学(10413)
社会(10054)
基金
项目(48750)
研究(40331)
科学(38909)
基金(34751)
(28619)
社会(28567)
国家(28189)
社会科(25436)
社会科学(25427)
科学基金(24530)
(19891)
教育(18375)
基金项目(18191)
编号(18060)
成果(16376)
(15675)
资助(13043)
自然(12886)
自然科(12598)
自然科学(12597)
课题(12583)
自然科学基金(12389)
(11940)
(10992)
国家社会(10971)
(10933)
(10890)
(10751)
重点(10388)
(10353)
期刊
(49878)
经济(49878)
研究(28729)
中国(26702)
(25058)
农业(15508)
教育(14325)
(13467)
学报(12202)
(12128)
金融(12128)
科学(12030)
业经(11577)
大学(10666)
管理(10489)
学学(9504)
农村(8308)
(8308)
农业经济(8093)
图书(6990)
财经(6391)
问题(6368)
技术(6292)
(6217)
社会(6129)
书馆(5609)
图书馆(5609)
(5541)
经济研究(5486)
农村经济(5368)
共检索到148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商韶羽  赵彬  
乡村振兴时代,社会工作要努力成为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文章以某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当地村民,社会工作者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经调查发现当地乡村振兴存在产业建设不到位、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单一、专业社工人才不足的困境。基于此提出发挥社工角色优势、增加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建立社工人才机制的方法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中国乡村社会人才队伍代表着中国乡村新社会构建的关键力量,在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农村复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优势,积极配合农村地区基层政府部门化解和管理各类社会问题,为做好中国乡村社区的各类业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不过,由于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对于落实中国农村振兴战略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良好人力资源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越菲  
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往乡村服务存在典型的距离衰减现象,并主要依赖本地化的供给模式。对于本地服务基础欠佳、服务资源匮乏的乡村而言,如何提升服务的获得性和可及性,已经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网络的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工作的新服务范式,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拓展了全新的专业空间。社会工作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不仅带来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会工作,也为跨区域的乡村服务传送提供了不同的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越菲  
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往乡村服务存在典型的距离衰减现象,并主要依赖本地化的供给模式。对于本地服务基础欠佳、服务资源匮乏的乡村而言,如何提升服务的获得性和可及性,已经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网络的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工作的新服务范式,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拓展了全新的专业空间。社会工作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不仅带来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会工作,也为跨区域的乡村服务传送提供了不同的实践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树荣  
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资金与用地难题,四川泸县谭坝村与邛崃仁和社区探索开展了全国首例跨市流转指标的"村村挂钩",但由于操作不规范而流产。从制度层面分析,"村村挂钩"蕴含着积极的创新价值。它是对城乡挂钩制度的超越与扬弃,有利于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的用地矛盾,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投资的特点与需求,对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做好顶层设计与指导,规范有序开展"村村挂钩"试点,并注意处理好尊重产权与规划管控、地方保护与市场开放、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促进乡村发展的系列支持政策,并通过立法手段将这些政策法制化、规范化、长期化。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进程,并确保法律满足与制度供给相统一、与政策体系相衔接、与战略规划相呼应、与党内规章相协调等四点要求。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还需要合理选择立法时机与模式,科学设定法律调整内容,健全完善其他涉农法律,推进法律政策规划统筹整合,以法律形式压实主体责任,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尚静  张和清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二者具有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当前,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嵌入理论,以社会工作在广东一个山村推动的社区减贫项目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逻辑及策略。积极介入生计是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和着力点。在介入生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需要遵循"经济嵌入生态—社会"的逻辑,通过识别生计资产、组织合作生产、构建扁平化市场、营造社区共同体等行动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发展。社会工作基于上述逻辑及策略的社区实践有助于防止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迈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尚静  张和清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二者具有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当前,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嵌入理论,以社会工作在广东一个山村推动的社区减贫项目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逻辑及策略。积极介入生计是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和着力点。在介入生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需要遵循"经济嵌入生态—社会"的逻辑,通过识别生计资产、组织合作生产、构建扁平化市场、营造社区共同体等行动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发展。社会工作基于上述逻辑及策略的社区实践有助于防止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迈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万胜  
治理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路径和内涵,是相对于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来说的。其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一种乡村社会的"治理性团结",以重建和优化乡村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振兴的关键在党,具体落实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化上,其中特别要注意提升基层组织进行生活治理的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玥  
为满足当代社会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美好向往,职业教育需要将切入点放在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设上。职业教育本就与乡村振兴有着价值共同点,能够推动经济的高品质建设。职业教育的开展,应兼顾文化、环境、政策以及教育要求。文章以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工匠精神视角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开展思路,从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二者对于乡村振兴有哪些意义。从目前的问题出发,明确农村巧匠的规定和标准,注重工匠精神的弘扬。规范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全力开展职业教育,完成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良山  柯福艳  徐知渊  龙文军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改变对乡村发展的认知理念,重塑乡村文化形式、丰富乡土文化内容、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弘扬乡土文化精神。文章分析了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挖掘乡土文化、扶持文化主体、加强文化嫁接等振兴乡村文化的几点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其洲  
作为本土法人农村金融机构,成都农商银行将把两地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优势、创新优势,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贡献积极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便捷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是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向东  石自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劳动力、资本、科技等要素的强有力支撑。当前,农业农村劳动力供给“量”“质”基础大,但城乡人才双向自由流动壁垒亟须加快破除;农业农村投资总体保持增长,但资本回报在工农城乡间的“剪刀差”问题依旧突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应用成效明显,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待突破、“数字鸿沟”仍需警惕。建议强化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制度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稳定要素保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振  
了解和把握新时代农村的新变化、新习惯、新方向,是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基础和前提。财政要做到精细支持乡村振兴,需要深入调研、研究举措,使财政资金的使用实现精准和高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