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5)
2023(8466)
2022(7178)
2021(6608)
2020(5450)
2019(11676)
2018(11347)
2017(21281)
2016(11341)
2015(12278)
2014(11561)
2013(11012)
2012(9880)
2011(9159)
2010(9247)
2009(8882)
2008(8576)
2007(7690)
2006(6892)
2005(5870)
作者
(31350)
(26428)
(26102)
(24966)
(16701)
(12640)
(11882)
(10075)
(10033)
(9201)
(9158)
(8964)
(8401)
(8191)
(8111)
(8034)
(7785)
(7744)
(7691)
(7518)
(6661)
(6610)
(6246)
(6169)
(5886)
(5836)
(5814)
(5596)
(5282)
(5267)
学科
(47281)
经济(47133)
管理(28447)
(24688)
(21394)
企业(21394)
方法(17248)
(15059)
地方(13154)
中国(12612)
数学(12565)
数学方法(12333)
(12266)
业经(11758)
理论(10673)
(9863)
(9597)
地方经济(8139)
农业(8089)
环境(8037)
(6859)
教育(6845)
(6711)
贸易(6707)
(6365)
(6145)
(5962)
(5927)
金融(5923)
(5837)
机构
学院(159410)
大学(159058)
(59167)
经济(57818)
管理(56493)
研究(55777)
理学(49054)
理学院(48290)
管理学(47185)
管理学院(46871)
中国(38841)
科学(36894)
(33352)
(28161)
(27029)
(26388)
师范(26181)
研究所(25940)
(24817)
中心(24472)
(24307)
业大(22288)
财经(22009)
师范大学(21378)
(20368)
北京(20214)
(19796)
农业(19516)
(19412)
经济学(18672)
基金
项目(110441)
科学(88335)
研究(81211)
基金(80282)
(70539)
国家(69983)
科学基金(59989)
社会(53933)
社会科(49938)
社会科学(49922)
(43945)
基金项目(42712)
自然(38123)
教育(37963)
(37410)
自然科(37227)
自然科学(37215)
自然科学基金(36527)
编号(33625)
资助(30695)
成果(27479)
重点(25808)
(24651)
(23659)
课题(23439)
(23018)
国家社会(22033)
创新(21414)
科研(20919)
项目编号(20256)
期刊
(69195)
经济(69195)
研究(45770)
中国(29548)
学报(26477)
科学(24996)
(22823)
教育(22228)
(20684)
管理(19392)
大学(19303)
学学(17934)
农业(15983)
业经(11990)
技术(11963)
经济研究(11346)
财经(10809)
(9956)
金融(9956)
图书(9338)
(9313)
(8647)
资源(8533)
问题(8397)
(7951)
商业(7473)
科技(7285)
(7203)
现代(6844)
(6686)
共检索到229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冰鸥  
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和空间概念的规定性,对教育世界中习以为常的课堂空间重新展开审视和反思就会发现,传统观念中的课堂空间,不仅缺乏整体性的关系特征,更对其生成作用重视不足,特别是学生对课堂空间的反馈和建构效应一直被忽略。对课堂空间作为社会权力关系的一种,以及它与个体情感的隐秘联系也缺乏认知。再审视课堂空间及其深度意蕴,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借助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转换视角理解课堂教学生活,通过激发师生的主动参与,唤起课堂活力和创造性,追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全新的教育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需要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和公共空间的概念来重新审视其课堂教学。公共空间是职业教育课堂的应然诉求,不仅是一个物化空间,也是一个系统,一种关系,更是一种场域。一个有效的职业教育课堂需要从物质、行为和精神层面系统构建公共空间,这对于职业教育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宏泽  
在社会治理研究中,如何看待非人之物的社会性存在及影响是一个仍处于探索中的议题。长期聚焦这一问题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野,这限制了其学理价值的实现。通过对“关联的物质性”“能动性”和“转译者”这三个核心概念的再审视,可知该理论的一个根本关切是在于对物质性联结状态及其变化的重视。对社会治理研究而言,从非人之物对于物质性联结状态之改变这一角度切入,跟踪其“行动”进而勾画整个系统及其变迁,是一个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分析视角。将这一视角应用于对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案例分析,就可以更好地描绘与解释特定新技术的应用如何给城市自行车交通治理带来了巨大改变,从而有助于扩展社会治理研究的分析视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课堂互动"是课堂研究回避不了的论题。课堂互动研究意味着从"课堂控制论"走向"课堂互动论",意味着从"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研究,它体现了"儿童本位"的教学观。自主活动、集体思维、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课堂互动"研究的关键概念。"课堂互动"研究的课题是:从单纯知识点的目标设定走向三维目标链的设定,从单纯预设式的教学设计走向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设计,从单向传输走向集体思维学习——集体思维的组织与学习集体的形成。"课堂互动"研究的价值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态,打造崭新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其文化特色的课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铁群  张世波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中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课堂文化冲突是普遍地、必然地存在着。课堂文化结构是复杂而多元的。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堂文化的生成状态,为构建课堂教学的秩序与均衡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程晓樵  吴永军  刘云杉  
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刘云杉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浪潮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其中尤以课堂教学改革面广量大。许多人认为,这些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过,只要稍加分析与归类就不难发现,这些课堂教学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潘小芳  程红艳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然而,教育机会均等容易陷入“形式平等但实质不平等”的困境。因此,教育质量公平观应该直接聚焦到教育结果,关注学生能力差距的缩小。本文引入能力平等理论,认为正义社会应致力于公民能力的整体提升,首要关切是减少权利匮乏带来的能力缺失。能力平等视角下教育质量公平的合规范性要求是确保公民底线层次的能力门槛,合发展性目标是提升公民较高层次的可行能力,合需要性理想是扩展公民高阶层次的能力集合。能力平等视域下确保教育质量公平的资源分配应遵循平等原则、优先原则与充足原则,同时,需建立基于能力平等的教育质量公平评价标准,构建“国家-省级”不同层次的教育质量公平监测体系及保障学生能力平等的教育问责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波  刘世民  
教学学术理论创造性地把教学纳入学术范畴,丰富与拓展了学术内涵,赋予了大学教学新的生命意义,对重新认识教学、提高教学地位与改善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教学学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范式与学术形态,极大地拓展了大学教学的品性,使大学教学具有了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生命情怀、开放胸襟、批判精神与超越自我等品性。它丰富了大学教学的意蕴,使大学教学的性质由单一的教育性拓展为教育性与学术性的交互融合,使教学主体由单向控制走向生命交互生成,促使教学发展从价值自发走向价值自觉,实现了教学管理由遵循行政逻辑走向遵循学术逻辑与教育逻辑的有机统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时长江  刘彦朝  
把课堂理解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其本质是要在对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新型课堂教学生活世界。课堂教学活动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生活世界活动,更是一种在此基础之上的以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的专业世界活动。要使课堂中的师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通过向学生赋权、对话协商及培育课堂文化等途径来形成群体之间的共同精神、文化价值与心理倾向,并通过不断的社会化互动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共同体的生命活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宇  石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个体成长经验与文化差异共存于课堂中;教师需要从知识层面做出微观公平向度的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公平的学习机会。教师知识的演进正在察觉并观照学生的社会属性。教师的社会学知识这一概念,正是在这一实践领域与学理层面的双重指向的基础上带给我们的有益思考。具备社会学知识的教师要将教学作为一种社会行动而重新设计;要将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而重新生成;要将自身作为行动者而重新反思。教师的社会学知识正是朝向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教育事业所需要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涵 :它内在地要求把人性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扭转教育的“无人”局面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观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爱民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是20世纪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经典范式。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路线及诸多重要观点蕴含着显著的道德意味,对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具有多层次的方法论与价值论启示。其对道德行动结构的理论创树,对道德共识的结构化阐释,对人格系统、文化系统与社会系统整合理论的探讨,仍然是处于变革进程中我国道德教育研究需要认真对待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要学术资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丽芳  
通过认识论、主体能动论、交往关系论和发展观等哲学视角,探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角色互换、师生之间平等主体地位能动性发挥,在"主体——主体"和"主体——客体"的师生关系和谐互动中,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共同发展。通过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管窥,期望在哲学的关照下对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向阳  顾建军  
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技术,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技术作为一种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技术可以促进人实践智慧的生成,技术有助于人的创造力的提高,技术还是沟通真善美统一的现实桥梁。从教育的角度看,技术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虎  
为应对数字经济对全球税收治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形成了单边税收措施、双边税收协定和多边共识三类治理方案。三类治理方案间并非相互割裂分离,而是形成了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冲突与共识并存的“税收治理机制复合体”。适应性治理理论从演化、反思和程序三个视角为当下正在发生的全球数字税制变革提供了整体的解释框架。我国应在此复合系统中找准生态定位,尊重国际税收规则“博弈—演化”规律,不断运用“反思—调整”的方法推动这一复合体的平衡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国际税收治理和国内税收治理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